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蓬莱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逐渐形成汽车及零配部件、造船重工、葡萄与葡萄酒、旅游服务四个优势产业集群。四轮驱动效应加速构筑在区域内部有带动力、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在长远发展中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促进蓬莱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产业集群;培育;促进;结构转型
一、蓬莱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蓬莱市在“十一五”期间,就借助“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契机,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蓬莱市已经逐渐形成以汽车及零配部件、造船重工、葡萄与葡萄酒、旅游服务四个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并初具规模和成效。
(一)汽车及零配部件集群
鹏翔汽车是蓬莱市汽车及零配部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以改造汽车、生产车桥、制造油缸为其主营业务。2006年,蓬莱市引进北奔重汽,在两大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一批汽车零配部件生产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永进传动、万寿机械、福瑞克森刹车片等近百家零配件生产企业逐步完善了蓬莱市汽车及零配部件产业链,并形成汽车及零配部件产业集群。
(二)造船重工产业集群
蓬莱市的一类开放港口有两个,分别是蓬莱港和栾家口港,地理条件优越,在造船重工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过去,蓬莱市的造船重工企业仅有渤海造船一家,后逐渐引进京鲁渔业和巨涛重工两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造船重工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当前,蓬莱市共有20多家造船重工企业,全市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加工能力20万吨,被省政府列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三)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十一五期间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酒庄数量大幅上涨,并已拓展出完整的葡萄种植、苗木研发,葡萄酒生产,产品营销、文化推广、主体旅游等与葡萄酒有关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全市共有6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30多家精品酒庄。除国内知名红酒企业长城、张裕、王朝、君顶等品牌先后在此建立基地以外,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知名葡萄酒企业和酒庄也纷纷“抢滩”蓬莱。
(四)旅游景观服务产业集群
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被挖掘,旅游景观集群效应也进一步显现。蓬莱市有三仙山、蓬莱阁、海洋极地世界、君顶酒庄等一批旅游景点,在此基础上,以打造“全国海滨度假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集A级景区、葡萄酒庄、乡村旅游、主题公园、海滨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旅游资源融合的发展体系,并不断丰富景区内涵,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二、蓬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善
当前蓬莱市企业中,“低、小、散”企业众多,且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发展规模不大。虽然已经形成产业链,但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够、连接不紧,延伸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链的进一步配套和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进来的一些大企业、龙头企业与本土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导致本区域内部的生产要素之间缺乏必要的流动;企业虽具有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其采用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较之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二)产业技术水平呈现低级化
一些中小企业属于产业链发展的末端,其生产技术和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且在技术、工艺、设备方面缺少必要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投入,导致这些企业多为技术引进型、产品模仿型企业,其产品无法匹配国际市场上对产品精度、难度的高要求。
(三)资源要素紧张阻碍工业发展
蓬莱市长期处于人少地多的状态,人地矛盾突出;而一些中小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经济效益低,对本来就不多的土地资源更是造成巨大的浪费,阻碍了龙头企业、可持续项目等的引进,也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蓬莱市工业经济及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促进结构转型升级
(一)加强载体建设,推动结构转型
进一步加强各产业基础平台的建设。在港口及其腹地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结合蓬莱市地理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现状,以“海陆统筹”为基本原则,以扩大港口客货流量及综合吞吐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蓬莱东港和栾家口港的码头泊位、防波堤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物流项目,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并促进其与港区的融合,实现二者共同发展。积极引导分布相对较散的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从而减少资源要素的浪费,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结构转型
第一,提高企业创新意识。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倒逼机制积极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第二,完善创新平台。企业创新的目地是为了提高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在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起导向作用。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以市场为基础,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创新向产品生产进行转化。第三,强化人才支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发展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需要的人才。强化产、学、研结合,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转型
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增加资源保有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培植发展。引导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走改造提升的路子,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关键词:产业集群;培育;促进;结构转型
一、蓬莱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蓬莱市在“十一五”期间,就借助“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契机,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蓬莱市已经逐渐形成以汽车及零配部件、造船重工、葡萄与葡萄酒、旅游服务四个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并初具规模和成效。
(一)汽车及零配部件集群
鹏翔汽车是蓬莱市汽车及零配部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以改造汽车、生产车桥、制造油缸为其主营业务。2006年,蓬莱市引进北奔重汽,在两大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一批汽车零配部件生产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永进传动、万寿机械、福瑞克森刹车片等近百家零配件生产企业逐步完善了蓬莱市汽车及零配部件产业链,并形成汽车及零配部件产业集群。
(二)造船重工产业集群
蓬莱市的一类开放港口有两个,分别是蓬莱港和栾家口港,地理条件优越,在造船重工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过去,蓬莱市的造船重工企业仅有渤海造船一家,后逐渐引进京鲁渔业和巨涛重工两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造船重工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当前,蓬莱市共有20多家造船重工企业,全市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加工能力20万吨,被省政府列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三)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十一五期间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酒庄数量大幅上涨,并已拓展出完整的葡萄种植、苗木研发,葡萄酒生产,产品营销、文化推广、主体旅游等与葡萄酒有关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全市共有6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30多家精品酒庄。除国内知名红酒企业长城、张裕、王朝、君顶等品牌先后在此建立基地以外,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知名葡萄酒企业和酒庄也纷纷“抢滩”蓬莱。
(四)旅游景观服务产业集群
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被挖掘,旅游景观集群效应也进一步显现。蓬莱市有三仙山、蓬莱阁、海洋极地世界、君顶酒庄等一批旅游景点,在此基础上,以打造“全国海滨度假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集A级景区、葡萄酒庄、乡村旅游、主题公园、海滨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旅游资源融合的发展体系,并不断丰富景区内涵,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二、蓬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善
当前蓬莱市企业中,“低、小、散”企业众多,且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发展规模不大。虽然已经形成产业链,但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够、连接不紧,延伸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链的进一步配套和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进来的一些大企业、龙头企业与本土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导致本区域内部的生产要素之间缺乏必要的流动;企业虽具有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其采用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较之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二)产业技术水平呈现低级化
一些中小企业属于产业链发展的末端,其生产技术和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且在技术、工艺、设备方面缺少必要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投入,导致这些企业多为技术引进型、产品模仿型企业,其产品无法匹配国际市场上对产品精度、难度的高要求。
(三)资源要素紧张阻碍工业发展
蓬莱市长期处于人少地多的状态,人地矛盾突出;而一些中小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经济效益低,对本来就不多的土地资源更是造成巨大的浪费,阻碍了龙头企业、可持续项目等的引进,也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蓬莱市工业经济及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促进结构转型升级
(一)加强载体建设,推动结构转型
进一步加强各产业基础平台的建设。在港口及其腹地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结合蓬莱市地理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现状,以“海陆统筹”为基本原则,以扩大港口客货流量及综合吞吐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蓬莱东港和栾家口港的码头泊位、防波堤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物流项目,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并促进其与港区的融合,实现二者共同发展。积极引导分布相对较散的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从而减少资源要素的浪费,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结构转型
第一,提高企业创新意识。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倒逼机制积极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第二,完善创新平台。企业创新的目地是为了提高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在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起导向作用。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以市场为基础,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创新向产品生产进行转化。第三,强化人才支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发展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需要的人才。强化产、学、研结合,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转型
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增加资源保有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培植发展。引导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走改造提升的路子,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