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擎伟业 浴血奋斗为信仰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时光隧道,一个世纪之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彼时的中国,列强蚕食、山河破碎,亿万同胞饱受凌辱、任人宰割。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心中孕育成长。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肩上,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王尽美 邓恩铭
  济南五龙潭公园广场上,一座4米多高的花岗岩石雕像掩映在苍松之间,这就是革命先驱王尽美和邓恩铭的雕像。王尽美手握的是山东党组织协同进步人士创办的刊物《晨钟报》,邓恩铭手中的所持则是《共产党宣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山东党组织的早期领导者,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曙光。
  1898年6月14日,王尽美生于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20年后,1918年,王尽美离别家中老人和新婚妻子,考入了位于济南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甫村板本寨一个水族家庭,1918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呐喊掷地有声。在共产主义感召下,同为学生领袖的王尽美和邓恩铭一见如故,结为亲密战友。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之后,王尽美、邓恩铭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积极研究宣传新思想,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1年春,经过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在北京、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影响和帮助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诞生,其成员至中共一大前已发展至8人。
  1921年6月,两人同时接到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通知,不久又收到上海组李达汇寄的旅费。两人于7月1日之前到达上海,跟张国焘一样,是外地抵沪最早的代表。至7月22日,各地代表陆续到齐。为保密起见,代表们以“北京大学暑期旅游团”的名义寄住在上海组预先租下的正放暑假的博文女校。王尽美与邓恩铭,和长沙的毛泽东住房相邻。
  在“一大”正式会议上,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大会汇报了山东党组织组建的过程,并就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观点。王尽美年轻充满朝气,谈吐从容不迫,格外引人注目。党的成立,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就是在这时,王尽美把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当时邓恩铭年仅20岁,与王尽美一起,其名字也被载入史册。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经过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
  1922年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6人作为中国代表团山东代表出席了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他们亲眼看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革命胜利后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们心底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22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建立,王尽美兼任主任。自此,山东的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22年7月中旬,王尽美再次奔赴上海,参加了中共二大,为党制定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共二大以后,王尽美和邓恩铭受命回山东开展党建和工运工作,在党中央派来的代表陈为人的指导帮助下,建立了党在山东的第一个支部——中共济南支部,王尽美任书记,邓恩铭等9人为成员。济南的革命活动在党的领导下,经过王尽美和邓恩铭携手努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923年10月6日,在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的基础上,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尽美任委员长兼宣传部主任。随后,王尽美奔走于胶济铁路沿线,在青岛、淄博、益都(今青州市)等地,大力开展国民会议运动,团结各界人士,为实现党的主张而废寝忘食。
  长年的艰苦斗争,夜以继日地奔波,使王尽美积劳成疾。1925年夏天,他再也支撑不住枯瘦如柴的身体,患肺结核倒下了。王尽美委托中共青岛市委的负责同志笔录下他的口授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为党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溘然长逝,年仅27岁。6年后的1931年4月,王尽美的革命战友——邓恩铭高唱国际歌,在济南英勇就义,年仅30岁。
  >>刘谦初
  刘谦初,1897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今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夏被保送到燕京大学读书。1924年6月,经方伯务、范鸿稢介绍,刘谦初秘密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1月2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刘谦初与湖北京山县农民运动干部、共产党员张文秋结婚。
