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借用“集体记忆”的概念。也只是选取其中某一方面的意涵对所要分析的问题加以解释,并不表明“集体记忆”的全部意涵仅止于此,也不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集体记忆”的理解可以企求达成一致。这样,就如同对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措施出台的记忆一样,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段“往事”的历史延续与延展,更多强调的是“过去”这一事件对“当下”乃至“以后”教育现实和教育行为的重大影响力。
如果把历史折回近二十年,我们就会看到,在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宏观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或中观或微观的层面和细节恰恰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到教室里的墙壁布置、课桌安排,从课程、教学计划的变更到教育过程中的质量保障,从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到学生的基本文明礼貌,都相继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虽然在当时所调查的400多所学校中,这些现象只占四分之一,但可以想见的是,若长此以往,教育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之间就会出现断裂,宏观外部环境无法完成自身应有的指导、调控功能,而中观、微观尤其是微观内部环境则无法将宏观“支持”落实到位。从而导致教育实践走向无序与混乱。正是在对这些细微之处的考察与洞察后,一个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狠抓常规管理的决策初步形成,这也就是江苏省1989年9月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因其涉及校园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六个方面共28条。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28条”。
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28条”的颁布其反响显而易见。不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教育常规管理改革的影响并不是一时的、瞬间的,恰恰是分段的与长效的。在“28条”颁布实施的五年中,省教委培训、监督、评估三管齐下,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变化。而周德藩、王世华、袁金华三人通力合作、五年发表的五篇文章,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抹杀的重要引领作用。在“28条”颁布实施后的第十七年,江苏省教育厅依据时代、社会、教育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在原先“28条”的基础上又重新修正、完善、颁布了《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如同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就是一项历史的见证一样,新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无疑是一种历史走向的进步,从它试图体现出的“四大亮点”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读出,这就是“依法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自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以及“精致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尽管这些理念与要求在当年的“28条”中体现得还不十分明确与明晰,但可以说其中的内在路径仍然依稀可见。由此,我们说这是一个延续了的历史,是一个延续并且拓展了的教育管理改革发展史。于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整合中。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在这样的“集体”中,人们分享了同一的记忆,且人们假设并希望这是一种和谐统一的集体。
当然。人们记住一项教育改革及其发展历程,并不表明这项教育改革就是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事实上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才有进一步深化的更大空间,才有发展与超越的更大空间,也才有作为教育改革事业辉煌的更大空间。由是,人们的“集体记忆”还将始终持续下去……
如果把历史折回近二十年,我们就会看到,在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宏观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或中观或微观的层面和细节恰恰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到教室里的墙壁布置、课桌安排,从课程、教学计划的变更到教育过程中的质量保障,从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到学生的基本文明礼貌,都相继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虽然在当时所调查的400多所学校中,这些现象只占四分之一,但可以想见的是,若长此以往,教育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之间就会出现断裂,宏观外部环境无法完成自身应有的指导、调控功能,而中观、微观尤其是微观内部环境则无法将宏观“支持”落实到位。从而导致教育实践走向无序与混乱。正是在对这些细微之处的考察与洞察后,一个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狠抓常规管理的决策初步形成,这也就是江苏省1989年9月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因其涉及校园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六个方面共28条。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28条”。
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28条”的颁布其反响显而易见。不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教育常规管理改革的影响并不是一时的、瞬间的,恰恰是分段的与长效的。在“28条”颁布实施的五年中,省教委培训、监督、评估三管齐下,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变化。而周德藩、王世华、袁金华三人通力合作、五年发表的五篇文章,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抹杀的重要引领作用。在“28条”颁布实施后的第十七年,江苏省教育厅依据时代、社会、教育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在原先“28条”的基础上又重新修正、完善、颁布了《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如同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就是一项历史的见证一样,新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无疑是一种历史走向的进步,从它试图体现出的“四大亮点”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读出,这就是“依法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自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以及“精致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尽管这些理念与要求在当年的“28条”中体现得还不十分明确与明晰,但可以说其中的内在路径仍然依稀可见。由此,我们说这是一个延续了的历史,是一个延续并且拓展了的教育管理改革发展史。于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整合中。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在这样的“集体”中,人们分享了同一的记忆,且人们假设并希望这是一种和谐统一的集体。
当然。人们记住一项教育改革及其发展历程,并不表明这项教育改革就是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事实上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才有进一步深化的更大空间,才有发展与超越的更大空间,也才有作为教育改革事业辉煌的更大空间。由是,人们的“集体记忆”还将始终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