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微量注射cdc2-siRNA对C型尼曼-匹克病小鼠共济运动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抑制cdc2基因的异常激活对C型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小鼠共济运动的影响。

方法

包装携带cdc2-si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将该病毒注射至2周龄npc-/-小鼠的小脑中,8周龄时采用足印实验、垂直屏实验检查小鼠的共济运动,并用HE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查小脑浦肯野细胞数量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由PHF-1抗体识别)情况。

结果

(1)足印实验显示cdc2-siRNA npc-/-组的步长[(4.92±0.31) cm]比空载体npc-/-组[(4.05±0.19) cm]显著增加(P<0.05)。(2)垂直屏实验显示cdc2-siRNA npc-/-组小鼠转头向上、爬至网屏上边缘的时间[(26.01±1.82) s、(50.93±1.98) s]分别比空载体npc-/-组[(31.96±3.47)s、(56.89±2.97)s]明显缩短(均P<0.05)。(3)cdc2-siRNA npc-/-组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数目[(11.0±2.5)个]较空载体npc-/-组[(5.1±2.2)个]显著增加(P<0.05)。(4)cdc2-siRNA npc-/-组小鼠cdc2及磷酸化Tau蛋白免疫反应条带相对灰度值(1.42±0.22、0.95±0.31)分别较空载体npc-/-组(2.11±0.29、2.61±0.62)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抑制cdc2基因的异常激活可通过挽救浦肯野细胞的脱失和减轻小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改善npc-/-小鼠的共济运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lcium channel,voltage-dependent,L type,alpha 1C subunit,CACNA1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纳入1 4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 153名正常对照,采用连接酶检测-聚合酶链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DR-PC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的两个功能多态性位点(5-HTTLPR和STin2VNTR)与酒精使用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对281例酒精障碍患者(AUDIT评分≥10)和277例健康对照(AUDIT评分≤5)的上述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病例-对照关联性分析。结果该人群正常对照中5-HTTLPR的L等位基因频率为39.01%、STin2VNTR的10等位基因频率为8
目的探讨慢性酒依赖患者戒酒期外周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收集21例慢性酒精依赖男性患者(患者组)与21例健康体检男性(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使用HAMD-24和酒精依赖筛查量表(michigan alcoholism screening test,MAST)进行调查评估。分别测定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
目的探讨抑郁症不同发作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的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支持。方法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纳入单次抑郁发作患者(A组,n=22),复发性抑郁患者(发作≥2次)(B组,n=26),卒中后抑郁患者(C组,n=19)。将2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4组入组时进行晚21时~次日晨6时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描记
目的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在正常人群中的适用性;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理论基础,了解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依据Keyes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采用问卷法对1 900名浙江省正常人群进行消极、积极两个层面的心理健康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浙江省人群中的拟合指数更为理想(χ2/df=3.63,RMR=0.04 ,RMSEA=0.095);不同心理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rs2030324和rs11030101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CR/测序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BDNF基因rs2030324、rs11030101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采用PANSS量表评估患者症状,分析rs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纤维肌肉痛(FM)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事件相关电位(ERP)可实时客观反映大脑信息加工过程中脑电变化,为了解CFS、FM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神经机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提供了可能。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CFS、F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ERP研究文献,发现CFS患者在执行Oddball范式时主要表现出N200、P300潜伏期延长,P3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多态性位点rs7124442、rs6265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280例完成6周抗抑郁治疗的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进行BDNF基因型分型,运用
目的探讨miR-34b/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联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302例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27例,于入组当日检测其P300数据。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样本的miR-34b/c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1)单位点分析中,纳入分析的三个位点rs4938723、rs2187473和rs28757623在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