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18F-FDG PET/CT检查对评估R-CHOP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 F-FDG PET/CT)检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治疗前及治疗中期接受18 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Deauville评分、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及国际预后指数(IPI)分析患者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eauville评分、△SUVmax及IPI评分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SUVmax最佳分界点为64.2%,Deauville评分、△SUVmax评估DLBCL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65.0%、90.5%和75.0%.Deauville评分评估DLBCL患者疗效的准确度为85.5%,高于△SUVmax(72.6%).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eauville评分4~5分、△SUVmax<64.2%及IPI评分3~5分与DLBCL患者PFS和OS低有关(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eauville评[HR(95%CI)=3.740(1.725~7.662)]分/[HR(95%CI)=2.850(1.647~6.314)]及IPI评分[HR(95%CI)=2.624(1.380~5.927)]/[HR(95%CI)=2.372(1.128~5.190)]是影响DLBCL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期PET/CT显像对评估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glutathione peroxidase 2,GPX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基于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收集关于GPX2表达的相关数据集,深入挖掘GPX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此外,通过单/多因素COX回归进一步评估GPX2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GPX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
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及恶性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肺部肿瘤切除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术后肺部肿瘤组织基因检测发现有KMT2D基因、BCOR基因、AKT1基因、BRAF基因突变。结论:下颌骨成釉细胞瘤伴肺转移临床上较为罕见,其确诊依靠病理结果。发生转移的机制和治疗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进一步探索。
根治性手术依然是目前显著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期的最主要治疗措施.胆囊癌起病隐匿的临床特点造成多数胆囊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新辅助化疗充分发挥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使肿瘤达到术前降期目的,从而让一部分原本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但有关胆囊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较少且样本量较小,尚没有大型的Ⅲ期临床试验,因此其临床应用面临着一些障碍.本文通过回顾现有的胆囊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试验作此综述,介绍相关化疗方式和效果,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全基因组测序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调控基因的突变导致DNA甲基化异常,从而导致AML的发生.其中,已有研究证实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甲基化发生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对应的针对性治疗.这里我们讨论AML中导致DNA甲基化异常的调控基因和针对表观遗传调控的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与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弹性硬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的28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所有乳腺癌均行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检查。分析乳腺癌二维声像图、血流及弹性特征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并比较它们在HER-2阳性和HER-2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多呈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以后方衰减、微小钙化发生、血流分级0-2级、淋巴结
肾上腺出血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1] ,由于其非特异性表现而难以诊断.肾上腺出血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由创伤、压力、败血症、肾上腺肿瘤、抗凝药物、出血性疾病或妊娠而引起.在缺乏明确的病因时,称为特发性肾上腺出血,这种出血通常是慢性的,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报告1 例因上腹痛从我院急诊科转到泌尿外科治疗的患者,1例体检发现肾上腺区占位,行手术治疗,最后病理科确诊为特发性肾上腺出血的患者,为提高急诊科医师对自发性肾上腺出血所引发的急腹症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初诊收治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PLC组),另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体检者115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TGF-β1-509C/T、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多态性与PLC易感性、环境交互作用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9C/T位点多态性与PLC易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管理模式对前列腺癌患者总体幸福感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宣教,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辅以授权教育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自我管理效能及癌因性疲乏等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社会、角色、情绪、认知等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细胞代谢异常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胶质瘤中IDH1突变被发现以来,代谢异常在胶质瘤中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研究表明胶质瘤细胞代谢重编程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大量异常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不但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等自身生物学行为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重塑其肿瘤微环境.自噬是肿瘤细胞有效利用自身代谢产物和适应代谢应激微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肿瘤细胞代谢和自噬之间的研究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综述根据最新的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活检孔道注水法观察直径小于支气管镜口径的支气管腔内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内镜科气管镜室行活检孔道注水法观察直径小于支气管镜口径的支气管腔内病变共50例,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目标支气管口径小于支气管镜口径,支气管腔内病变表覆气泡或黏液,支气管镜无法深入,病变观察不清晰。经活检孔道注水后,清除病变表面气泡或黏液,扩张目标支气管,使病变视野变得更清晰,活检取样避开血管丰富区域,使操作更准确,安全。结果:50例患者均经气管镜活检取样证实为肺癌,其中鳞癌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