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拉开奇思妙想的“序幕”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对师生双方更好协调沟通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好的问题好似投石入河,泛起涟漪。让学生有更多奇思妙想的“源头”,拓展创造性思维。多关注学生学习感知需要,突出问题导向和互动探知,不仅能帮助学生积淀丰富知识底蕴,还能够使得他们在协作交流中获得更为全面深刻的印象,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一、自我阅读查问题,质疑“探路”
  找出来的问题更有意义,便于能长久记忆。通过自主阅读的形式来找问题,能使学生有更为充沛的时间学习整理自己的疑难困惑。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查找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主动质疑中探知,也会使得课堂更有吸引力。
  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自我查找问题的机会,使得他们在感知不足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如,在“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对主题理解的差异,我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就各自的疑难问题主动表达。于是,有的学生提出了“What’s the reason about earthquake?”,有的同学提出了“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等。通过自我质疑查找问题,能使得学生不再等着教师布置任务,而是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引导他们在自我归纳整理中加深印象,帮助他们能更加全面深刻感知教学知识要点。
  借助自读查找问题,使得学生有更多自我修补完善的机会,让他们在找出自己的问题中主动构思,形成深刻的认知体验。关注的问题探究,引导他们针对阅读中的问题,主动摘录和筛选,以形成更为精准的问题探究意识。多给学生设置一些导读预学问题,让他们在主动参照的过程中找出自己阅读理解薄弱环节,以此来增强整体理解感知能力。
  二、小组互动解问题,相得“益彰”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主人翁,就应给他们更多话语表达机会和支配运用机会。创设递进性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构思过程中相互交流,让他们在彼此探究中相互学习,利于他们在集思广益中增强认知体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小组互动探究,使得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堂”。如,在“Reading Birds in Zhalong”阅读问题探究中,我要求学生围绕“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Zhalong?”进行同伴交流,让他们在说出自己阅读感知基础上能够整体感知课文。
  小组互动,给了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调动自身学习潜能,帮助他们深化理解知识。关注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对话、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总结过程,反思方法,让他们在不断协作过程中强化理解感知。多帮助学生归纳互动协作中感知,指导他们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及时调整学习思维方法。
  三、拓展延伸想问题,精益“求精”
  问题如同矛盾,无时无刻都有,所谓“时时有问题,处处有问题”。拉长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让他们在阅读感知中形成共鸣,更利于丰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让问题具有诱惑力,应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感悟需要。如,在“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阅读问题设置中,我根据学生就“The characters about Sunshine Zoo”的理解不同,设置了“What is your favorite zoo?”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阅读理解中发现主动思考,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主动演讲,让学生将各自的理解主动通过不同语言进行表达,帮助他们在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能主动感知问题。
  拓展延伸问题需紧扣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认知需要,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来找出学生的认知需要,帮助他们在主动跟进想象的过程中深化感知。鼓励学生多建言献策,让他们在找出各自的闪光点和精彩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知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主动发问,让他们在受到关注认可的过程中形成丰富想象力。
  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认知重点和难点主动探究,生成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注重提问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深化理解感知的前提下多敢言,多畅言,定能活跃课堂教学情境氛围,增强理解感知。把握“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感知,便于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茗海中学)
其他文献
以处理过的氟罗里硅土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流动注射技术进行锑的分离富集,系统地考察了氟罗里硅土微柱对Sb(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pH值、试样流速、试样体积、洗脱液浓度
粉末压片法制样,选用预焙阳极、石油焦标准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样品中的S,V,Si,Fe,Na,Ca,Ni,Ti,Al,P,Pb,K,Mg,Cl,Mn,Cr,Cu,Zn等元素进行测定。讨论了样品研磨时间、粒度对测量强度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要有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之非常吻合,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班级的自主管理实际上就是指弱化班主任的全程全权的管理,加大甚至完全实现学生对班级的自主管理。班级的自主管理在教育发达地区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和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高纯二氯氧化锆中的杂质元素钙和钡,并对测定条件和高含量锆带来的基体干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量锆对测定没有干扰,因此无
在硫酸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吉氏色素变色,而钌(Ⅲ)可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吉氏色素褪色,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钌的催化光度法。钌在0.002~0.008μg/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速率有良好的线
报道了新试剂1-(6-硝基-2-苯并噻唑)-3-(5-溴-8-喹啉)-三氮烯(NBTBQT)的合成、纯化、结构鉴定及性质,并研究了其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9.5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TMAB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存在条件下,KI和Hg^2+形成的络阴离子[HgI4]^2-与甲基三苯基溴化鳞(MTPB)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能使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强度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测定汞的新方法
品德高尚、成绩优秀、习惯优良是学校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标准,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违规违纪、逃学厌学等问题是否都属于品德败坏、素质低劣、性格怪异呢?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品德不良必然是因为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变异,而心理问题未必就一定是因为品德不良,二者均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基于Ni(Ⅱ)能置换出Cu(Ⅱ)-EDTA络合物中的Cu(Ⅱ),与鲁米诺-H2O2-Cu(Ⅱ)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建立了测定Ni(Ⅱ)的置换偶合反应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Ni(Ⅱ)的新方法。考察了Cu(Ⅱ)-EDTA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