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放弃中得到拯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伯特作为一个闲散的农民诗人,在经历了纺织工人、教员之后,16岁才开始写诗。他写的诗词最主要分为抒情类的短篇诗与戏剧性比较强的叙事诗两大类,两个类型的诗词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彻底的奉献》这一首诗词当中,罗伯特他认为,必须要完全的放弃自我,奉献就要彻底,才能够成为这块领地上面主人,以及想要实现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词;奉献;拯救
  作者简介:郭文正(1979-),男,河南郑州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语篇语言教学及美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引言:
  罗伯特的抒情诗主要是针对大自然的风格以及农民日常的劳作,最主要的就是罗伯特故乡新英格兰当地的景色和农民。这部分的诗句形容的都特别的贴切生动,对人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让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深受喜爱。而他的叙事诗相对抒情诗来说,就很低调了,诗词当中体现出罗伯特对当今社会现象的思想以及其在性格较为阴郁的一面。罗伯特自身的世界观是把世界当成了一个善恶交叉的混合体,所以他写出来的诗词一方面让人们憧憬大自然的美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优势,另一个方面也揭露了人们对大自然进行的破坏也给我们自身带来的危机。其中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无华,诗中的寓意也给人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在读完之后还会忍不住的去思考书中所表达出的内容,也就成为了罗伯特在事业成功上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诗人,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以及称号,平淡的一身当中最大的荣耀应该就是在87岁的时候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面朗诵了自己的诗歌《彻底的奉献》,虽然当时头发已经发白,但是在看到千百万美国听众,不顾寒冷的天气,依然充满着渴慕的眼神,对他要朗诵诗歌所产生的浓厚兴趣,罗伯特就用自己那熟悉的声音朗诵了起来,在这整个过程中,听众们都保持了绝对的安静,伴随着最后一句“她过去是这样,将来必定也是这样”诗歌的结束。尽管这首诗歌在创作了六年之后的某一天才第一次发表、公开的朗诵,并且当时还被很多的诗评专家所不看好,但是罗比特自身确是无比的欢喜,曾经还在《大西洋月刊》上面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这首诗歌是我罗伯特生平写的最具有诗性的一首诗歌,并且是一步到位的完成,中间没有任何的拖拉。”而《彻底的奉献》这首诗歌里面所变现出来的爱国情结,以及诗歌呈现的凝聚力等等方面用来述说美国当时历史上面的特殊形式,通过罗伯特在语言上面的修辞融进诗歌当中的这种驾驭能力,说明罗伯特真正的是一个写诗的大能,在其国家人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诗词的特点
  而罗伯特作为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国内外的诗歌界对他的诗歌却绝大部分都只是从自然的景观、生态的角度等方面来进行的研究探析。但在当今的二十一世纪,更多的学者也开始从其他角度来研究罗伯特其诗歌内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以及罗伯特自己诗歌的写作特点。可是也不能说诗歌就能完全的显露诗人在现实生活的状态,但也能够揭露一部分的生活习性或者说所经历的事情,对待事物的态度思想等,其实罗伯特的一生也并不是说过得表面看着那么的平静,现实可以说是过得波澜不惊,经历了常人都不能容忍的悲剧,就是看着亲人在自己的面前死去,先是丧父,后面又相继的失去自己的儿女,从此以后跟亲人的阴阳两隔,这也导致了罗伯特曾经一度的有轻生的想法,觉得活着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但可能最后也就想通了,甚至活到了八十多岁,虽然在他的诗歌当中感受到的是人对生活的无奈,但是往往他的诗歌也启到激励的作用,先是在前半部分揭露世界的无情,人的无奈,后半部分来显示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做出的与命运抗争、不服输不认命的劲,从而达到了一定的成功。
  3.奉献的彻底性
  我们一说到奉献这个词,从字面的理解上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蚕吐丝之类的,而一提到懒,首先想到的就是猪,但却从来不会想到说猪对我们人类做出了多大的奉献。猪的全身可都是宝,粪可以拿来做地里的养料,毛可以制作成刷子,皮既能做衣服还可以拿来吃,并且还提供高蛋白营养的摄入,油拿来炒菜等等,因此可以看出猪对我们人类的奉献,当真是数不胜数,从头到脚的任何部位给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做法,生活当中也就少不了猪的奉献。所以,要奉献自己,首先就需要学会像猪一样的把自己奉献的彻彻底底,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要想着奉献了自己到底能够能到什么好处,要知道奉献是无私的,学会彻底奉献猪的精神。
