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本质属性,是提高“双基”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掌握这些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只有遵循其特定的心理机制和教学规律,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通常是从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及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实物、模型、图表、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例如,要使学生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两个概念,关键是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实验2—5、2—6]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2—5]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实验2—6]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再重复[实验2—6]多次。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的结论。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顺利地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并明确催化剂概念中的“一变二不变”。再如分子、原子的教学时,可通过FLASH动画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原子(如氢、氦)的原子结构,提供学生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微观知识,以实现微观世界的“宏观化”,刺激学生的思维,形成科学的概念。
  二、通过对比,理清概念间的异同
  在教学、复习的过程中,对相似、接近或相反的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分子与原子、元素与原子、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溶解度与溶液质量分数)如下表将单质与化合物进行有目的的比较,可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防止概念间的混淆,又能启发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三、通过分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什么样的。而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适用范围,即某一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对象,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是哪些事物。
  例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的内涵:“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质量。”定义的外延是指“一切可以在溶剂中的能溶解的物质”。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是剖析概念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弄清概念成立的前题条件。例如,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的温度”、“溶剂的量为100g”、“溶液达到饱和”是这一概念成立的前题条件。(2)把握概念中的数量词、副词等的含义。例如,化合反应概念中的“几种变一种”,分解反应概念中的“一种变几种”等。(3)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如催化剂的概念要抓住“改变”、“不变”二词,学习“溶液”的概念时,注意几个重点词汇:“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学生就不难理解“溶液”的概念了。
  明确概念的外延,是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为基础的。只有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概念的外延。如果在概念的内涵中不仅包括事物的本质特性,还包括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如分析溶液时,常直观地以食盐或蔗糖溶液为例,学生很容易将“无色透明”理解为溶液的本质特征,扩大了概念的内涵,就缩小了溶液“有色”的范围。
  四、通过运用,强化巩固概念
  概念形成之后,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适量精选习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如对溶液质量分数概念的教学后,让学生思考: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是20%,对吗?为什么?假如将此溶液倒掉60克,剩下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类似这样紧扣概念本质的习题,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二、要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三、要形成网络,化学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关键是要理顺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可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按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化学计量与化学用语分成六个板块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网络化。
  总之,对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概念理解由枯燥变活泼,抽象变生动形象,让学生觉得化学好学、易学,激发他们乐学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地成为乐学、会学、善学之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施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兼顾着学生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运动场地的保养、体育器材的保管以及简易体育器材的制作等等。要做好这些工作,体育教师除了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借助不可或缺的东西——职业工具。谈及职业工具,体育工作者无人不知;备好、用好职业工具,能坚持者,恐不属多数。为此,笔者对其做了简单的分类,赘述一番,以求共鸣者。  【
迁移是学生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浅析了促进学生化学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
【摘要】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总结问题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探究;激发思维;培养能力  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理解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在探究中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下面是本人的教学
取自柴达木盆地北缘宗务隆构造带的5个变质岩样品、80颗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80颗岩浆成因锆石年龄分布在510-420Ma之间;5个测试样品的^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37
本文从一个较为新颖的出发点——营造教学气场,来对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性进行了一番阐述。主要的方法就是从物质基础(如教室教学环境,教学用具等方面)和意识基础(如合理运用多种教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有难度,初中复习课上的内容更是缺乏新鲜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物理复习课教学实践,提出来在物理复习课中设置教学情景的重要性,以及设置教学情景的策略:把情景教学寓于游戏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借助于学生熟知的实物进行情
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诚实守信、认真履行职责而取得的社会信用.企业信用成本指的是企业培育诚信和因为信用缺失而付出的代价的综合.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作好企
七孔探针是一种高性能的流场测量仪器,它能测量出三维流场中气流方向、气流速度、总压和静压。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粒子成像测速仪(PIV)以及热线风速仪相比,七孔探针有它自身的优越性,价格便宜,设备简单,测量方法简单,对环境要求低,精度很高,流场测量参数全面,而且测量过程中来流相对于探针轴线的角度可以达到70°-80°。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七孔探针一直被广泛用于大角度复杂流动的测量。由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