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新碱预处理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使用外源性药物麦角新碱预处理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的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中,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麦角新碱;观察移植肝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 min、30 min、2 h时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NO/ET1的比值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酶学差异和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再灌注2 h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 应用麦角新碱预处理的大鼠移植肝缺血前门脉血浆中ET1升高(P<0.01),但再灌注后5 min、30 min时,血浆中ET1水平降低(P<0.05);而缺血前NO/ET1比值降低(P<0.01),再灌注后5 min时,NO/ET1比值升高(P<0.01);再灌注后ALT的升高有逐渐降低趋势;再灌注后2 h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使用麦角新碱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细胞是肝血窦内皮细胞,NO/ET1比值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杰出的医学家,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华巾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教授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8时46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岁月里,裘法祖院士以崇高的思想境界,视事业重于山,名利淡于水,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仁厚的爱心、博大的胸怀,毕生致力于祖国的医疗卫生、教育和
期刊
神经干细胞(NSC)来源于胚胎或者成体,能自我更新,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具有低免疫原性.NSC在体外能大量增殖,移植后在神经系统长期存活,并能分化整合到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中。
期刊
我们于2005年成功实施了1例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及肾脏联合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存活时间超过20个月,移植物功能良好.现将我们术后调控患者凝血功能的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期刊
期刊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于1983年被发现,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为艾滋病)的病原体。
期刊
蛋白质作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产物,其所具备的特点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基因组学的静态表现不同,蛋白质组学有其独有的动态变化特点.从基因转录到蛋白表达,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本文就肾移植领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作如下综述。
期刊
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上,并发肺动脉高压,称为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对于拟行肝移植的PPHTN患者,PPHTN的严重程度与肝移植的预后直接相关。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承办的"2007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07年11月9-11日在广州凤凰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器官移植专家约7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亲属活体供肾切取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5名亲属活体供肾者的资料.25名供者中,男性6名,女性19名,年龄(42±17)岁.23例为亲属血缘关系供肾,2例为夫妻间供肾.分析供者选择手辅助腹腔镜下取肾术的原因、供者的手术时间、供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及周围脏器损伤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手辅助腹腔镜下取肾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对25名亲属供者
由于单份脐血所含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难以满足成年人及较大体重患者的需要,而且脐血移植后造血细胞恢复时间延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移植后能否存活,并重建受者的造血功能,首先需要造血细胞能够归巢到受者的造血微环境,而这和脐血体外扩增时细胞因子的选择密切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