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80后”一代心理特征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受争议的“8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历几乎与他们同龄的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时代特征造就了他们身上的诸多个性,而这些个性又必然会影响其未来的政治参与,甚至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
  [关键词]“80后”;心理;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6-0042-02
  
  所谓“80后”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即1980-1989年所出生的人所构成的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1980年~1989年的10年中,中国约有2.04亿人出生。”〔1〕社会议论他们,语气中不禁显露出对于他们生活、学业、婚姻、人生观等各方面的担忧。面对长者的批评,“80后”如是说:这种指责从我们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的名称似乎总在变——小时候被称为“小皇帝”,青春期被叫成“追星族”,上了大学讨论我们的心理问题和性观念,毕业后甭管是找工作还是考研都被批评为“盲目”,要是再换个工作则恰好证明了我们“害怕挫折”。〔2〕如今,“80后”已长大成人,正准备以成年人的角色进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来。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大转型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他们的心理特征将深深地烙印在历史中,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社会都将会留下这代人的身影。那么这代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牵动着中国政治改革发展最敏感神经的民主政治,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80后”成长的年代背景
  
  专家认为,“代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量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必然”〔3〕而事实上,“80后”不是洪水猛兽,他们如同他们的前辈和继承者一样,也是历史某一特定时期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每一年代塑造的群体都具有某种共性。80年代后的历史发展造就的“80后”一代,也有着其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中国式渐进革命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4〕,而“20年来,中国的政治改革沿循了一条渐进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这种持续性的渐进改革是理性的、合乎中国实际的,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5〕这就说明,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不会选择突变或休克疗法的模式,而是沿着一条平稳、渐进的路线前进,那么历史就应当不会越过这一代人的影响,中国的民主政治将离不开这代人的参与。他们的心理特征,必然会逐步表现在其政治参与的历程中,进而对中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发挥他们的力量。
  按照“80后”现在的年龄推断,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人今年也满18岁了。那么就可以这样说,以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标志,从今年(2007年)开始,“80后”整个群体将迈入政治领域,开始其整个群体的政治参与。而大概要再过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这部分人的政治参与能力才会下降,逐步退出政治领域。那么在这中间,他们将会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影响,对于政治民主的发展施加作用。这段时间又恰恰是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80后”将会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80后”一代的心理特征分析
  
  “80后”一代的出生,恰恰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定为国策。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也牵动了政治体制的转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文化领域内国外“舶来”之物蜂拥而至,从饮食连锁、美容消费、高端科技、文化产品到价值观念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传统。因此,总观“80后”一代的成长环境,如果用一个词来锁定其特征,那么这个词就是“转型”。转型中的经济、转型中的政治和转型中的文化与生活。
  正是这从内到外,从核心到表面的全面转型,构成了“80后”生存的总体社会背景。“80后”一代的心理特征正是他们所处的这个“转型”时代的产物。
  “转型”的背景要求主体不断在心理上作出调试,以适应外界社会变化的趋势和速度。“80后”的心理便具有这样的特征。而调试中的心理很难把握“度”的标准,时刻都有“过度”的隐患,这一点也在“80后”身上有所体现。因此他们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非主流化心态与方向缺失
  转型必然毁伤主流意识,这就使得人们更敢于突破传统、挑战权威,出现非主流化的心态。“80后”的心态也就呈现出比别人更为明显的非主流化特点,甚至这一点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世界观。专家评论认为,“80后”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更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理念。他们对新事物所具有的敏锐的体察力和高度的吸纳力,有利于他们活学活用。①正是这样的非主流化特征造就了“80后”一批创业新贵:李想、戴志康、高燃、茅侃侃……这些令人刮目相看的“80后”富翁,他们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而在创业的打拼中,他们最大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眼光的独到和经历的与众不同。②非主流化不仅是存在于这几位幸运儿身上,它存在于这个年龄段的整个群体之中。《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了一篇在“民工潮”最汹涌的珠三角地区所进行的关于“80后”民工情况的调查。调查显示:如今“80后”农民工在整个农民工群体中已经占主流,而他们对于外出打工所抱的目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家糊口。“80后”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 18.2%,而有714%的人选择了“学一门技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和“在家乡没意思”等不同选项。相同的问题问其他年龄段的农民工,选择“出来挣钱”人的比率远远超出了“80后”工人,这一答案的选择比率在五十年代工人中占55.6%,六十年代工人中占76.2%,七十年代工人中占34.9%。〔6〕这说明即使在工作目的这样安身立命的基本问题上,“80后”的心态也不再传统,思路更加放开。非主流化往往是创新的动力所在,但当这个特点超越了适当的限度,它就变成了“80后”也经常为人们所指责的一个缺点——方向缺失。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所发布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 2005 年度调查报告》中显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上世纪 80 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尽管初入职场,但却表现得最不敬业”,且很多人缺乏固定的事业目标,经常变换工作。〔7〕
  2.自我意识鲜明与悲观厌世
  “80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他们的个体意识与以往年龄段的人相比更为强烈。研究证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个人自由活动空间的扩展,个体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上升”,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取向上会“由集体本位价值向个体本位价值倾斜。”〔8〕而“80后”一代正逢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加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又使得其中独生子女比例很大,因此使得他们在性格上持有自我本位判断,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这样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在工作中他们要求展现个性:即使工作时间不长,也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9〕他们在商品购买上的个性选择,使得那些声名赫赫的强势品牌也觉察到:“80后”的人几乎没有任何品牌信仰。在他们的眼中只有两种品牌:“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10〕这种鲜明的自我意识显然容易越界。当“自我”在现实中碰壁,这往往又带来他们的另一种心理——悲观厌世。近年来,中学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频频出现,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这皆起于“80后”一代乐于规划自我却不善于付诸实际,自我定位过高,结果在受挫后便转向自卑、冷漠、厌世和脆弱。
  3.早熟与晚熟
  对于“80后”的成熟情况,社会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他们早熟,他们头脑中那些新潮、前卫甚至另类的观点频频给人们带来意外,而面对他人诧异的表情,他们也经常甩出一句“太火星了吧”之类的时髦话语,我行我素。同时,对于同居、试婚、闪婚、丁克等观念的早慧也让人们觉得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太快了些。而在家务、自立、自制、勤奋等方面的迟迟难以进入状态又往往会推翻早熟的结论而给人们造成晚熟的印象。他们确实是一个矛盾体,早熟和晚熟的特征在他们身上都很明显。其早熟主要体现在观念上,换句话说,其早熟的主要表现在于他们比较容易跟随时代的变迁,接受新的思维观念,因此在人们眼中显得早熟、另类;其晚熟则主要存在于现实能力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且存有依赖思想。结果造成了大批的“月光族”、“啃老族”,任社会“怒其不争”的批评如潮,却丝毫不肯改变。他们的这种早熟和晚熟与其前辈在方向上恰恰相反。
  
