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ong0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困惑和迷茫,容易出现价值观偏向与扭曲,导致行为失范,对其健康成才十分不利。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及时准确评估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坚持一元与多元并行发展的原则,既尊重个体的主体自由和选择,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学生重构合理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多元化 价值观 大学生教育
  
  当今社会的开放以及全球化的加速进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多元挑战人类原有的一元价值和霸权文化,尊重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使人类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渐趋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随着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完成,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重新认识和评价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文化组成的,不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碰撞、彼此吸收、共同发展,但同时每一种文化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正是由于多种文化力量的汇集才真正促进了人类知识和财富的增长。当今世界,是一个多种民族共存和发展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多元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多元文化有利于他们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时,由于多元文化承载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其消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不容忽视。
  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年龄、心理等方面的自身因素,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直接涉猎各类文化的良好条件和旺盛精力,而且还具备揣摩和效仿新潮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的激情和愿望。因而文化多元结构的形成和出现,必然促使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不能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人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动摇,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2.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是正确人生价值观,赞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3.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学生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而个人道德则出现滑坡,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工作上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甚至违法犯罪。
  4.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自甘堕落而犯罪。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
  
  不可否认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多受政治形势、生存环境、国情等因素影响,多元文化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文化导向各有差异,因而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演变就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条件下出现问题的种种原因,有源自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它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到人际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恶性泛滥;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个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存有质疑。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不良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以至价值观取向出现偏差。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
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对思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大纲》要求,任课教师应积极地将批判性思维及技巧融入到教学中,要让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授课方式根据教学
工人阶层是工人阶级基本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工人阶层队伍规模以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变化的分析,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既加强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又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实验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化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