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载替战友尽孝,他用爱温暖老人心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都,许多人都知道廖良开20多年一直承担着孝敬烈士双亲的责任,一直持续。为此,他先后荣获“四川好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第五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十大诚信之星”“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2020年1月24日,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廖良开在老家重庆开州,与两个爸爸一边喝酒,聊家常,一边开心快乐地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两个爸爸?这得从头说起:
  一、战友英勇牺牲,执着写信认父母
  1997年9月28日,海军某部列兵刘继强,在一次抢救落水群众时,英勇牺牲,献岀了年仅19岁的生命。上级为其追记一等功,批准其为革命烈士。1997年10月3日《解放军报》曾以《奋不顾身勇救落海群众,海军某部列兵刘继强壮烈牺牲》为题,对刘继强的英雄事迹进行报道。
  刘继强出生在吉林桦甸市一个贫困的乡村,父母只有刘继强这么一个儿子。正当他们沉浸在无边的丧子之痛时,刘继强的同年战友廖良开主动给刘继强的父母写信,想认他们二老为“父母”,替牺牲的战友尽孝。刚开始,刘继强的父亲刘银智和母亲梁桂茹认为廖良开是一时冲动,就没有答应。廖良开就每三天写一封信寄往吉林桦甸。通信通话两年后的1999年国庆节,入伍后的廖良开有了第一探亲假的机会,他没有回到自己重庆开州的老家,而是带着营养品和水果,第一次来到了刘继强的父母家里。到家后,帮着家里做这做那,最终,刘继强的父母被廖良开的诚心所感动,认下了廖良开这个还在葫芦岛服役的“儿子”。当时的《人民海军报》《江城日报》等军地媒体以《廖良开也“认”了一个好妈妈》为题对廖良开不远千里认亲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二、夫妻情投意合、千里尽孝履职责
  英雄父母经常接到廖良开的信件和电话,已成为“刘家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有时廖良开随部队出海执行任务,刘银智夫妇在家里就坐立不安。
  2003年,同样爱好文学的哈尔滨女孩赵静,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海军战士廖良开发表的散文后,感觉这篇文章写得特别好,就主动写信给廖良开。就这样,经过书信往来,两颗年轻的心,萌发了爱的种子。在交往过程中,廖良开向赵静坦诚地说:“我是个穷当兵的,不仅岀生在农村,而且还没有存款,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两个爸和两个妈,不知道你介不介意。”赵静听后,更对这个热心肠的军人,心生爱慕和祟敬之情。在交往几个月后,廖良开打电话,把他和赵静相恋的事情告诉“吉林的父母”后,刘银智夫妇非常高兴。没过多久,赵静希望廖良开带自己去吉林看看英雄的父母。廖良开探亲时,带着赵静去了吉林桦甸爸妈的家。漂亮的赵静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以后,就由小廖和我一起给您们尽孝吧!”
  刘银智夫妇俩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咱儿子良开好福气,找了个东北好媳妇。”
  2004年春节,廖良开和赵静带上各自的父母,前往吉林桦甸,在“吉林父母”家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并一起过了个愉快幸福的春节。在此期间,赵静什么家务活都抢着干。“父母”看在眼里,甜在心头。
  臨走时,廖良开和赵静把自己省吃俭用的一笔钱悄悄塞到刘银智二老的衣兜里。
  三、千里相互牵挂,不是亲情胜亲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8年后,廖良开复员与赵静来到了成都双流开了一家摄影小店,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也能更好地孝敬“吉林父母”。不管是在服役时,还是在复员后,廖良开都是将自己的津贴或所挣的钱分成两部分,一份寄给“吉林爸妈”,另一部分寄给重庆的爸妈。每逢假期,廖良开都会买好两边的车票回家,看看西南和东北的父母。
  2008年5月12日成都地震,刚好廖良开的妻子赵静已怀孕在身。由于通讯中断,直到第二天,廖良开才拨通“吉林爸妈”的电话。当电话接通后,“吉林妈妈”第一句就是:“开儿,四川地震,你们平安吧!”原来,地震那一晚,“吉林父母”担心儿子和媳妇,一整夜守在座机旁。
  同年8月,廖良开的儿子出生。“吉林爸妈”寄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给孙子准备的10多套衣裤。
  四、“母亲”突然离世,接父亲同吃同住
  廖良开的亲生父母,现在已经是80多岁高龄了,虽然年事已高,可依然能自理,生活在重庆开州。
  最让廖良开放心不下的是“吉林爸妈”。他还准备把“吉林爸妈”接到成都一起生活,然而,由于“吉林妈妈”糖尿病突然加重,根本出不了远门。2017年7月,廖良开突然接到“吉林爸爸”打来的电话,他才知道“吉林妈妈”已经去世。悲痛难忍的廖良开当天就乘飞机坐火车转汽车赶赴吉林桦甸殡仪馆。廖良开来到“吉林妈妈”灵前,跪在地上,磕头不止:“妈妈呀,您怎么走得这么急呢?我都还没来得及给您送终,没尽好孝,对不起啊妈妈!”在场所有的亲友,无不为廖良开这份没有血缘的亲情而动容。
  廖良开在处理好“吉林妈妈”的后事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吉林爸爸”,并征得“吉林爸爸”的同意,廖良开把“吉林爸爸”接到了成都双流同吃同住,为其尽孝。
  从成都双流到吉林桦甸,2850公里,大爱无疆,血浓于水,非亲非故,却替烈士战友承担着20多年的仁义孝道。
  “吉林爸爸”刘银智告诉笔者说:“如果不是开儿,我……”