  刘谦初十分重视开展农民运动。在参加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时,聆听了毛泽东的重要报告,使他受益匪浅。随后,刘谦初专访了毛泽东,请他谈了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的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刘谦初先到上海,后到福建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山东省委遭到严重破坏。2月,党中央派刘谦初回山东开展工作。经过努力,4月,省委重新成立,刘谦初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新的省委成立后,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刘谦初等先后巡视了济南、淄川、博山、潍县、青岛等地的工作,并整顿恢复了这些地方的党组织。7月,他组织领导了青岛大康、内外棉、隆兴、钟渊等纱厂罢工,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国十八年大罢工”。
  1929年7月,山东省委机关再遭破坏。刘谦初从青岛回济南发现这一突发情况后,决定离开济南,经青岛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山东的情况。当火车行至明水车站时,不幸被特务认出,被捕入狱。在狱中,刘谦初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积极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革命著作,领导绝食斗争,运用巧妙方式向中央汇报狱中情况。他还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反杜林论》。1930年1月,在山东省委多方营救下,刘谦初的妻子张文秋作为“怀孕的嫌疑犯”获释出狱。离开监狱前,在她的一再要求下,监狱长答应让她和刘谦初见一面,于是两人有了以下的这段对话:
  “谦初,你给我们还没出世的孩子起个名吧。”
  “不管是男是女,就叫‘思齐’吧——山东自古为齐鲁之地,我们曾在这里工作过,意思是要孩子记住这个地方,记住这里的人民和自己的父母……”
  在遗嘱中,他把党比作母亲,嘱咐同志们“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暗指党),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1931年4月5日,刘谦初与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年仅34岁的刘谦初,没能看上女儿一眼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以责任担当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沧海横流,方显勇毅。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总是挺身而出、肩负天下兴亡。七十多年前,在一场与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搏斗中,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团结民众,凝聚人心,廓清迷雾,指明方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四万万中华儿女汇聚为一股洪流,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浴火重生。
  八年抗战,在山东战场上,共产党始终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在国民党主力部队撤出山东、地方武装大部伪化的历史关头,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独立撑起山东抗战大局。八年间,山东军民以巨大的牺牲,取得歼敌60余万,解放山东92%国土的伟大胜利。
  >>马耀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邹平县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决心投笔从戎,抗日救国。他在1937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当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间。”同年底,中共山东省委接受了马耀南的请求,派党员姚仲明、赵明新和红军干部廖容标三人先后到长山中学,建立起以姚仲明为组长的党小组,开展抗日救国工作。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了长山县城,炸弹落在了长山中学和县政府附近。长山中学的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师生拉到长山九区的卫固一带进行抗日,并打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番号。会议还决定由马耀南任司令,廖容标任副司令,姚仲明任政委。26日,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等人带领黑铁山附近抗日民众宣布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1938年元旦刚过,日军占领了长山县城。为鼓舞军民斗志,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五军30名队员,化装成农民,夜袭长山县城。守城的33名伪军被一网打尽,五军缴获步枪17支和一些弹药。此后不久,五军又在小清河上的陶唐口伏击了日军的一艘汽艇,击毙日军官兵12人,其中有日军联队长松井山村。两次胜利,鼓舞了五军士气和群众的抗日热情,同时也震惊了山东的日军。
