中外高中生物教学对我国高校生态学科教学的启示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loveyo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强调生态环境建设、高校开设生态学专业的背景下,加强生态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学从生物学的一级学科中划分出来,可为生态学科教学提供启示。高中是大学教育的前期阶段和基础,在对比国内外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对我国高校生态学科教育进行了思考。高校教师可以借鉴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多方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让生态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 生态学;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科学素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翻转课堂在拔尖生态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及案例库建设”(2019-yjs009400-014536)
  [作者简介] 杨予静(1988—),女,湖北武汉人,博士,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潘 磊(1981—),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理生态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其他文献
[摘 要] 工程教育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实践与创新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工程范式是有效解决工程教育中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换的一种教育理论。基于这一范式,工程教育须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的技术路线重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重构,将知识与能力、经典与前沿有机整合,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体现应用和探究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实
[摘 要] “石油地质学”作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能源地质类高校广泛开设。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各高校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均严重缺乏。针对这一不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教学团队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油气勘探与开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共同推动和促进下,通过新建石油地质教学实验室,完善了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利用自主设计研制的实验设备,开创性地新增油气成藏模拟
[摘 要] 从当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出发,基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针对课程体系建设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学时缺乏且分配不合理等不足,提出“一项顶层设计,两种教学方式,三条解决措施”的立体化教学设计与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的课堂,深度理解和掌握综合性、实践性、时效性并存的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和生产知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满足现
[摘 要] “水文学”是地理科学、自然地理等理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野外实习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以往实习教学过程中时间短、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弱等问题,从师资、仪器、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同时,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水文学”实习中观测流量,参观水库、水工建模大厅、水文站、水质监测站等内容,充分挖掘实习教学环节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以期提升整体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各类课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结合主流教材、教师及学生现状,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着重探讨了“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时,应从重视整体课程规划,把握好课本与课堂微调的度,鼓励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大学英语”课程、理性对待
[摘 要]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实用价值一般,成果转化意识不足;转化驱动力不足,信息渠道不畅通;中试环节力量不足,科研资金投入较少;产学研合作不深入以及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应用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障碍。重点分析一系列放权政策下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