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筷子大学问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一次野炊活动中,全班同学聚在一起吃饭,龚浩博扮演剑客,挥动着手中的筷子,惹得大家哄笑。突然,他举起筷子对老师说:“老师,我的筷子上有小霉点,这筷子可以用吗?”同学们闻讯后都围上前,说:“筷子上真的有小霉点。”接着大家议论开来:“筷子是用什么做的?”“谁发明了筷子?”“有多少人使用一次性筷子?”
  同學们的问题越来越多,老师说:“看来这小小筷子里藏着很多学问呀!可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同学们说:“调查探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就这样,“小筷子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1.搜集资料,了解筷子的一些知识。
  我们搜集了有关筷子发霉、起源和使用礼仪等资料,并做了记录。
  结果分析:
  引起筷子发霉的原因有很多,黄曲霉素和其他霉菌都会引起筷子发霉。发霉的筷子上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使用这些筷子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会诱发肝癌。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人们使用筷子已有3000多年。筷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我们手持筷子时,大拇指和食指在上,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
  2.问卷调查,了解筷子使用情况。
  我们设计居民使用筷子的问卷调查表后,来到社区、街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筷子的使用现状。
  结果分析:
  大多数人使用筷子,只有一些老人因为手抖夹不稳菜和小孩不会使用筷子而用勺子,所以筷子的使用率很高,更换率也高。用餐时人们都不习惯使用公筷,觉得用公筷麻烦,还影响感情。
  一次性筷子使用率高,很多人认为一次性筷子比较卫生。医务人员、在外务工人员与上班时间紧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频率高。
  大饭店几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快餐店既使用消毒筷子,又使用一次性筷子,一天使用200多双一次性筷子;一些烧烤店和地摊几乎全都使用一次性筷子,一天大约用300双一次性筷子。
  3.参观筷子加工厂,了解筷子生产过程。
  我们来到筷子加工厂,观看筷子的生产过程。
  正规的一次性木筷采用的原料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木材,做出来的一次性筷子看上去“肤色”较黑,便用特殊原料加工。
  一些厂家制作一次性竹筷,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洁白,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
  结果分析:
  从一次性筷子生产流程可以看出一次性筷子并不安全卫生。
  4.探究实验,了解一次性筷子对人体的危害。
  实验过程:
  ①将20双一次性筷子浸泡24小时。
  ②将两条金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浸泡了一次性筷子的水中养殖。
  ③观察两条金鱼,清水中的金鱼游来游去,很快活。而在浸泡了一次性筷子的水中的金鱼在5分钟后游动速度加快,不断把头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10分钟后游动缓慢。
  结果分析:
  在浸泡了一次性筷子的水中的金鱼行动受到了影响。通过询问疾控专家,我们了解到一次性筷子对人体危害大: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被双氧水漂白或被滑石粉打磨,双氧水会腐蚀口腔、食道甚至肠胃;滑石粉如果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一旦过了保质期,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上可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这些都会损害人体的消化功能。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学到了科学的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提高了调查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针对目前筷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我们建议:一、加大一次性筷子危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意识,倡导大家在餐馆就餐时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二、要求加工厂规范生产一次性筷子;三、收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变废为宝;四、举办与筷子有关的诗会、话剧会、创意大赛等,让筷子文化走入人们生活。
  指导老师
其他文献
