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S@CNTs纳米双金属硫化物电催化CO2还原制取甲醇的性能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CNTs)负载Mo-Bi-S纳米颗粒的复合催化剂(Mo-Bi-S@CNTs),考察了水热温度对催化剂形貌结构和CO2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制备的Mo-Bi-S@CNTs催化剂的颗粒尺寸较小,约为10~15 nm,并且能够均匀地负载在CNTs上.同时,该催化剂在[NH2-emim]BF4-H2 O(ω=40%)电解液中展现出了较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过电位为-0.3 V vs.SCE时,作为主产物甲醇的法拉第转化效率高达63.0%;恒电位下连续运行6 h电流密度保持在-13.5 mA/cm2左右.研究结果表明Mo-Bi-S@CNTs-200℃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CO2还原电催化剂.
其他文献
望远镜调度是望远镜运行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辅助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观测计划安排,提高望远镜的运行效率,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然而,由于不同观测项目的 科学需求不同,望远镜的调度过程十分复杂.针对短周期多目标的观测项目,考虑望远镜换源时转动时长、观测高度角等因素进行建模,采用贪心算法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26 m望远镜脉冲星到达时间观测列表进行调度.通过模拟表明,使用算法完成的观测列表可以有效地减少观测过程中的平均转动时长,提升观测数据的质量,提高望远镜时间利用率,减少科研人员对观测列表编排的负担.
微重力监测技术是将叠加场转换为差异场,得到较为真实的变化场信息,其结果与单井点无关,是对油气藏整体密度及流体变化的客观描述和对油气藏整体监测,为克服解释的多解性创造了条件,其监测结果更接近于事实真相.因此,提出利用微重力监测成果对剩余气分布进行描述,并对开发井井位以及剩余气开发潜力进行评价.首先分析了含气地层在微重力异常剖面上的特征,其次建立了开发井井位评价以及剩余气潜力评价模型,最后将微重力监测技术应用到Su14加密井区,描述了剩余气平面分布,评价了Su14加密井区开发井井位和剩余气开发潜力,提出了下一
为探索红移畸变对空洞性质的影响,利用了一组星系形成半解析模拟星表数据,采用VIDE (Void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ation toolkit)算法寻找真实空间和红移空间的宇宙学空洞,根据空洞外围墙结构处的星系运动速度将空洞分为“塌缩型”和“膨胀型”.结果 表明:“塌缩型”空洞所占比例会随着空洞的尺度变大而减少,“膨胀型”空洞则与之相反,两类空洞的平均有效半径在实空间中相差20%,“塌缩型”空洞的平均径向密度轮廓显著高于“膨胀型”空洞.利用成员星系将两种空间中的空洞进行匹配,
铁陨石记录了陨石母体所经历的熔融、分异和冷却的热历史,研究铁陨石内部的组织结构对理解陨石母体的热历史和内部圈层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阿勒泰铁陨石个体-乌希里克(Wuxilike)铁陨石中铁纹石和镍纹石所构造的维斯台登(Widmanstatten)纹、梳状合纹石以及云状区等组织结构来探究其各自的形成过程.通过热动力学计算软件和数据库,建立了Widmanstatten经过取向校正的冷却速率计算模型,并据此计算了该陨石在695℃-400℃区间内的冷却速率;通过研究梳状合纹石内部铁、镍纹石中Ni元素的成分分布
针对太赫兹波段天文点源目标较少,指向测量相对困难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与太赫兹天线共轴的小型光学望远镜来辅助太赫兹望远镜指向测量以及建立指向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依托紫金山天文台1.2 m斜轴式太赫兹天线开展了光学辅助指向测量的实验研究,利用一台安装在天线背架上的100 mm口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获得了优于2″的指向测量精度.此外,通过对斜轴天线的结构分析以及大气折射和本地恒星时(Local Sidereal Time,LST)偏差等误差来源的分析,建立了包含23个误差项的斜轴式光学指向修正模型,实现了约3″的拟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12CO(1-0)、13CO(1-0)、12CO(3-2)、12CO(6-5)、HCN(3-2)、HCN(4-3)、HCO+(3-2)和HCO+(4-3)分子谱线的ALMA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归档数据,来研究近邻亮红外星系NGC 1614的分子气体性质,尤其是致密分子气体的性质.在高分辨率分子气体谱线的积分强度图中,在星系中心区域(<1 kpc)可以看到环状结构,分子气体主要分布于星系中心区域,核区分子气体含量较少
Fermi卫星对GeV能段的河外伽马射线背景(Extragalactic Gamma-ray Back-ground,EGB)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测量,极大提高了对高能伽马射线背景的认识,但是在TeV能段,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观测非常困难,只能依赖地面伽马射线探测器,如成像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目前,对于TeV能段的河外伽马射线背景的认识还不完善.使用有低活跃状态能谱的61个TeV源(包含2个星暴星系、6个射电星系以及53个耀变体)的累计流量给出河外TeV伽马射线背景的下限.结果 显示,低能段(0.5-4.5 T
低温制冷技术是下一代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之一.日本引力波探测器KAGRA (Kamioka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作为该技术的前沿开拓者,将运行在20 K的超低温环境中,并使用在低温下热噪声较低的单晶蓝宝石晶体作为测试镜.然而,高质量大尺寸低吸收率的蓝宝石晶体极难制备.此外,由于蓝宝石晶体存在晶格结构不均匀,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双折射效应,从而影响探测器的目标灵敏度.基于上述问题,开发了两套大尺寸光学测量系统,首次系统研究了KAGRA低温蓝宝石测试镜的光学特性.
采用活化碳布(activated carbon cloth,ACC)/三氧化二锰(Mn2O3)作为柔性电极材料,利用物理交联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硫酸(H2SO4)凝胶电解质作为自修复电解质,构筑柔性、自修复超级电容器.结果表明,ACC/Mn2O3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 mA/cm2时的面积比电容为2264 mF/cm2,10000次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为93%).更为重要的是,基于ACC/Mn2O3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自修复能力,4次切割/修复循环后的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矩阵分布的凹坑织构,以凹坑织构的形状、面积和间距等几何参数为因素建立正交实验表,研究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磨损失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表面和磨痕形貌.结果表明: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试样的摩擦系数高于表面抛光316L不锈钢,这是激光表面织构化增大了表面粗糙度所致;但表面织构化试样的磨损失重明显低于表面抛光试样,这可归因于表面织构能起到捕捉磨屑、减小摩擦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