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语文"经典"教学的对策探究——以《诗经》教学为例

来源 :财富时代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经典指的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后依然散发着道德光辉、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品。这些经典不仅有较强的知识教育价值,还有一定的思想教育价值,成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必修科目"。目前,我国在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在试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推动课程思政理念在教育中的渗透,加速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目前很多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将思政教育和大学语文经典教学相结合,
其他文献
学位
语文教材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文章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三方面价值,同时提出其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形式,并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策略:诵读传统文化,叩问经典灵魂;感悟传统文化,体验常识大道;琢磨传统文化,破解技艺奥妙。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在这一背景下,中职语文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深化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韩愈及其文章《师说》表达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观点,对当今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实践有借鉴意义。而且,中职语文教师在《师说》一课的教学中,也可以挖掘和提炼较多思政元素。基于《师说》一课的教案以及课堂实录,从"文""道"方面整理了当前《师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字、语言、历史和文化四个部分挖掘和提炼出《师说》一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解决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重文轻道""重道轻文"的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