  4.从放弃中得到拯救
  罗伯特在《彻底的奉献》这篇诗歌当中,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情结至深,同时还说出了美利坚民族的灵魂和肉体在这片土地当中征服相融合的过程,即“天定命运”。其实所谓的“天定命运”无非就是说美利坚人们在对土地进行扩张的时候,其主张的必然、合法以及神圣性的依据而已。仔细一點来说,最主要的意思也就围绕在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合众国;第二,明确扩张土地的合法性;第三,唤醒国民对抵抗暴君的怒火,对帝国的扩张强行的进行拯救。但是针对这一个理论,罗伯特还是发现了其中的破绽,这个里面所写的“自身的软弱”并不是字面上的这个意思,而是想要表达来自国民对领土扩张的欲望越来越强。所表达的意思也是说,只有在完全的放弃自我的、彻底的奉献的时候,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在真正意义上面成为领土的主人。
  罗伯特对美利坚合众国与美利坚民族有着不一样的情怀,非常的热爱这个国家。而他也把这份情怀都写进了他的诗歌当中,并且明确了美利坚合众国在体现其价值上面的象征,正因为热爱,才愿意为了美利坚合众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所以罗伯特才会一直说“美国人具备着我们不被拥有的东西”。一方面说的是土地被当时的英国所占领,另一方面说的是美国人自身并没有爱上自己的家园,没有像供奉的神灵那样,喜爱的那样虔诚。所以这篇诗歌说的“自身的软弱”就是只有美国人热爱自己的国土像热爱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样的热爱,才能够对国家进行保护,对其他国家采取防护的措施,避免国土再次的被占领掠夺。也就学会了放弃自我、学会奉献的精神,就是所谓的“从放弃中得到拯救”。   5.茫然西进的土地
  在19世纪的时候,对美国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一年,因为他们是第一支正式成为独立国家之后继续像西进行运动的国家,虽然这场运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跨越了一个多的世纪,让全国的人口直接增长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之所以这次的向西移民运动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见证了合众国的成长以及在国民自身为民族争取独立所付出的辛勞。而“茫然”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感觉到国家并不只是迅速的发展,还融进了新的一种理念,就是需要时刻保持着对国家的热爱,才是对自身的热爱。这个也与前面讲的“不被拥有”所相对应,给国民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感觉。可是在罗伯特的笔之下写作出来,却能够明确地感觉到侵略这一意义的本性。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新大陆的时候,可以随意地找一个自己喜欢、舒适的地方作为自己未来所要生活的地方,虽然当地还有一部分的土著,但是土著在武器还是人数上面都是大打折扣,因此,也就被美国人收服了。就算是意愿上面不想被收服的,经过长时间美国人的优势压迫下面,还是会开始丧失自身的反抗意识以及对自己土地的享有权及其生存权,到最后甚至都被逼迫到了斩尽杀绝的地步,但这一切采取的侵略方式却在罗比特的笔下写作成了属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上面表现出来的特点,简单而又深邃的艺术特征;对积极的思维与自主的发现,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罗伯特还是一个提喻诗人,写的诗歌作品当中不仅能够提喻一个整体,还能够针对一些特殊的事物或者特殊的一些现象来进行提喻,从而引出一些新的意义,当然这个也和每个人的思考角度有关系,所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最后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罗伯特因为在诗歌当中使用了大量的提喻,让一首诗歌的整体都变得简单明了,通过这种写作手法写出来的诗歌,既朴实又无华,还具备了自身的内涵,进一步地唤起了读者的共鸣,而“从放弃中得到拯救”不仅仅是一段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还是美国在统一大陆的过程当中得出的真理,使得这首诗歌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命启示。
  参考文献:
  [1]曹琪.《彻底的奉献》中前景化的文体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3,(22):160,162.
  [2]黄宗英 ."从放弃中得到拯救"-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彻底的奉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65-70.
