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下FTA很受宠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以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简称自贸区)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合作经历过两次浪潮,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前身为引领的区域化,另一次是随后的90年代以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北美自贸区”)为代表形成的高峰。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再次共同关注多个自贸区的谈判进展,“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已经在12国之间达成一致,“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也在美国和欧盟之间紧锣密鼓地进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更是在东盟和中国等的推动下一步步取得进展。FTA有什么魔力,让诸多国家如此青睐?
  加速经济合作
  说到FTA,不得不提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世贸组织)。“曾经不管我们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都对WTO的相关话题非常感兴趣,但是今天看来,大家的关注点普遍逐渐转移到FTA上来,因为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上,它比WTO更有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玉主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王玉主分析,WTO在成立初期做了很多努力来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发展,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进展较快。可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渐变化,这个组织及其内部规则的进展开始慢下来。“全球经济合作就是一条高速公路,最初WTO时速很高,各个国家都愿意搭顺风车,因为自己速度不够快,可是现在大家开始对这个速度不满意了,发现FTA跑得更快,所以自贸区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
  当然,进展快慢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世贸组织内部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特定区域的特定经济问题,比如,“农业议题一直以来都很难得到解决”。王玉主解释,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倾向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理由是为了社会公平并让农民和城镇人口享受同样高的生活质量。但是发展中国家就对此很不情愿,因为这些国家农民的生活质量往往较低,与发达国家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相比。
  “因此该议题以及其他一些发展议题就搁置了,广泛的多边合作情况停滞不前,双边或小范围内的多边合作就必然活跃”,他这样说道,“集体不解决,个人想办法”。与此同时,FTA的确提供了更高效的谈判模式和进程。道理很简单:参与合作的国家越多,需要集中处理的问题就越多,谈判就越艰难,取得进展就越不容易,可是FTA从成员上远远少于WTO,因此不管是双边还是多边都面临少得多的问题。
  然而,什么样的国家坐在一起展开谈判才能高效高质地推动FTA议程呢?
  水平相似才融洽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珏教授指出,要看一个自贸区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的目的,而所有自贸区都有如下相似的愿景: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扩大双边或多边投资机会,促进双边或多边贸易。
  “很明显,从国际上看,自贸区就是为了增强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如果建立后对外经济规模反倒收缩了,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从这一点上说,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一起做FTA其实更容易取得成功”,林珏说。
  按照她的分析,FTA实际上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现形式,之所以需要经济水平类似的国家来推动FTA是因为这样的国家差距较小,产生的问题也少,反之谈判容易受阻,自然进展不利。此外,差距太大的国家一起推动FTA也并非不能取得谈判的成功,但问题容易出现在落实阶段,“经济产业结构较弱的国家通常很容易受到冲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国内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从这一角度看,林珏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堪称典范。
  “当初北美自贸区成立的时候,美国和墨西哥的经济差距非常大,但是这个区域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面面俱到,规则细致有序,全部落到实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当初做了不小的让步甚至牺牲”。此外,林珏认为东盟以及RECP也颇值得关注。在她看来,亚太地区国家经济情况比较复杂,处于各个发展水平的国家都有,想要在这个区域推进经济合作需要每个国家都有诚恳的让步与妥协。林珏强调,在亚太地区开展FTA谈判,往往需要逐个突破,如今东盟已经步入正轨,RCEP,即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也在各参与国的推动下逐渐取得进展,“虽然慢,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会为本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很大影响”。
  王玉主对此表示赞同。他分析,东盟十国中,贫富差距造成的阻碍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在现实中,而RCEP进展缓慢也难脱此因。此外,他还认为,FTA首先一定是区域性质的。“你看海湾国家,大家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经济基本依靠石油,几乎没有什么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区域合作很容易谈成”,他补充说,“相比之下,亚洲在FTA的发展上算是比较缓慢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
  然而慢也不要紧,只要能秉承初衷,付出时间在所难免。只是,对于某一个FTA来说,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或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呢?
