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TC企业的背景资料分析
TC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集团公司,最初建厂时间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目前旗下分、子公司共计有9家,职工千余人,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与销售,属于机械制造行业,曾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合资、外资分离企业经营的重大变动,当下企业战略定位为二次创业发展阶段。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其一无规范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薪酬体系,体现在领导层考核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企业经营重点不明确,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工资水平偏低,不利于核心人才的稳定发展;其二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锅饭现象依然很严重,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内部公平性受到质疑;其三是职工实行固定工资,除年底奖金有浮动外,还有就是缺乏短期的激励因素和有效的晋升机制,职工晋升空间不足;其四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不能实现有效管控,子公司各自为战,缺少整体发展目标,绩效考评人为影响因素较大。
二、重构绩效管理体系
TC公司通过学习培训和广泛的调研与分析,对原有的绩效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为主、以过程为导向的阶段性工作指标和关键能力素质考核指标为辅的考核体系。即:
KPI(关键绩效指标) GS(阶段性工作目标) KCI(关键能力素质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指用来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直接衡量方式。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设立关键绩效指标的价值在于使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对绩效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动上,及时诊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
阶段性工作目标(GS)是指员工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是对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和难以量化的关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即对过程绩效的评价方法。绩效不仅包括结果绩效,还包括过程绩效。工作目标设定能弥补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因而更加全面反映尤其是基层员工的表现。
关键能力素质指标(KCI)指的是管理人员胜任力,所谓的胜任力是指在工作中能够区分绩效高低的员工的指标,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评价需要从管理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关注员工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领导素质,是员工职位变动的重要指标依据。
1.统一绩效理念,自上而下推行绩效薪酬体系改革
首先明确一下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就目标和如何达到目标形成的共识,以促进员工完成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考核期结束或者阶段性考核期结束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期间TC公司进行了领导层大调整,新上任的总经理更加关注绩效的管理过程,而不是仅仅在绩效考核阶段。通过对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充分了解分析,首先对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绩效薪酬管理脱产培训,使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有了统一认识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由中层逐渐扩展到一般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进行绩效与薪酬培训学习,使先进的管理理念深入企业每个员工,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了解绩效管理过程,说明考核的实施方法。这彻底地摒弃了绩效只是年底考核填表的简单形式,为后续改革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以结果导向为主导考核指标,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TC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集团公司,最初建厂时间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目前旗下分、子公司共计有9家,职工千余人,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与销售,属于机械制造行业,曾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合资、外资分离企业经营的重大变动,当下企业战略定位为二次创业发展阶段。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其一无规范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薪酬体系,体现在领导层考核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企业经营重点不明确,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工资水平偏低,不利于核心人才的稳定发展;其二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锅饭现象依然很严重,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内部公平性受到质疑;其三是职工实行固定工资,除年底奖金有浮动外,还有就是缺乏短期的激励因素和有效的晋升机制,职工晋升空间不足;其四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不能实现有效管控,子公司各自为战,缺少整体发展目标,绩效考评人为影响因素较大。
二、重构绩效管理体系
TC公司通过学习培训和广泛的调研与分析,对原有的绩效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为主、以过程为导向的阶段性工作指标和关键能力素质考核指标为辅的考核体系。即:
KPI(关键绩效指标) GS(阶段性工作目标) KCI(关键能力素质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指用来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直接衡量方式。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设立关键绩效指标的价值在于使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对绩效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动上,及时诊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
阶段性工作目标(GS)是指员工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是对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和难以量化的关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即对过程绩效的评价方法。绩效不仅包括结果绩效,还包括过程绩效。工作目标设定能弥补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因而更加全面反映尤其是基层员工的表现。
关键能力素质指标(KCI)指的是管理人员胜任力,所谓的胜任力是指在工作中能够区分绩效高低的员工的指标,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评价需要从管理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关注员工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领导素质,是员工职位变动的重要指标依据。
1.统一绩效理念,自上而下推行绩效薪酬体系改革
首先明确一下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就目标和如何达到目标形成的共识,以促进员工完成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考核期结束或者阶段性考核期结束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期间TC公司进行了领导层大调整,新上任的总经理更加关注绩效的管理过程,而不是仅仅在绩效考核阶段。通过对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充分了解分析,首先对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绩效薪酬管理脱产培训,使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有了统一认识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由中层逐渐扩展到一般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进行绩效与薪酬培训学习,使先进的管理理念深入企业每个员工,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了解绩效管理过程,说明考核的实施方法。这彻底地摒弃了绩效只是年底考核填表的简单形式,为后续改革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以结果导向为主导考核指标,建立科学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