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上游晚商—西周时期古洪水事件考证研究

来源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近年来淮河流域上游古洪水沉积学及水文学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结合文史资料记载,对淮河上游沉积剖面记录的晚商—西周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文献考证。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沉积剖面中洪泛沉积物中记录的晚商—西周时期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周孝王七年冬(前886年)的一次水灾事件。
其他文献
癌症越来越年轻化,许多癌症患者发现自己得癌时往往到了晚期,对于治疗十分不利。该如何筛查癌症,在它还是年轻的“癌前病变”时就拉响警报呢?有家族癌症史者需重点筛查北京中
滁州地处皖东,滁州方言内部语音特点并非整齐划一,某些地区具有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双重性特征,滁州方言研究对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研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滁州方言研
《古书疑义举例》是清人俞樾的著作,学界普遍认为该书是一部训诂学著作.实际上该书涉及范围远不止于训诂,文字、修辞、校勘、语法等内容都不同程度被囊括其中,它的语法价值更
炉桥方氏是定居于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的文学世家,发源于皖南休宁,经过由商入学的转变,成为清代定远重要的官宦大族,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大影响力。族人中的著名文学家有方士淦
始见于金文的“NP之NP”结构可以被分析为“NP+[之NP]”,也可以为“NP+之+NP”。该结构的歧义性促使孩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通过溯因推理,重新设置“Poss-to-Dtop移位”的参数
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安徽淮河流域红色文化遗产演化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建党初期-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4个时段中,安徽淮河流域红色文化遗产类型具有
进入南宗之后,受社稷变迁和时代苦难的激发,尊杜、学杜之风渐热,而章甫学杜正是当时文坛风潮的反映。章甫对杜甫其人其诗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的继承与化用杜句入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对《全唐诗》前六卷中含“愁”隐喻的诗句进行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全唐诗》前六卷中含“愁”诗句的隐喻可以归纳为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