  三、“80后”与民主政治
  
  根据对于“80后”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对于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
  1.权威弱化和意见多元
  在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受到参与者非主流化心态的影响,政治的权威性有可能弱化。这种弱化带来的后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权威弱化代表意见的多元成为可能,权威对于社会所施加的同化和服从的压力变小,常规化、多样性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增多,民主气氛改善。这正是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权威性丧失过度的情况出现,因为那可能会造成无权威则无信仰的局面,导致对于民主政治的认同感降低,政治投机主义的泛滥和高度的政治实用主义。
  2.盲从的减少
  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存在代表个人有着充分的个性思维,这将有利于排除非理性“从众”的状况,避免政治狂热的危险。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人,一般在决定某政治行为前对于自身利益、倾向、喜好都会有较为清晰的思考,从而其政治行为不会偏离自身判断太远,比较容易避免政治参与中的盲从现象出现。盲从由于阻碍了大多数人的理性分析,极易形成权力收缩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况,这正是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所必须避免的。有效地避免盲从,发挥理性思考,对于民主政治大有裨益。当然这并不代表自我意识可以绝对化,否则就容易形成刚愎自用的心态。
  总体看来,“80后”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将是正面的,虽然同时暴露出了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的转型还在继续,研究“80后”,不仅仅对于未来四十年左右的民主政治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研究各年龄段心理特征和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振巍.寻找青年(周刊发言)〔N〕.江南时报,2006-11-05.
  〔2〕汤涌.“80后”——请别误读这2亿青年〔N〕.中国青年报,2006-04-03.
  〔3〕吴鲁平,吴琦.微妙的隔膜——代际心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19.
  〔4〕薛汉伟.论中国式的渐进改革〔J〕.文史哲,2000,(1):113.
  〔5〕程立耕,赵新峰.中国政治改革渐进性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7):60.
  〔6〕杜洁,刘小京,罗沛霖.“80 后”民工以挣钱为目的的只占18.2%〔N〕.中国青年报,2006-09-11.
  〔7〕〔9〕张卓.“80 一代”被认为最不敬业〔N〕.中国青年报,2005-11-07.
  〔8〕吴克昌.社会心理论——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59.
  〔10〕黄明胜,安渔.“80 后”颠覆了品牌信仰〔N〕.中国经济导报,2006-05-06.
  〔责任编辑:张振华〕
  