  [3]韩蓉.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J].科技视界,2017,(28):63,73.
其他文献
半只月亮悄悄爬上树梢  舍下的那半只,独自  游弋在护城河里  天空上有许多的墨鱼  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眼睁睁  看着野鸟嗻嗻地掠过  人们多有说不出的积闷  透不过气。从沉睡的  梦里爬出来  沿着烟囱、屋檐和天线  抓住了鸟儿的翅膀  钻入了云的裂缝  天亮以后,所有人  重重摔回自己的身體  只有我没能回去
摘 要:人类学家实地考察所得来的《忧郁的热带》与小说家虚构生成的《刺猬歌》,尽管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差,跨越从热带到原野的地域差异,但二者在对原始风情的再现,对张扬生命力的描绘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上却是出奇的一致,可以说,于原始的狂野中见现代性的殷切忧思可谓二者的共通之处。然而,擅长虚构的小说家与实事求是的人类学家终归是不同的,《刺猬歌》中的现代性忧虑被小说家虚构出来的绚烂的童话外壳有意地遮蔽住。因而
作者简介:郝嘉翯(2001-),北京人,北京市101中学高三学生。  有一女子名叫小阮。她是巷子口茶舍的老板娘,年龄算来将近三十,但目光顾盼流转,常让人恍然她不过是一妙龄女郎而已。茶舍老板刘七是一勤于算计的酸人,经营小店二十余年,约莫今已五十六七。  小阮喜穿旗袍。她骨架小,腰细胯宽;但肌肉饱满滢柔如凝脂,肩头圆润,藕段儿似的手臂细长,与她腕子上的翡翠镯子极相称;虽年纪渐增,而容貌几乎未变,只比从
摘 要:阿苏的诗歌饱含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它来源于民族悲壮的历史。苍凉浑厚、民族感与历史感兼容的语言是阿苏诗歌精神的载体。超越载体,我们看到的是阿苏诗歌背后疼痛的灵魂。  关键词:民族史诗;语言艺术;诗歌精神;疼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因为一节研究生课,有幸得知并且读了《阿苏的诗》。无论是作者深厚的文化底
摘 要:助词作为汉语虚词中的重要部分,用于表达动作的状态情貌、显示语气、构成各种结构,是汉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近代汉语助词系统的出现和形成,也是近代汉语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1]因而值得我们的进一步刻画和把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汉语助词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力图对元杂剧《梧桐雨》和清代戏剧《长生殿》文中出现的结构助词做穷尽性的调查和描写,将结果放入汉语史中进行考察分析。希望对元到清汉语结构助
摘 要:随着中国的发展,外国人对汉语,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涨。当前传统典籍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三字经》作为其经典之作,帮助人们学习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  论文以功能对等为指导,以王宝童《三字经》英译本為例,进而研究典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典籍;功能对等理论;《三字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摘 要:国内学界对桑塔格《坎普札记》的研究文章常见对坎普的风格与感受力进行分析与阐释,通常认为,坎普是一种把世界看作审美对象的方式,是对技巧和夸张的热爱,因为对一切物品等量齐观而具有一种民主的精神。少见将坎普主义者与同时期其他身份进行比较,然而对当时几种身份之间进行横向比照将使坎普者的样貌更加清晰,从而使概念本身更加显现,因而是极有必要的。  关键词:坎普;纨绔子;波西米亚;身份政治  [中图分类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日动物意象对比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中心”的成果之一。  摘 要:本论文以十二生肖为中心,侧重对中日谚语进行对照,进而阐述两国对十二生肖意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旨在对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因为两国的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组成、神话与信仰的不同,对十二生肖动物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动物意象;生肖;
摘 要:《伊豆的舞女》用平实自然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创造了淡雅纯净诗意唯美的风格特点。其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家敏感多思、细腻多情的性格气质有关,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即是作家忧郁内心的外化表现。同时也与作家心灵深处对纯美人情的向往有关。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审美风格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摘 要:本文旨在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几位主要的年轻女性人物为例,谈谈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塑造的作用,进而探讨父母对婚姻的态度及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原生家庭;性格;婚姻观;影响  作者简介:吴越(199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