  “用成功或失败来评价FTA并不科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艳芬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一定要衡量FTA效果如何,那么促进贸易发展、带动外贸便利化、让消费者受益、提升产业结构都称得上标准,只是有些时候,一个FTA的成功谈判并不必然带来上述结果”。
  根据梁艳芬的分析,任何一个自贸区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结果,至于谈判成功后是否真的对实际贸易有影响,仍然需要市场落实谈判产生的规则。她举例说明,比如中国对另一个国家的A商品有很大贸易需求,但是中国对A征收较高关税,该国就希望与中国就此谈判实行关税减让。即使谈判成功,中国也不必然就要进口该国的A产品,也许第三个国家提供了更为优惠的同类产品,或者谈判完成后突然情势变更,中国不再需要A商品,这些都是可能的情况。“能够确定的是,FTA建成后,但凡有涉及规则约束的商品交易,双方都能从成本、利润上受益”,因为FTA本来就是为了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而做准备的,但商品在市场中的表现却由供求关系决定。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有受访学者都特别指出一个问题:FTA一定都是因经济而成立,政治因素并非推动其发展的主因。
  林珏指出,自贸区的建立首先是为了消除贸易障碍,增强往来,促进各个国家比较优势融合,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提高资本与商品的流动性。她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德国的工业和法国的农业,整合后双方都能受益,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的市场都扩大了”。也正因此,在她看来,欧盟在商品、服务、人员的流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如果非要说FTA中的政治因素,那就是多方合作意愿强或者政治关系较好能够让合作进展更顺利”,王玉主说。在他看来,FTA的谈判总是比较费时耗力,如果国内反对声音多,双方政治意愿又不够强烈,放弃就变得很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林珏强调FTA也能为成员国或地区带来伤害。“如果整合效果不好,一个国家的弱势产业就可能遭受打击。拥有强大农产品产业的美国之所以愿意与欧盟开展TTIP谈判,就是希望其农产品进入欧盟,但是欧盟对自身内部同一产业的担忧恰恰成为该项合作的一个障碍。”
  由量到质的必然
  WTO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签订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达到398个,其中大部分是近来10年内产生的,而FTA占比超过90%。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光辉指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自贸区都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他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多边经贸规则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自贸区视为助推本国经济增长、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同时希望借助自贸区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主导未来国际竞争格局”。而这显然成为推动FTA繁荣发展的直接因素,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李光辉公开表示,FTA谈判的规则标准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两方面有明显表现:一是自由化水平提高,二是新规则和新议题不断提出。
  他分析指出,从自由化水平看,目前,自贸区谈判中的自由化水平大大高于各参与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承诺水平,一般均要求对双边贸易中90%以上的税目数和贸易额产品实行零关税。从新规则和新议题看,传统自贸区谈判主要关注边境上的贸易措施,致力于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之后服务贸易自由化被纳入有关谈判;而在目前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新一代自贸区谈判中,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还包括贸易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界面结构,抑制脆性相的生成,本文通过在基体镁合金中加入特定比例的Gd和Zn元素,将LPSO相引入Cf/Mg复合材料中。本文通过压力浸渗法制备了Cf/Mg-Gd-Zn复合材料,利用扫
本文使用金属Ti、Ni作为中间层,以扩散连接工艺实现了SiC陶瓷的连接。研究了中间层类型及成分(Ti/Ni纳米金属粉及Ti/Ni金属箔片,对Ti/Ni原子比分别进行调整)、扩散连接工艺、
生物质是地球上含量非常丰富、低成本、清洁并且可再生的资源,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资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甘蔗渣是中国制糖加工业的副产品,在广
螺旋传动直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具有结构简单、增力比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成型装备中。目前重载设备传动件一般采用滑动螺旋或重载滚珠丝杠,由于滚珠丝杠生产工艺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化学污染物,不仅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土壤的环境质量,而且这类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进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