  1938年6月16日,五军在邹平城举行了整编大会。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正式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政治委员霍士廉,副司令员杨国夫,下辖三个团、一个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三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1938年10月,经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和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介绍,马耀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初,日军纠集5000余人,配备各种炮10余门、汽车20余辆,突然包围了驻守在邹平县刘家井一带的三支队。敌人大兵压境,三支队处境十分险恶。在马耀南司令和杨国夫副司令的指挥下,三支队上下同仇敌忾,顽强反击,并多次同日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毙伤日军井口司令及以下日伪军共800余人,随之成功突围。当马耀南和杨国夫乘胜转移至桓台牛王庄时,不料日军又向牛王庄包围过来。激战数小时后,部队向东转移。当行至大寨村时,马耀南不幸遭敌伏击,壮烈殉国。
  >>赵镈
  七十多年过去了,抚今追昔,齐鲁大地上有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在鲁南苍山县(今临沂市兰陵县)文峰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位烈士的墓碑前安放着一尊半身铜像——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人民自发捐献铜钱熔铸而成的。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铜像曾一度落入敌手,鲁南军民冒死又从敌人手中夺了回来,并请能工巧匠加以修复。
  这位烈士生前任中共鲁南区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治委员,他的名字叫赵镈。1906年,赵镈出生于陕西省府谷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6年初,赵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广州“四一五”事变后,赵镈被党组织派到平津一带做地下工作,先后两次被捕,坐牢7年。在狱中,他担任党支部委员和学习委员,与薄一波、杨献珍等带领全体“政治犯”与敌人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1936年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1937年,任津南特委书记,1940年任鲁南区委书记。
  1941年10月10日,日伪军对鲁南地区又展开了大“扫荡”。鲁南党政军机关和一一五师教二旅四团三营、沂河支队以及县区武装并肩配合,成功突围到沭河以东地区。10月20日,赵镈领导区党委机关转移到四县边联县银厂村(今属兰陵县车辋镇)休整。27日,千余顽军趁着夜色偷偷包围了银厂村。赵镈听到枪声后,立即组织警卫连抢占有利位置,掩护大家突围。突围后,赵镈发现还有文件未带出,于是又返回住处,把文件烧毁。焚烧完毕冲出屋门时,赵镈被俘。开始审讯时,赵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后被叛徒供出,同时顽军又在银厂村搜到了赵镈站在中间领导位置上与其他同志的合影,证实了赵镈就是鲁南区委书记。11月13日,伪军将赵镈秘密押出村外,带到九女山附近准备秘密处决。对于死,赵镈早有准备,他毫不畏惧,昂首挺胸,从容不迫地向顽军说道:“大敌当前,日寇还占领着我们的国土,蹂躏着我们的同胞,我没有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却死在反共卖国的自己的同胞手里,这令我终身遗憾!”最后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5岁。
  >>陈若克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山东大地也不乏威武不屈的抗战女豪杰,原山东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就是其中一位。陈若克祖籍广东省顺德县,1919年生于上海,于1936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若克在山东工作期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这时,不仅战斗频繁残酷,生活也相当艰难。陈若克体弱多病,难以适应敌后的恶劣环境,但她非常乐观,常说:“除死无大难,对死我早有准备,为革命献身非常光荣。”她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日军“扫荡”期间因病重失治而死的。
  1941年冬,日军集中了5万兵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11月7日夜,陈若克所在的八路军部队奉命自大崮撤退。陈若克因即将临产,难以行动,房东一再劝留,陈若克斩钉截铁地说:“我是领导干部,应当到抗日最前线去,若是躲避艰险,怎么号召同胞们抗日!”她果断地让别人先撤,自己走在最后。因夜深天黑,步履艰难,她同大队失去联络,不幸落入敌手。她被关押在日本宪兵司令部,因敌人的残酷折磨,被捕的第三天,陈若克早产生下女儿。虽然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她还是那样镇定、坚强。
  任凭敌人怎样折磨,陈若克的意志始终是钢铁一般的坚强,使他们的企图完全落空。狡猾的敌人又改用软的办法,拿牛奶给孩子吃,陈若克愤怒地夺过牛奶摔在地下。凶狠残暴的敌人感到无计可施,便对陈若克母女下了毒手,于11月26日将陈若克及其刚出生几天的女儿一起杀害。陈若克去世时年仅22岁。
  >>于化虎
  兵民是胜利之本。军民一心,方能铸就铜墙铁壁。八年抗战,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山东3800万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在齐鲁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
  在八年抗战中,山东共有30万青壮年参军卫国,仅胶东地区就有9.5万名青年参军,海阳县(今海阳市)的于化虎就是其中的一位。于化虎,1913年6月出生于海阳县赵疃乡文山后村,原名于进生,“化虎”这个名字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给起的。1943年7月1日,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朱城泊西沙河召开英模大会,大会刚一结束,司令员许世友就健步走下讲台,招呼于进生,对他说:“渤海出了一条龙(林化龙),东海要出一只虎,你若同意,就叫于化虎吧!”