  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辛志勇语。见刘云伶:《评说“80后”一代》,《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11月18日。
  ② 女主持人在与这些80后富翁的对话中描述这些年轻人:“各个阳光灿烂”。对于上学考试,他们似乎都不是很热衷,而他们中没有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参见《“身价五亿”女主持鲁豫对话80后富翁》,载人民网,2006年10月8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4888049.html. 2007年第6期理论观察No.6,2007
其他文献
喵星人将手机偷进监狱被捕  2013年6月,一只喵星人试图将手机和充电器偷渡进俄罗斯监狱,结果被捕了。喵星人天性好动,而且行动敏捷,翻个监狱围墙完全不在话下,用它做偷渡载体确实是个聪明的选择。不过,这只猫在翻上围墙之后,就悠闲地蹲在那休息了,结果被监狱的看守人员发现了捆在它腹部的手机,于是它就被捕了。虽然当场“猫赃并获”,不过这只猫大概关上一阵子就会被释放了。  羊因弄坏警车被捕  2013年6月
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今天,如何珍惜和把握机遇,立足我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在继承传统、关照时代的基础上,使21世纪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闪耀出新的光彩,是一个艺术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文章从融合性、品牌性、体验性、渗透性、时尚性以及社会性等九个方面予以阐释,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转型
如果地球的引力突然全部消失,我们可不会只是飘起来这么简单。相反,人类和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变成滚得飞快的“风滚草”。因为地球自转并不会停止,将地表物体和地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却被切断了。失去引力后,空气、水和大气层也无法继续停留在地球表面,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由于气压突然消失,所有人的内耳都会瞬间破裂。想想坐飞机和潜水时鼓膜体会到的挤压感,这将比那种感觉强烈、迅速得多。失去了空气这一“黏合剂”,混凝
自从中国近代出现有学院教育背景的女性雕塑家至今,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包括社会历史的和艺术思潮的)这些女性雕塑家的创作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远非单一风格可以涵盖。由于她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她们的创作,更多的具有每一历史时期的烙印。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女性雕塑家群体,在雕塑创作的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共性。为了便于研究,在本文中,将中国学院女性雕塑家,以分别所处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以下四个群体:
人们不是每天都有机会脱离躯壳,再拿菜刀往自己胸前猛刺。  但对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埃尔生而言,这种体验在实验室里屡见不鲜。他利用幻觉探索、描绘与排除人们的自我意识,今天只用一架摄影机、一副目镜与两根棒子,他就让我相信自己飘浮在身体后方几米之外,看着刀子插进自己虚拟的胸膛,不禁感到害怕。指尖两个电极记录皮肤自动渗出的汗,一旁的计算机则将暴增的恐惧感绘制在图表上。   出窍体验只是埃尔生擅
My creative journey centers on the search for and affirmation of manifestations of universal connections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In their seeminly random encounters, I seek to find something beyon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爱默生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储存容器,各个时代的创造物、艺术品、人与事,都存留在这里,特别是对于那些崇尚文化,追寻理想的乌托邦之都。它们是用艺术与视觉精心布置的博物馆,依循时间与空间的线索,向市民、向游客、向后代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史诗。  也许是因为悉尼的历史并不长,城市的容貌还没有历经事件的反复洗刷,公共艺术得以顺着这条依稀可见的文脉,从海上走来,深入雨林,由复制开始,重寻身
作品:《躯干》  规格:50×45×80cm  材质:坭兴陶、气烧、坑烧  雍韬点评:  钦州陶器运用极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绘画,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浓醇的人文雅趣,尤其是“窑变”技术更是一绝,农帮敏一直对此情有独钟。经过“国内—国外—国内”的学习与创作,农帮敏在艺术轨迹回归到原点的同时,艺术创作也回到了最初的兴趣敏感点——钦州坭兴陶。不同的是,经过了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
大约在十岁那年秋,我家附近那条常年不干“消水洞”的水干了,我们正是长假,那天我便和小伙伴启英一起相约去里面看看,是她提议的。我和她走到洞口,我抬头看看洞顶,感觉阴气森森,挺恐怖的,于是对她道:“我们还是不进去了吧?在洞口我就觉得挺吓人的!”  启英:“你怕鬼?”  我:“我知道没鬼,可是自己还是怕。”  启英:“我女孩子都不怕,你男子汉还怕什么?你看,那洞顶的石头,多象一只挂在炕上的猪脚啊……里面
4月24日,由韩国造型设计学会主办的“2010年春季国际学术大会”在首尔弘益大学工学馆举办。此学术大会共有400多名教授、评论家、艺术家、研究生等参加。本次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文化融合与对东亚造型设计的理解和前瞻”,与会学者就“韩中日三国工艺(craft)在现代社会应该重新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大会主持人为弘益大学禹宽壕教授。弘益大学顾问教授崔乘千、首尔市副市长兼首尔设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