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性犯罪的现状、成因及预防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llj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说:“美德只有一种,而罪恶的形式却是无数的,女性犯罪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恶行之一。”女性逐渐在犯罪性别比重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分量,其中一直在人们眼中勤劳朴实、善良本分的农村女性又占了女性犯罪中的越来越高的比重。本文将对农村女性的犯罪现状统计进行汇总,试对犯罪的特点与犯罪心理进行探讨分析,寻找对策,以期能有效遏制农村女性的犯罪势头。
  一、农村女性犯罪现状统计及特点分析
  (一)农村女性犯罪现状统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犯罪的比例增长较快,20世纪70-80年代约占6%-7%,现在已达10%-20%。而据笔者查找相关数据显示,女性犯罪中又属农村女性居多,具体数据如下可查:
  据德保县人民检察院统计,2006年至2008年12月,其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涉嫌犯罪的妇女43人,其中,城镇妇女4人,农村妇女39人,农村妇女占90.68%;经审查,批准逮捕40人;向法院提起公诉38人;法院认定有罪32人,被判无期徒刑1人,占总判决人数的3.15%;被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2人,占判决总人数的6.25%;被判不满3年有期徒刑的19人,占判决总人数的59.37%①。
  据遂平县人民检察院统计,2006年至2009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农村女性犯罪嫌疑人共计66人,其中2006年13人,占当年受理审查逮捕人数比例为6.25%;2007年8人;2008年22人,占当年受理审查逮捕人数的比例达7.33%;2009年23人,占当年受理审查逮捕人数的比例跃升到了10%②。
  据湖南某女子监狱对118名女犯的调查发现,其中103人为农村妇女,占总数的87.3%;据曲靖市两级人民法院公布,曲靖市两级法院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上半年一审审结的农村女性犯罪案件分别为60件、100件、140件、101件,年增幅高于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农村女性犯罪特点分析
  1.犯罪数量逐年上升。从整个大环境来说,犯罪是不断下降的,但是农村女性犯罪却是恰恰相反,呈总体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从笔者上文呈现的数据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出,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2.犯罪主体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且文化素质低。农村女性犯罪主体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最大的特点,即集中在18到50岁之间的中青年。对于那些城市外来的打工妹来说,单纯无知、涉世未深、年轻气盛再加上受到城市各种物欲横流现象的影响,在虚荣心、盲目攀比心理的影响之下,在欲壑难填的情况下就容易走上歧途,付出欲望的代价;对于中年农村女性而言,正处于人生负担重担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精神压力巨大,物质生活的匮乏,遇事很容易走极端。
  3.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且暴力倾向增强。据人民政协报一次调查显示,农村女性犯罪类型已扩展到包括间谍、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帮助犯),组织、容留卖淫,贩卖、运输毒品,诈骗、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窝藏、包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收购赃物、交通肇事、过失致人重伤等。
  除此之外就是暴力犯罪不断上升。传统的女性犯罪大多以盗窃、诈骗等犯罪类型,但是现在故意伤害、投毒、放火、强迫卖淫罪等犯罪类型都是司空见惯[3].
  二、农村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农村女性犯罪人自身的因素——文化程度低
  我国农村女性犯罪中从受教育程度而言,文化程度偏低与农村女性走上犯罪道路有极大的联系。大量发生在农村的女性犯罪都是因本身受到侵害后文化素质低,法律知识贫乏,不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和家人,而采用“以毒攻毒”“以牙还牙”的手段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女性犯罪人所属家庭的因素
  毫无疑问,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普遍,根据1997年联合国《国家的进步》报告中提到,世界范围内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妇女在她的一生中遭遇暴力,大多是她的家人。同时,有四分之一的家庭都有家庭暴力,尤其是农村家庭。究其根源,一是有些女性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经常遭到丈夫打骂;二是丈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为丈夫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可以随便打骂,女性在受到家庭暴力时最初的容忍都是像“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时,受虐的女性在激愤难消的情况下会走向疯狂报复的极端,从而采取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
  (三)农村女性犯罪人所属社会因素
  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角色是相夫教子,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出现社会中,基本上不用顾及家庭的经济来源、家庭安危等问题。而今,女性已经成为和男性共担家庭和社会重任,并继续相夫教子的角色,可以说女性如今面临的压力已经大于男性。因而,大量的农村女性流入城市,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被排斥、被边缘,不适应,往往无所适从,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一时难以控制情绪,造成难以往回的后果;或者报以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三、农村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重视农村女性自身预防,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我国应当大力加强农村教育,保障农村女性的教育权利,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农村调解组织,要更经常地走家串户,切实履行好调解职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各种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女性犯罪于未然,这样才能让她们远离犯罪。当然,女性自身要知法、懂法、守法,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逐步养成守法意识,并懂得依靠法律来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视法律预防,尽快出台《反家庭暴力法》
  家庭暴力的发生诱发农村女性犯罪,而遏制家庭暴力则刻不容缓。以宪法为根据,整合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反家庭暴力的实际需要,将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系统化、具体化,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立预防和制裁相结合的原则,制裁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施暴者应坚持教育、矫治、制裁相结合;对受害者应坚持保护、补偿、帮助相结合。
  (三)动员全社会预防,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一是解决女性的各项实际困难;二是要给女性平等就业的机会,减少女性待业、无业人员,改善就业政策,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应对女性再就业问题加以解决;三是严惩非法侵犯女性权益的犯罪分子,保护好女性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妇女地位。
  四、结语
  农村女性犯罪已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农村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这一现象本身的普遍性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笔者仅就农村女性犯罪的现状、特点、心理因素、预防等几个方面提进行理论上的粗浅探讨,具体的实际操作还是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才能最终有效达到预防女性犯罪的目的。(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注解:
  ①数据来源于广西法制网2009年6月17日统计
  ②数据来源于遂平县检察院官网统计
  参考文献
  [1]林少菊等.湖南省家庭暴力中女性犯罪的調查与分析.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1,(1).
  [2]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4.110.
  [3]阮积蒿.女性暴力犯罪探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
  [4]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69).
  [5]陈异慧.治理农村女性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学术论坛.2006年第6期.
  [6]郑碧爽.性犯罪的个体原因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
其他文献
记者:康地在资金运转、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客户管理上都有哪些特点?rn朱博士:我们近几年资金的运转非常良好,销售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资金的周转很快,周转期很短,成品周
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潍坊学院联合潍坊市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了“艾滋病检测咨询月”启动仪式、主题签名等大学生宣传活动;举办艾滋病健康教育讲
近年来,食品、交通、火灾、矿难等安全事故不断发生.2008年,河北三鹿奶粉违法添加三聚氰胺,致使数千婴幼儿患上肾结石;2011年5月,中国吉林省通化市一家酒店发生火灾,造成10死
罚金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也是我国是为《刑法》所法定的刑种,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广泛的适用.我国罚金刑适用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以未成年人犯罪与单位犯罪中罚金刑适用问题为
在建筑管理中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无论是对工程质量安全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工程质量是首要的,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
2005年4月,为配合浙江省政府事业单位的改革,我们走访了部分厅局机关后勤,就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从中发现,浙江省厅局级机关后勤编制和体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是有
凶残的强奸rn中央公园是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中心的都市花园,843英亩大的绿地花园成为人们的游玩、休闲场所.4月的中央公园,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然而,1989年的春天,中央公园
设计空间影响侵权判定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空间越小的产品,一般消费者对外观设计的较小区别的注意程度越高,区别之处对整体视觉效果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