  原来,早在1941年秋至1942年上半年,于化虎的地雷战就崭露头角,他用土制地雷将日军炸得人仰马翻,丢盔卸甲。有一回,于化虎将一颗写有“活雷化虎”4个字、重25斤的大地雷埋在村头石堆里。不过半个小时,300多名敌人从这里经过,“活雷化虎”开了花,10多个日军顷刻之间命丧黄泉。从此,“活雷化虎”的威名传遍胶东。
  日军屡屡败阵,丢魂丧胆。到1944年春天,竟然不敢轻易迈出炮楼一步,整日龟缩在据点里。于化虎和队员们为地雷战的胜利所鼓舞,既然敌人不出来,他们就想方设法,寻机潜入敌据点内进行爆炸。仲夏的一个深夜,于化虎和一位侦察员带着4颗25斤重的大地雷,潜伏在行村敌据点外的田地里侦察敌情,伺机进入敌据点。于化虎轻手蹑脚摸到操场,卧在地上,拔出刺刀和小镢头轻轻地挖着,凭着娴熟的埋雷技术,半个时辰的工夫,一组子母雷已全部埋好。接着,于化虎爬上墙头,把绳子绑在墙头上,身轻如燕一滑到底,剪断了三道铁丝网,安全回到侦察员身边。第二天,日军集合出操,被子母雷炸死16人,炸伤无数。不几日,出于对于化虎地雷战的恐惧,据点里的日军竟一个不剩全部逃到青岛。
  1945年5月上旬,驻青岛日军调集3000多人,突袭海莱边区的盆子山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血腥大“扫荡”。在这场著名的盆子山区反“扫荡”斗争中,于化虎等海阳民兵和人民群众用地雷杀敌无数,配合主力部队,经过三个半月的英勇战斗,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和清剿。后来,北平出版的敌伪报纸在写到敌军踏进我根据地的情景时说:“踏上海阳的土地,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人不安,谈雷色变。”   军民齐心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
  >>明德英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些都是开国元帅陈毅的真情告白。
  山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将“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这些支前的壮举,生动地书写了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鱼水情深的关系,也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沂蒙山区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120万人次拥军支前,21.4万人入伍参军,10.5万名革命烈士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生命。当时的沂蒙真正称得上“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小说《红嫂》、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都提到了明德英救护八路军战士的情节,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原型。
  1911年9月16日,明德英出生在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不到两岁时,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听力,明德英成为聋哑人。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为了让小战士早日养好伤,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杀了仅有的两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为小战士熬鸡汤补身子,使小战士很快康复归队,重返战场。而为了保护小战士,明德英的小儿子却被日军摔坏了脑子,因弱智而生活不能自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明德英和众多沂蒙山区农村妇女一样,为我军救护伤员,缝军衣、做军鞋,续写了拥军支前的新篇章。她的丈夫李开田也一直是村里的支前积极分子。1947年1月,李开田参加了民工大队长李家才组织的小车队,支援鲁南战役。当小车队进驻卞庄后,任务有变化,他们又一夜急行数百里赶赴莱芜前线,前后奋战45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
  1961年,山东著名作家刘知侠来沂蒙体验生活,根据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事迹,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1964年8月12日晚,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首都舞台时,观看演出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感动得数次落泪。建国后,明德英夫妻俩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把儿子、孙子等4人送到部队,为国捍卫边防。
  >>“沂蒙六姐妹”
  战争中,将士们与沂蒙人民共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悲壮赞歌,“沂蒙六姐妹”也是一个杰出支前模范英雄群体。“沂蒙六姐妹”是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分别是:杨桂英、伊淑英、张玉梅、伊廷珍、冀贞兰、公方莲。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150多户人家的山村,青壮年男子都随部队到前线了。为创造围歼敌人的有利战机,部队在烟庄一代频繁调动。过往部队需要安排食宿,许多事需要有人张罗,当时村里只剩下妇女和残疾人。“六姐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主动合计,我们都是党员,村里的事咱们应该担起来。于是,张玉梅担任村长、杨桂英任村妇救会长、伊廷珍任副村长,其他人分别担任文书、财粮员、公安员等职务,共同挑起了领导全村的任务。于是,一批批战士来了后,支锅做饭、浆洗军衣、歇脚住宿,“六姐妹”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一致称赞。
