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朝鲜战争可能出现停战。毛泽东针对这一趋势,指示空军要抓住时机,多让部队入朝参战锻炼。他就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问题,当面指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空军要抓紧时机参战,以求得到战斗锻炼。新兵种初次参战,不可能等到准备工作完全充分。
1951年1月21日,人民空军首次空战,空四师二十八大队大队长李汉绕到敌机后面将敌机击伤,刘亚楼闻讯后亲自发了贺电。1月29日再次空战,李汉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这以后,飞行员刘涌新单机与敌六架F86战斗机交锋,首创志愿军空军击落美空军最先进F86战斗机的先例。后来,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刘亚楼说:“亚楼同志,你们空军没有完全执行主席的命令哟!”在场的人都怔住了,不解地望着周恩来。周恩来又说:“主席对空军参战,归纳起来说了三句话,空军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初次打仗,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对前面的两个指示,空军如实遵照执行了,只是后一句话,被改成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周恩来风趣的话语引出了满堂笑声。
原来,空军入朝参战之前,刘亚楼曾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毛泽东则说“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刘亚楼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空军入朝作战之“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12字方針。从1950年u月到1951年5月,刘亚楼紧锣密鼓,使得空军总共组建了十个歼击师,两个强击师,两个轰炸师和一个运输师,大大加强了人民空军的力量。
“初次打仗,不要设想一鸣惊人,一鸣则己,不必惊人。”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是建立在中美空军力量对比基础上的,是实事求是的。当时,美侵朝空军和志愿军空军力量对比,无论是从飞行员和指挥员军事素质上讲,还是从飞行技术上讲;无论是从飞机质量上讲,还是从数量上讲,双方对比悬殊之大,在世界空战史上都是罕见的。志愿军空军要和拥有陆海空相配合的美国空军作战,制空权必然在美国空军手中,这对志愿军空军作战极为不利。再加上志愿军空军指挥机关、飞行部队、地勤部队军事素质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等到军事素质提高了再打。志愿军空军只能是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斗中成长。毛泽东说过,革命战争“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成长的历史。志愿军空军和美国空军相比,在技术上、数量上虽处于劣势,但因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经过长期战争考验的、从陆军调来的大批骨干,有陆军丰富的作战经验可以借鉴,一定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战斗中成长。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实。在兵力使用上,空军党委主张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1950年12月3日,刘亚楼将上述设想报告毛泽东。毛泽东于12月4日批示:“同意你的意见,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这就是志愿军空军的“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作战方针。
志愿军空军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参战两年零8个月,共击落美国侵朝空军和其他国家侵朝空军飞机330架;击落了美军空中英雄戴维斯,击落了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并创造了用活塞式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范例。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不得不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_。”
(范桂梅据《党史博览》等史料加工整理)
1951年1月21日,人民空军首次空战,空四师二十八大队大队长李汉绕到敌机后面将敌机击伤,刘亚楼闻讯后亲自发了贺电。1月29日再次空战,李汉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这以后,飞行员刘涌新单机与敌六架F86战斗机交锋,首创志愿军空军击落美空军最先进F86战斗机的先例。后来,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刘亚楼说:“亚楼同志,你们空军没有完全执行主席的命令哟!”在场的人都怔住了,不解地望着周恩来。周恩来又说:“主席对空军参战,归纳起来说了三句话,空军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初次打仗,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对前面的两个指示,空军如实遵照执行了,只是后一句话,被改成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周恩来风趣的话语引出了满堂笑声。
原来,空军入朝参战之前,刘亚楼曾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毛泽东则说“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刘亚楼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空军入朝作战之“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12字方針。从1950年u月到1951年5月,刘亚楼紧锣密鼓,使得空军总共组建了十个歼击师,两个强击师,两个轰炸师和一个运输师,大大加强了人民空军的力量。
“初次打仗,不要设想一鸣惊人,一鸣则己,不必惊人。”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是建立在中美空军力量对比基础上的,是实事求是的。当时,美侵朝空军和志愿军空军力量对比,无论是从飞行员和指挥员军事素质上讲,还是从飞行技术上讲;无论是从飞机质量上讲,还是从数量上讲,双方对比悬殊之大,在世界空战史上都是罕见的。志愿军空军要和拥有陆海空相配合的美国空军作战,制空权必然在美国空军手中,这对志愿军空军作战极为不利。再加上志愿军空军指挥机关、飞行部队、地勤部队军事素质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等到军事素质提高了再打。志愿军空军只能是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斗中成长。毛泽东说过,革命战争“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成长的历史。志愿军空军和美国空军相比,在技术上、数量上虽处于劣势,但因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经过长期战争考验的、从陆军调来的大批骨干,有陆军丰富的作战经验可以借鉴,一定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战斗中成长。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实。在兵力使用上,空军党委主张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1950年12月3日,刘亚楼将上述设想报告毛泽东。毛泽东于12月4日批示:“同意你的意见,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这就是志愿军空军的“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作战方针。
志愿军空军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参战两年零8个月,共击落美国侵朝空军和其他国家侵朝空军飞机330架;击落了美军空中英雄戴维斯,击落了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并创造了用活塞式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范例。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不得不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_。”
(范桂梅据《党史博览》等史料加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