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这样“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便可以得到实现。
  关键词:养成教育;预习;上课习惯;实践习惯;思维能力;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0
  根据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要学会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关键是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 有认真看书、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习惯。如七年级教材地图的比例尺一节,预习的目的主要了解比例尺的定义,不同地图上方向的确定和常用的图例等。
  2. 有设问、好问和发现问题的习惯,预习时要仔细阅读,认真对待教材中“想一想”和“做一做”所提出的问题,养成发现问题,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3. 有学会利用地理教具和制作简易图形的习惯。如拿一只橙子作实验,把球形的表面画在平面上,观察图形的变化,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等。
  二、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1. 养成全神贯注听讲的习惯。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讲,就能抓住重点听讲。
  2. 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用地理课的优势,充分利用挂图,多设问题,巧设比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讲解,既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养成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认为不能理解或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都应该认真记下来,课后消化提高。而对于新增内容,有选择的记录。
  三、社会实践习惯
  有观察周围自然环境的习惯。人时时刻刻都与周围环境打交道,学生也不例外。如空气状况、河流水质量变化、季节变化与农业生产等,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从而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四、复习与考试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考试是检查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的手段,只有养成良好考试习惯的学生,才能在考场上百战百胜。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改学生试卷,常常发现学生的问题解答中有这样一些错误:1. 因果颠倒,主次不分;2. 语言不准确,表述不透彻;3. 要点不全面、不完整。出现这些错误跟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解题经验、智力等有关,更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关。如果学生思维混乱,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思维面狭窄,表达出来的思想当然不严密、不完整、不深刻,解答题目必然会出现上述错误。为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等优良品质。
  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首先是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需要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需要。
  总之,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在经常性的习惯训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使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变成有用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 342800)
其他文献
摘要:实验教学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实验室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课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阐明了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中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具体到高中化学而言,本文将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5  一、引言  传统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能有效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因而无力组织学生的有效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仿语言,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语言,因此,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宽松学习氛围。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有关语言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关键词: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德育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生产、巩固政权具有极为显著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营造创新环境、创设心理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地在中小学普及,成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