  1947年5月16日,大战前夕,“六姐妹”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两天之内凑齐5000斤草料、加工5000斤煎饼送到前线。她们立即忙碌起来,一天没顾上吃饭,张玉梅晕倒在摊煎饼的鏊子边,醒来后喝点水继续干;劳累过度的公方莲摊着煎饼就睡着了。就这样,她们没白没黑地干,翻山越岭,一家一户地凑,把门板拆了做担架,把衣服撕了做军鞋,两天之内完成了任务。后来计算了一下,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烟庄村的乡亲们在“六姐妹”的组织下为部队组织筹运草料3万多斤,烙煎饼15万斤,运送弹药3000多箱,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救助了多名伤员,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部队,为战役的最终胜利贡献了不朽的力量。1947年6月10日,我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的英雄事迹,从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传遍齐鲁大地。
  >>解文卿
  在山东大地,有像“红嫂”明德英、“沂蒙六姐妹”这样的拥军支前模范,也有将碧血洒沃土的刘胡兰式女英雄,解文卿就是其中之一。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莱西县(今莱西市)义谭店村青妇队长解文卿积极投入拥军优属和支前工作,带领青妇队成立了拥军组、代耕队,全力动员青年参军参战。1947年夏末,土改工作在义谭店村全面展开。在土改工作中,干部、群众异口同声夸奖她:“土改打头阵,分果实一直在后头,从不为自己打算。”
  1947年秋天,义谭店村流亡在青岛的地主、恶霸拼凑了还乡团,尾随着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回乡倒算,疯狂反扑。大家都劝解文卿早点转移隐蔽,但她看到土改的胜利果实尚未完全分配下去,就坚定地说:“越是紧急的时候,群众越需要我们。我是共产党员,不能轻易离开岗位。”直到敌人逼近,大部分干部和群众已经转移,她才匆匆离村隐蔽起来。8月14日,还乡团分子窜回义谭店村,一进村就张贴告示,悬赏捉拿解文卿。
  短短几天内,敌人就捕杀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8人,并扬言如不交出解文卿,就把全村老少全部杀光。解文卿深知凶狠歹毒的还乡团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为了全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她决心献出自己的生命。8月16日,她挺身而出,落入还乡团的魔掌。凶残的还乡团匪徒用尽了种种酷刑,但得到的只有解文卿的怒骂。9月底,匪徒无计可施,最后在解文卿的脚下燃起熊熊烈火。党的好女儿解文卿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分析部分高度铁氧体柱毫米波H面波导环行器的新方法。基于导出的一系列公式,分析、设计、研制和测试了毫米波段的宽带环行器,分析数值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 In t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性的森林资源的减少,世界范围内的木材采伐量正日益趋近于维持供应的极限,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致使各国都十分关注世界最后一块未全面开发的森林资源—
本文从我国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科学合理地开发我国民俗文化资源,使其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有效地促进
分析了背景辐射影响长波HgCdTe光电导探测器性能的基本原理,分析中考虑了器件上下两表面的表面复合速度和不同器件的具体参数。在MTD标准测试杜瓦上改装了一视场角可连续变化
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携手向前,从容应对并经受住了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考验,保持了经
运用木材采运成本最低的理论,结合东北林区资源、自然条件,科学的确定林道间距和配置形式、达到适宜的集材距离,健全和完善了伐区林道规划体系,提高了路网理论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交互式多模型滤波器(IMMF).IMMF对于动态模式具有随机突变的一类混合系统的估值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首先给出IMMF的数学描述,揭示IMMF的机理特征,针对IMMF的结构特点,以PD-10
198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囊括七项冠军,创造了世乒赛55年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空前纪录。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在自传《我与乒乓
蘸撒漏姗一弩条黔髦骥婀黔耀巍辑暴翼瞥珊氦澎戴划姗孤篇毛奋黔豢斜献﹄撇断易黝黔姗看澎一酱姗鳃甚澎一减鬓樱一蒯蛤岔琳凰。擒愚粼翼娜郧埋粗豁铡渊豁潜饭淡概嘿爆婴省撇麟课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3岁;肺心病22例,风心病18例;病史15~30年,平均22.5年。1.2治疗方法5%葡萄糖300ml加肝素100mg静滴,1日1次,1~2h内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