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囊袋张力环在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双钩改良囊袋张力环(MCTR)在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3至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治疗的16例(20只眼)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虹膜拉钩辅助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中植入双钩MCTR并固定于巩膜瓣下。记录术中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眼压,使用裂隙灯显微镜以及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确定晶状体囊袋、IOL位置,记录有无后发性白内障、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16例(20只眼)患者中男性11例(12只眼),女性5例(8只眼),年龄(36±16)岁;其中马方综合征5例(7只眼)、自发性晶状体不全脱位7例(9只眼)、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4例(4只眼)。20只眼均成功植入双钩MCTR。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3~1.0,其中≥0.5者占90%(18/20);术后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为0.20±0.14、0.21±0.13)较术前(0.74±0.5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2,P<0.001;t=5.131,P<0.001)。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1例(1只眼)黄斑水肿,经眼底内科治疗后逐渐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2例(2只眼)有轻度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所有患者眼压无持续升高,IOL及晶状体囊袋未见明显偏位。

结论

虹膜拉钩联合双钩MCTR植入术可作为治疗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术式选择,术后可维持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中华眼科杂志,2018,54:343-348)

其他文献
近年来眼底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尤为引人关注。与传统造影技术不同,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在数秒内无创伤性清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三维结构,其临床应用价值正在不断被认知。本文通过阐述OCTA改变临床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优化患者就诊流程、重新设计治疗方案和规划随访计划4个方面,揭示OCTA对眼科临床实践的影响,以期临床关注并正确使用这项
目的了解隐性遗传性卵黄样营养不良(ARB)的临床及视网膜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于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门诊,临床表现疑诊ARB的无血缘关系患者14例,男女各7例,平均年龄为28.5岁。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检查资料和视网膜影像学即自发荧光共聚焦扫描激光检眼镜、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分析知觉性斜视的常见病因、视力障碍发生年龄以及合并症,寻求矫正知觉性斜视及其合并症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5年至2015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知觉性斜视患者948例,包括822例知觉性外斜视和126例知觉性内斜视。评估参数主要包括导致视力障碍的病因、视力障碍发生年龄、水平和垂直斜视度、眼球运动、手术方法等。年龄、斜视度等参数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两独立样本秩和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病程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常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丧失视力,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ARN眼内液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可以提高其病原学检出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将病原学检测结果纳入诊断标准有益于疾病的早期对因诊断。目前ARN的治疗方法以全身抗病毒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及抗血栓药物治疗为辅,病情进展可考虑手术治疗。本文将对ARN诊断及治疗的
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总结分析200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的15例(15只眼)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效果。男性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5.8±15.3)岁。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12例(12只眼),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3例(3只眼)。所有患者进行视力、眼前节、眼底像、B超检查。14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9只眼
近几年THE LANCET等国际高影响力杂志不断发布新的眼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如何有效运用这些国外的研究结果,我国眼科学界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通知阐述眼科临床指南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真实世界临床实践的关系、循证医学证据与我国国情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眼科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有待增加,指出我国眼科学界应结合国情、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取舍,将国际前沿学术成果选择性正确纳入我国眼科临床指南。
期刊
目的探讨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后行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并接受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连续性病例48例(48只眼),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32例(32只眼),平均年龄为(57.3±13.9)岁。23只眼术前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