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驶过岁月蹁跹的觥筹,聆听流年迂回的浅唱,触摸往事茕茕的沧桑……这一路,我一直与你同行。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习惯了有你的生活。算一下,也该有七年了吧。我们由不经意的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这七年我们曾经风雨兼程,我们也一路共享阳光。
  还记得那一次数学竞赛,考前的一整天我都不在状态,考场上更是有些神情恍惚。考完后和你诉说,你说你也考得不好。我没有任何怀疑,心理似乎平衡了一些。可是当结果出来以后,我才发现:你骗了我——你获得了二等奖。从那以后,我便没有再主动和你打过招呼,有时相遇实在躲不开,也只是象征性地和你敷衍两句了事。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地面积水未干,天空阴风怒号。我在上学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崴了脚,疼痛难忍,无法动弹。当时,我真的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心情比天气还要阴暗低沉。这时,你仿佛从天而降,从后面跑到我跟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我扶起,二话不说就架着我往附近的卫生室去。
  你急切地问我:“是不是很疼?能坚持住吗?”我摇了摇头,故作镇定地说:“没事。”“那就好。”你说,“还有,那次竞赛,我不该骗你,不过我当时确实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怕你难过才那么说的,所以还请你谅解。”我把头转过去,想极力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可回过头来早已热泪盈眶。你又问:“还疼吗?”我揉着眼睛说:“不疼了。我的眼里好像有点东西。”我情不自禁地握紧你的手说:“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都不再分开。”“嗯,永远都是,永不分开!”你应和着。
  去卫生室的路虽然很短,但是因为有你的扶助,却又让我觉得很漫长。我既想这漫长的路快快结束,让你释去重负,又想这漫长的路永远到达不了终点,就这样和你一直走下去——因为与你同行的感觉真好。
  有些道理,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懂得。最深的友谊在受伤中刻骨,在刻骨中铭心。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需要彼此之间的互相包容。你做到了,我却没有。
  我在家养伤期间,你每天帮我补课。有一天,你还送给了我一本《做人与处世》杂志。里面夹着一张自制的书签,上面写着:“我们一起做优秀的人,好好相处,直到永远!”
  这时,你瘦小的身影在我眼里立刻潮湿起来,并越来越模糊,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伟岸……
  朋友,因为有你,我的生命肆意绽放,如夏日的绿树繁花。
  站在时光的十字路口,回忆的轮轴转过,原来每一处都有你的身影。其实,你一直就陪伴在我身旁,从未走远。
  岁月流过,写一曲地老天荒。这一路我与你同行,你就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好的路标和最美的风景!
其他文献
2014年6月1日,青岛网友虫儿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城阳一名17岁少年,身穿藏青色横黄条上衣,下身穿黑色裤子,脚穿旅游鞋,在人民路和瑞昌路段走失,一直未与家人联系,希望见到的市民能提供线索。” 原来,少年叫小程,是青岛市城阳区的一名高中生。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他的成绩下降,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很着急,不免指责了他几次,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小陈不服气,跟父母发生口角。5天前,为了让孩子散心,父母带着小
电视屏幕里,于丹和那个大男孩侃侃而谈,他们在说高考时两人结缘的往事。那年,男孩参加了北师大艺术类招生的面试。于丹是主考官。  他是最后一个进考场的,抱着一大摞东西、斜跨着背包就跑了进来。他打开笔记本给老师们看他做的网站,又分发他的一摞论文,然后跳了一段街舞,又弹了一段钢琴。接着,他弹着吉他、吹着口琴,唱了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于丹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阳光的大男孩。她问:“你文化课能考多少分?”他
妈妈合上手机,看了儿子一眼,不放心地问:“儿子,真的不要请一个阿姨来照顾你吗?”儿子咧开嘴,挤出一丝笑容,“不需要,真的不需要。妈妈,你放心地去忙吧,我只是脚崴伤了而已,又不是什么大毛病。我一个人行的,再说,医生和护士阿姨会照顾我的。”  妈妈将儿子的床单理好,病床太小了,床单老是往下滑。又看了一眼儿子腿上绑着的绷带。上体育课时,儿子不小心崴了脚,所幸没有伤着骨头。下午接到老师电话时,正忙得焦头烂
在1988年,当昔日一直默默无闻的二月河,凭借150万字的四卷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而一举成名后,每天找他采访和签名的人络绎不绝,以致他刚一坐下写作,马上就有人敲门采访或请签名。而在工作时,他喜欢绝对安静的环境,所以,他十分讨厌别人在他写作时来打扰他,因此,他无情地拒绝了很多来访者。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还背上了“冷酷无情”“高傲自大”“摆名人臭架子”的骂名。可面对这一切,二月河却十分淡定地说道
我最喜爱读《做人与处世》,薄薄的一小本,情、志、理却全在其中,不但让爱好文学的我能在愉悦的海洋中冲浪,还让我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没有《做人与处世》,我就不可能这么快从痛苦中走出来;没有《做人与处世》,我就更不可能有如此平稳顺利的生活。  《做人与处世》是晨露,是阳光,它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懂得了珍惜。我盼望早日回到故乡,更爱故乡江城的《做人与处世》,还有那期待已久的家人。  读者:张彦羽
“火争一炉烟,人争一口气”。一个“争”字掀起惊涛骇浪,激起狼烟四起,搅得满塘鱼跳,惊得遍山鸟飞。争,《现代汉语词典》上列有争夺、争脸、争气、争胜、争先等多种争法。概言之,就是要通过争力求得到什么或者达到什么。  漫漫人生路,有些事是一个人必须要争的。比如,比赛要争。不争就分不出胜负,分不出名次,看不出水平,比赛就失去了意义。运动员训练刻苦,才能取得好名次,争在平时训练上,体现在比赛的名次上;学习要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作家林斤澜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研究生班讲课。同学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充满了期待。很多同学为了能够亲耳听到自己渴望得到的写作“真经”,课前都认真地做了功课,纷纷准备好提問的小字条。  讲课开始了,教室里座无虚席。林斤澜拿过一张字条,看了看没有吱声,把它放下。然后,他又拿过一张字条,看了看,还是一言未发地放下。后来,他又了看了几张字条,终于笑着发话了:“有人要我评价一下当代一些著名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周恩来总理全程陪同了蓬皮杜总统在中国的访问。这既是法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位元首应邀访华。它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准备乘法方专机回国,周总理和部分官员到机场为他们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飞机场送行时,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机场为蓬皮杜送行的群众,他们冒着磅礴的大雨,淋着雨整齐地列队
19世纪初期,伦敦有一位小伙子很想当一名作家。但是,他做什么事情都很不顺利,他父亲正在坐牢,因为欠债累累。他时常受饥饿之苦,最后找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又脏又乱的货仓里贴鞋油底的标签。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因此,才会在深夜里溜出去寄自己的第一篇稿子,因为他怕被别人看见了会笑话自己。一篇又一篇文章被退了回来,但是他还在坚持。最终,他的一篇文章被接受了。虽然没有报酬,但是编辑夸奖了他,承认了他的价值,认为
郑哲敏8岁那年,父亲郑章斐对他说,工农兵学商,商是最受人看不起的,你长大以后不要经商,而要好好念书,将来为祖国效力。郑章斐希望儿子能够完成他的愿望。  由于战乱和身体原因,郑哲敏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历程中,有很多残缺的片段。在这些断断续续不能上学的时光里,郑章斐总是利用出差机会,带郑哲敏到不同城市旅游,以便开阔他的视野。  郑哲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录取。哥哥郑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