20年前,市场上流行一种老板杯,这种杯子由双层不锈钢冲制而成,别具一格的造型、亮晶晶的外表、密封的性能,让看惯了玻璃杯、瓷杯或塑料杯的人大开眼界。  买老板杯的人都是老板吗?当然不全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针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老板”满天飞的情况推出老板杯,实在是令人拍板叫绝的创意。  老板杯的出现也给了发明创造者一个启示:关注社会不同职业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新产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发明方法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追逐流行的现象古已有之,如今各种流行迭起,給发明创造者带来了无限创意。  早些年社会上流行练气功,各路“气功大师”纷纷亮相,弟子一呼百应。各种气功书籍摆满书店柜台,“气功磁带”“气功服装”“气功饮料”也应运而生。至于这些东西是否科学可信,许多人似乎不那么在乎。  观看足球赛事
JEM Internal Ball Camera简称Int-Ball,是个萌萌的小机器人,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发设计。它长得像个球,在国际空间站漂浮,可以记录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活动,并将记录发给地面人员。  CIMON是一个3D打印而成、带着笑脸的球形机器人,由空中客车公司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合作开发,约有一个篮球那么大,重5千克,拥有人工智能大脑和8英寸大的显示屏,功能相当强大
医生给了病人两种药丸,每种两颗,要求他早上和晚上每种药各吃一颗。两种药丸的成分不同,但外观一样。现在药丸被混在了一起,难以分辨。  如果病人没按照规定吃药或者不吃药,就会死亡。请问他要怎么做才能活下来?  被翻过的抽屉  某日,私人侦探王郎回到家大吃一惊,只见房间里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他不在时小偷肯定进来过,抽屉都被打开翻过了,幸好值钱的东西没丢。你知道小偷是按哪种顺序打开抽屉的吗?  A.从上往下
8月15日是国家哀悼日,全国停止娱乐活动,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中的死者表示哀悼。  这是三年来第三次举国志哀。物伤其类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在国家哀悼日,国人(包括很多外国人)对在灾难中遇难的同胞(人类),表达一点哀思,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生者表达感情的需要。  但这并不是设立国家哀悼日的全部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国家哀悼日首先是一次政治行动,如果只是理解为暂停一天娱乐,不免过于浅薄。在国家
中国不可能指望美国议员在一两天内就能改变原先立场,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将有助于化解不必要的猜疑    尽管双方每次公开见面都笑容满面,但不可否认,第二轮中美战略对话是一场艰难的交锋  5月24日,中美战略对话尘埃落定美方对话主帅财政部长保尔森很感慨地说,接连几天总被吴仪副总理"拖着跑"(run me ragged),现在终于结束了  吴仪则回应,她这几天也是马不停蹄,保尔森给她安排了很多"任务",即
莉莎·迈特纳是德国物理学家。在迈特纳生活的那个时代,女性是不允许参与科学研究的,她作为一名犹太女性,投身科学研究更需要勇气。  1907年秋天,迈特纳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出于强烈的求知欲,她从维也纳来到柏林,进入放射化学家奥托·哈恩所在的柏林研究所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研究所不准许妇女进入里面工作,只因著名科学家、柏林大学化学教授埃米尔·菲舍尔慧眼识才,她才被安排在装满辐射检测仪器的楼外木结
伊达·塔克是德国化学家,擅长分析化学,对元素周期表有深入的研究。  20世纪初,钨丝灯刚被发明出来时,敏锐的商人们就从中嗅到了商机:既然74号元素钨具有良好的性质,那么紧随其后的75号元素的熔点可能比钨更高,用它或许可以制造更耐高温的电气设备。然而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  有需求就有動力,一时间,众多科学家前仆后继,试图揭开75号元素的神秘面纱。1922年,伊达·塔克和沃尔特·诺达克
夏日的傍晚,一群小伙伴坐在大树下乘凉。突然,红孩儿眼睛一亮:“呆瓜,你手上戴的是什么新玩意?给我瞧瞧!”  “这是驱蚊手环。我妈妈在日本买的,戴上它就和蚊子说‘拜拜’啦。”呆瓜得意地说。  紅孩儿:“还以为是什么呢。我每天都吃B族维生素,蚊子见了我都怕。”  一旁的琪琪不以为然:“这些都弱爆了!我家装了超声波驱蚊器,那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小果撇撇嘴道:“我在网上看到一种紫外线灭蚊灯,也很厉害呢
夏日的傍晚,一群小伙伴坐在大树下乘凉。突然,红孩儿眼睛一亮:“呆瓜,你手上戴的是什么新玩意?给我瞧瞧!”  “这是驱蚊手环。我妈妈在日本买的,戴上它就和蚊子说‘拜拜’啦。”呆瓜得意地说。  紅孩儿:“还以为是什么呢。我每天都吃B族维生素,蚊子见了我都怕。”  一旁的琪琪不以为然:“这些都弱爆了!我家装了超声波驱蚊器,那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小果撇撇嘴道:“我在网上看到一种紫外线灭蚊灯,也很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