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不会淹没高大的礁石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1984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卓越人物都是懂得低调的。被称为中国古代之圣人的孔子,有次去晋国,一个7岁的孩子拦住了他,要他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答不出来。孔子没有强辞夺理,而是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却是个军事奇才,领兵作战所向披靡。龙凤四年(1358年),他亲率大军出征浙东,途经徽州,向儒士朱升问计,朱升贡献了9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是要告诉朱元璋一个道理:树大兜风,做人得低调。朱元璋听从了他的主意,好多年都是依附在其他农民领袖旗下冲锋陷阵,悄悄地积攒着开国的力量。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举成为人类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临终前有人称赞他是那个时代的伟人,牛顿说:“不能这样讲,我只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捡到了几枚闪光的贝壳。但真理的浩瀚海洋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未被发现。假若说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孔子、朱元璋、牛顿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人生成就,与他们创业时期高度低调,他人和社会较少制肘他们很有关联。
  懂不懂得低调,需要内心的格局。一朋友是写戏的,他在县里时,每次戏剧方面的奖几乎都是他一人囊括,其他写戏的都对他点头哈腰,他觉得自己是戏剧界的老大。后来,他调到市里,戏剧创作水平还有些长进,却只能排进前三名。再后来,他进了省城,真觉得自己的戏剧成绩就那么回事,写到他那个样子的,一抓一大把。朋友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狂妄其实都源于视野的狭窄,一个人站位越高,他眼中的自己就越小,他也就会变得越谦逊。
  想低调,还要清洗掉自己的虚荣心。有一种人不在乎自己实际抵达的高度,却希望炫耀某些表面的东西,有时还要刻意去捞取那些哄人的东西,这种人难免四处碰壁。真正受尊敬的人一定在乎实实在在的能耐,一定看重真正的花红柳绿。他们知道虚荣是一张薄纸,经不起风吹雨打,只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才可以让你走向远方,才会让社会感受到你的不可或缺。
  有人总有一种错误认识,觉得低调了,自己的才华和所做的事会被人无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生活告诉我们:潮水再猛也不会淹没真正高大的礁石,一个人被淹没,只能说明他還不够高大。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毕沅是清代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出身诗书之家的他,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10岁便善诗文。长大后的毕沅,更取得了状元及第的荣誉。在后来的官宦生涯中,毕沅更以博学著称,甚至还官至湖广总督。但不为人知的是,在古往今来的356名状元中,毕沅的状元之名来得既“意外”又合理。  据历史记载,毕沅很早就通过了乡试,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军机处的档案馆成了一名档案员,负责撰写谕旨,记录档案和查核奏议等文字工作。在当时的年代,
学习山,感悟山,人生的风景将会别有一番风味。  山坚定不移。山厚重、坚定,外力无法撼动;山仁厚、本然、沉静……人当像山那样,坚守“初心”不动摇;人当像山那样,厚道、真实和缄默。  山皆有“特色”。喜马拉雅山之“高”、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因而,游者如织。人之魅力在于“特色”,“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幸福常常是小小的、朦胧的,幸福总是藏在每个如常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缓缓流淌,轻轻荡漾。  我喜欢早起,早早地起床,一天的光阴就是完整的。早起并非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紧迫感,而是内心可以更从容地开始一天的生活。记得梭罗说过,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几年前,搬家至远离闹市的宁静小区,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让这儿成了鸟的幸福家园。每个清晨,鸟儿细细碎碎又清澈如山
清脆的鸟鸣一声声唤醒了清晨的光阴,也唤醒了在睡梦中的我。睁开睡眼又静躺了片刻,然后穿衣起床,用清凉的水洗脸、刷牙、漱口,来到敞开的窗前,问候在这里流连了一晚的清风,邀请明媚的阳光在我的小屋里落座。  用文火慢慢熬一锅粥,用新碾的小米、新摘的绿豆,金黄中点缀着碧翠,将一场食色煮得活泼生香,沸沸扬扬。然后,骑着自行车去早市上买菜,那里,乡下来的菜农卖菜的农用车上的蔬菜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一叶知秋。  对时序敏感的人,看到一片叶子脱离枝柯,如一只醉了的蝴蝶一样,打着旋儿,在袅袅的秋风中飘落,立刻便会感觉到无尽的秋意,凉凉地洇染了整个心胸。  最早的“秋”字,却不是一片叶子,而是一只昆虫。  在古老的甲骨文中,有一个象形意味很浓的字:。  围绕这个字,文字学家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根据它在甲骨卜辞中前后文的语意,推断它表示的是“秋”。  何以用一只小小的昆虫,来代表一个季节呢?  有人
神经生理学泰斗张香桐,一生勤奋好学,从不浪费时间,在他耄耋之年的一次养病中,曾经将古文《朱子家训》翻译成英文,一时被传为佳话。  1987年5月,80岁的张香桐应邀参加美国卫生研究院建院100周年纪念活动。一天,他要去访问朋友,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经医院及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出院的时候,医生嘱咐他出院后需要在家静养。无奈之下,张香桐只好住在美国的孙女家养病。平时闲不住的他,现在要一直躺在床上,便感
觉得自己对的时候,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支持自己对。同样,认为别人错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证明别人有错。有时候,觉得自己委屈和冤枉,就是这么来的;感觉别人冥顽和不通情理,也是这么来的。  在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正确的世界,最大的感受就是,谁也对不住自己。这样,必然会导致两个恶果:一是谁也看不上谁;二是戾气越来越大,抱怨越来越多。  批评别人的时候,谁的站位都很高,谁的道理都可醍醐灌顶。该这样,不该
有人出上联:花打头。我对下联:叶搭肩。  花打头,是花打在头上。叶搭肩呢,当然是叶子搭在了肩膀上。  有首诗写得好——刚才落叶搭了我的肩,我听见风说是秋天……  其实,很多植物也是在春天落叶的。  我就在这个春节,被大叶榕搭了肩——人走在街上,大叶榕纷纷叶落归根,金黄的叶子撒在地面上,黄灿灿的。  我陶醉在美的意境中,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轻轻搭了一下我的肩膀,谁?环顾四周,并无他人。原来,是树叶飘落
扦插是一项技术活儿,用于植物的无性繁育。所谓“无性”,就是不劳花朵、种子大驾,只取母本的根、茎、叶的一部分,埋到土里,倘若温度、湿度、光照适宜,不消多久,新的植株自然而然就冒了出来。这技术不繁难,又经济实惠,所以乡下人多为行家里手。  我的老家在六安东乡,每年春雪消融之际,孩子们相约爬上柳梢,截取几根粗壮柳枝,用斧子剁成二尺来长一截的柳树桩,将朝下的一头削尖,然后拎一把木榔头,绕着池塘或者河岸,见
那年,我们村终于建成了沙石路,能通汽车进城了。汽车开通的头天晚上,支书说为庆祝通路通车,客运站不要车钱拉大家进城逛。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左手攥着旧面袋做的布兜,右手拽着我和大弟,领我们抄小路穿过苞米地赶到村口时,尽管我还睡眼惺忪,大弟的脸也没洗,可村口已有二十多人在排队等车了,听说能坐三十五人,母亲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到了县城,宽敞的街道、高大的楼房,让很少进城的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