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天品古韵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x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迎来到大理。
  你是客人,初来乍到,归人抑或过客。
  或许你已看过苍洱间的风卷云舒、花开花落、雪映苍穹、月落清晖……那么,请你换一种方式,做一天大理人。
  听,细碎的鸟鸣轻擦你的鼓膜。湿润的、混合着阳光气息的空气,泛着那种只属于雨后嫩叶的光泽,或许,还有蚕丝般的生动触感。随意梳理头发,趿拉着拖鞋走出门,看一看刚刚苏醒的古城。
  古城的清晨,卖早点的商铺随处可见,早点也颇具地方特色。你可以坐下来,吃一碗■肉饵丝(云南特有的丝状米制品),或者喝一碗豌豆油粉汤(用豌豆磨制的粉煮制的羹)。你也可以站在路边,要一份肉酱饵块(饭米舂捣蒸制的饼状食品)或是一个烤乳扇(一种含水较少的鲜奶制品,薄片呈乳白色)。吃过简单而独特的早点,不妨在古城里走走。清晨第一缕阳光斜睨着绿痕斑驳的老井台,湿滑的街道上残留着人们往来的痕迹,人与井的对话,便是古城人一天的开始。在最安静的时候,循着古街,阳光透过树隙洒下的光影,是古城灵动如水的目光。此时,是否需要音乐?曾经试过把着古城的脉搏听一首歌,《the flower of India》(《印度之花》),当和着鸟鸣,吐着花香的音乐闯进你的耳朵,那是一种类似于咀嚼青橄榄后喝下一口凉水的感觉,清甜甘冽。时间还早,你是否有兴趣成为一位“半日画家”?不要技术,更不要工具。到洋人街,蜷在酒吧里的藤椅上,拨弄着随意插在土陶罐里的野花,抚摸着扎染(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原料多为药材板蓝根的色浆)桌布上的橙色光斑。那么,开始吧,在你的想象中创作一幅类似于梵高的《向日葵》的油画。或者,你可以到古城中僻静的小道,造访那些古老的四合院。袋子里有太多的东西,即使勒紧了还会有东西被挤出来,这就是巷道里的四合院给人的感觉。大理传统的四合院中遍植花草,恣意生长,不甘束缚,越过矮墙,倚在墙头兀自招摇着,窃笑着。路边舒柔的草把脚趾探进小溪,被浸泡得湿湿嫩嫩。墙、草、溪……粉墙画壁,盎然绿意相映成趣,时间被定格在这里。想好了么?工笔勾描还是写意泼墨?
  走了这么久,你应该累了吧?无妨,请坐下来,吃一碗凉鸡米线(配有鸡肉丝、炸酱凉拌而食的米线)或是豌豆凉粉(凉拌而食的豌豆淀粉制作的膏状物),再来一杯清凉的米凉虾(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的虾状物)。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尝一尝品种繁多的梅制品。泡制在陶罐中的炖梅(又称“煮梅”,用微火炖煮的黑色苦梅,可入药或充当夏季解暑饮料),用紫苏包裹的“紫苏梅”(用草本药用植物紫苏包裹泡制的青梅),以蜂蜜水浸制的甜脆梅。一直觉得梅制品是大理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甘甜、脆嫩,就这样,你会发现大理古城是可以细细咀嚼品尝的。
  走在街上,卖葫芦丝、巴乌(彝、哈尼等民族用青竹制作的吹奏乐器)的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各显才艺,脆生生、水灵灵的音乐绵绵地贴伏在你的身上。不经意地侧身,看到被吹落的点点光屑掉落在路边的茶花树上,为茶花(《天龙八部》中的“曼陀罗”花)勾着绒绒的边。在大理,有很多人热衷于品鉴观赏茶花,从《天龙八部》中的红装素裹、抓破美人脸、二乔、八宝妆、满月、倚栏娇到现实中的恨天高、朱砂紫袍、鹤顶红、玛瑙、松子鳞、玉带紫袍、雪娇。你不妨停下脚步,听本地人将“茶花经”娓娓道来。茶花的花语是美德、谦逊、艳而不妖、对爱情不离不弃,悉数是纯净而质朴的寓意。邂逅古城,与古城开始一场如茶花般静美纯洁的爱恋。短短数日,暂时放下心中的羁绊,与古城萍水相逢,可能就是心中长久驻留的牵挂。
  鸟鸣声划着弧线穿过,追寻声音的方向,倦鸟归巢,回家了,那是古旧的屋檐下的喧闹。来大理,做一天大理人,让你感觉自己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责任编辑 王丽敏
其他文献
那人一出现,干枯的树就成了纵坐标,  地面就成了横坐标。  你就归零了。  车前子的叶子早已不知去向,  它的根钻进地下若干厘米处。  太阳蒙羞,收敛了它的侧翼,  将乌云隆重推出。  山水隐匿,退回到了背景的位置。  这是严冬时候,  色彩都被画家集合到画布上去了,  万物自觉地遵守合并同类项的原则。  如果有一些色彩,  就会被整个坐标系排除在外,  沦为异类。  你就在你的静水中沉淀着,  
期刊
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已经在木材科学界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的无机复合木材也已经成为改良木材功能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在总结有关纳米复合材料
小河淌水  沿着时间之河,逆流而上  去寻找云南民歌的源头  关键词:1947年。春天。孕育  音乐才子尹宜公  独坐云南密祉的石头上  生病。生一种与青春有关的通病  这种病极具传染性  让人不同病也相怜  尹才子形单影孤  莫名的疼痛袭来  音乐汁液饱满的绿叶  为他心仪的花朵  颤抖。这时  密祉优美的放羊调  飘来。不早不迟,恰到好处  再早一点,音乐才子没有来  再晚一点,密祉放羊调已飘
期刊
“洱海有蓬莱,三千溺水谁飞渡”这是古人写双廊的诗句。就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诗,让我对双廊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双廊位于洱海东面,与大理古城咫尺相望。这个终年被洱海水温柔抚摸着的小岛,是属于故乡大理的不可忽视的部分。杜文秀曾在这里建立水兵营,因此斑驳的历史感与浑然天成的景致,以及白族世代渔家文化的积淀,为这里铸就了不可复制的厚实感,且笃定而悠远。  八月的一个下午,我和朋友驱车来到这里。从沿海的公路上远
在当地文友的引领下,一个夏雨初晴的清晨,经过云锁雾封的叮当关,我们终于在博南山巅的古道旁找到了向往以久的升庵祠。  升庵祠在博南古道西边的一片密林中。沿着长着青苔和铺满落叶的石阶拾级而上,由于雨雾的漫漶,踩在青苔和枯叶上的脚步声也显得很宁静。来到祠前,只见祠的房屋已完全倒塌,只剩下两截门墩和几处断壁残墙。带着崇敬和不解的心情,任凭雨雾打湿衣裤,我们拨开藤蔓和乱草,沿着废墟徘徊,抚着古树盘桓,深情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