  为了一个承诺,坚守20余年,在旁人看来,是很难以想象的事,但在廖良开身上,又却是如此真实、自然。◎
其他文献
一天,有一个视频在网上刷屏了。  一外卖小哥坐在台阶上,手上拿着一个小蛋糕,蛋糕上插着一支蜡烛。他小心翼翼地吹灭蜡烛后,一边大口大口吃起蛋糕,一边抹眼淚。  很多人都在猜想,这位小哥是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原来,几分钟前,他接到一个蛋糕店的订单,匆匆忙忙赶来取完餐后却发现收货人是自己。  小哥看着订单上的信息,略带迟疑地跑回到店内询问店家。店家向顾客打电话确认后,告诉外卖小哥这份蛋糕确实是给他的。
2009年7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2009年7月,荣获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称号;  2009年7月,荣获中国公益总会“十大慈善爱心大使”称号;  2013年4月,被福建省慈善总会评为“慈善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4月,被民政部授予“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方庆云同志从1952年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在党的事业上。2006年
转眼从部队转业来到济南慈善总会工作已经有15年了。15年来,我由一名普通慈善工作人员,走上济南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也已经10年。回想15年来在慈善总会做慈善工作的风风雨雨,既有转业后没有当成公务员而产生的失落、失望、彷徨,又有激动、鼓励、鞭策,还有希望、奋斗、进步和收获,真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让我最为感触的一点是,只要深入到群众中就有无穷的力量。  2005年10月,当兵服
天津市南开中学学生许文睿在《将关爱进行到底》这篇作文中,讲述了自己和同学们到禁毒展览馆当义务讲解员,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到社区当义工的一段段感人的经历后写道:  “义工活动让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责任。知道了承諾需要用行动去实践。无私奉献换来老人和孩子们的笑脸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它凝聚着辛劳和给予的幸福。”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更是慈善组织的发力年。  这一年,市慈善协会秉持扶贫济困、安老扶孤的宗旨,以爱心为动力,不断丰富慈善募集形式,共计募集资金超过2200万元。  这一年,市慈善协会积极实施慈善品牌项目,把有限的善款用到最迫切最需要的群体和项目上,实现慈善救助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全年累计实施慈善项目19个,受益群众101826人(次)。  这一年,全市新发展慈善志愿者5000多人,
选自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礼记》。《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选自《礼记》中的《儒行》,意思是说儒者听到好的事情就告诉朋友,见到好的事情也让朋友知道。
在时间长河中,有许多作家是值得人们称道的。他们或乐于助人,或抑恶扬善,或诚信待人,或勤恳做人,或正直为人……他们的人格魅力,焕发着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  英国小说家萨克莱,一生助人为乐,做好事不喜留名。当他得知某个朋友有困难时,时常以假名、别名甚至不具名汇款,加以接济。寄钱时,他爱把钱装在用过的药盒子里,附上一封没有写信人姓名、地址的信,还在盒上写明“服用方法:每次一粒,急用时服用。”  英国哈罗
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慈善基金会在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努力扩大扶贫济困领域,全年实施“六大救助项目”,累计出资1835.06万元,8598人(次)受到资助。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开展“情暖如皋”春节慈善济困慰问活动,广泛动员各镇(区、街道)及冠名基金单位加盟,对低保户、低收入户、建档立卡户或因病致贫及突发性灾祸等家庭实施救助,全年支出240.81万元,2874人受到资助。  二是开展“大
十二月的北方,岁暮天寒,冰封大地。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监事苏有生,副秘书长兼财务部长高守华,宣传部部长曾春光一行来到陕西,到陕西省慈善协会指导工作,为革命圣地延安送温暖,赴八一敬老院慰问老兵,在延安慈善会考察调研,给隆冬季节的三秦大地带来一股慈善的暖流。  到省慈善协会指导工作  2020年12月13日下午,宫蒲光一行来到位于西安市新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我的女儿就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数九寒冬的防寒服。小时候,乖巧的女儿就特别懂事,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在世的时候,一口一声“爷爷奶奶”、一口一声“姥爷姥姥”,把老人家乐开了花。有时候,我买菜回家,蹲在小院子里擇菜,女儿就从屋里给我搬出一个小板凳,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坐在小板凳上干活吧,不然会累坏的。”我说:“宝贝女儿,真乖,真孝顺,妈妈喜欢你!”每当我夸奖女儿的时候,女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