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氢液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炎性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富氢液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5~6周龄,体重18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富氢液组(H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5 min伴低血压-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组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0.6 mmol/L富氢液5 ml/kg;I/R组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5 d开始,每组取5只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认知功能,定位航行实验历时5 d,记录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以及游泳总路程;造模后1和3 d时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和游泳速度。造模后3 d空间探索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于造模后1 d时,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的含量;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Β活性。

结果

造模前定位航行实验中,3组游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随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渐缩短(P<0.05),游泳速度随训练时间的延长无改变(P>0.05)。与S组比较,I/R组造模后1和3 d时探索实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穿越平台次数减少,造模后1 d时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NF-κΒ活性升高(P<0.05)。与I/R组,H组造模后1和3 d时探索实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增加,造模后1 d时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NF-κΒ活性降低(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3组间造模后1和3 d时探索实验中游泳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富氢液减轻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180~22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四氯化碳(CCl4)组、乌司他丁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采用皮下注射50% CCl4花生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共8周的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第9周), L组、M组和H组分别经尾静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只,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27):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CI/R组和Dex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S组仅分离动脉不置入线栓;Dex组于缺血前即刻尾静脉注
期刊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血症新生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7日龄,体重16~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致肠损伤模型。P组于注射LPS前、后30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 mg/kg,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LPS
目的通过与乌司他丁比较,评价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84只,3月龄,体重200~330 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对照组(C组,n=6)、假手术组(S组,n=6)、脓毒症组(Sep组,n=24)、大黄组(R组,n=24)和乌司他丁组(U组,n=24)。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R组大黄粉1.2 g/100 g溶于室温生理盐水中泡制3~4
期刊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40例,年龄65~80岁,体重55~8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麻醉诱导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03 μg·kg-1·min-1,气管插管后以0.3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