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花开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的时候,领导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找到我:“这一期你们年级转来了一个智障孩子,家长要求放你班上,因为你班上的那个喜喜(智障孩子)的家长对你评价挺高!”
  因为那个喜喜,两年来我真是哭笑不得:当初想,安静就好,偏偏他不分上课下课,想笑就笑,想说就说,哄了没用,吓也没用,对于班级管理造成过不少麻烦。11岁了,读三年级还写不好几个字,问个“2 2=?”装模作样思考半天竟说出个搞笑答案。偏偏表现欲望又特强,语文课堂上总把手举得高高的,口语交际他绝对表现最积极;五音不全,玩击鼓传花游戏却总是故意把花抢在手里。调皮孩子拿他当宝耍,故意把花往他手里传,他倒挺“自觉”地冲上台。他几乎写不通两句话,每天的日记却喜欢长篇大论,画满版符号,还特意送到我面前来等着我夸他几句。我随口一句表扬,他会喜笑颜开;我稍皱皱眉头,他会讨好地围着我连喊七八声“老师好”,让人啼笑皆非。
  偏偏喜喜又是个苦命的孩子:3岁时,他的生母病逝,父亲再婚后很少回来。60岁的外祖父母带他,上学放学路上他常常莫名其妙地半路上跑得不见踪影,多次让外祖父哭天喊地老泪纵横,于是多次找到我,让多教教孩子在家要听话。爱这样一个孩子,感觉很不爽,可我又怎能忍心不爱?
  成绩是指望不上了,但既然他表现欲望强,为少生事端,我让他当了那一小组的作业组长,每天负责作业的督促与收发,结果大字不识几个的他,不但在督促组员完成作业方面特卖力,谁没完成作业,他就守在谁的身边寸步不离,而他自己的“甲骨文”会保证数量,这样课堂上他自娱自乐的机会就少了,教室里也安静了。
  毕竟比一般同学年长两岁,喜喜的力气可谓大得惊人,班级拔河比赛,他以一当三为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让他有施展的空间,我把班上换饮用水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在亲自带他提过两次后,全班一期的饮水我根本不要操心。趁他不在教室的时候,我告诫班上的调皮孩子不得欺负他,也动员班上的孩子一起关心他;课外的时候,我常和他谈谈他的家人,教他听外公外婆的话,也教他数数、读读课文,鼓励他写好字。班上偶尔有孩子感冒吐了一地,喜喜绝对是第一个主动打扫的人。我把他评为班上的“助人为乐星”后,每天清早到校,他的第一件事是跑到我办公室门口大喊一声“老师早”。家里的梅子熟了,他选最大的洗干净了,装瓶子里,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两年下来,原本是一个累赘的喜喜,现在不再让科任老师烦恼,课外也不再是我的负担,而且,他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跟同学很少发生争执,开开心心地生活着,他的家长自然对老师信任不已。但现在要再添一个智障的迎……
  见到迎的第一眼,我悬着的心放下来了,这是一个特文静的女孩,胖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一把头发倒是乌黑油亮,又粗又长,穿着很整齐,坐得很端正,半天不说一句话,说一句也是声音在喉咙里。上课时她一动不动,下课时也是讷讷地站在游戏的同学身边。倒是她的奶奶令我心生不满,每天吃饭寸步不离地跟着,守着她吃饭,帮她夹菜,指责其他孩子嘲笑或欺负她,惹得一桌的孩子不高兴,也影响班上的就餐纪律;上课时也常常跑到教室门口张望,甚至进教室说话,影响老师上课。找了一个机会,我和她奶奶聊了一次,原来迎两岁时生病留下了后遗症,记性特差又特胆小,在原来的学校总是被同学欺负,以致到后来不敢出门,家长不得已才转学的。
  我安排班上做事最稳重的女孩和迎同桌,指定专人带着她吃饭、游戏,提醒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不得戏弄她,要真诚地帮助她。下课的时候走过她身边,我会俯身问问她的生活情况,听她一字一句地读课文,教她一笔一画地写几个字,耐心地告诉她怎么打扫走廊卫生,怎么自我保护。慢慢的,迎经过我身边时会很小心地喊一聲“老师”了,尽管木讷,我能感觉到她嘴角的微笑。
  转眼到了校运会,开幕式前,我站在走廊上为孩子们整理衣领和红领巾。迎默默地走到我身边,欲言又止,一双小眼睛闪着乞求的光芒,良久,终于鼓起勇气拉着我的衣角,红着脸小心地问道:“我身上有钱,到哪里可以买红领巾?”我正着急呢,看到桌上恰好有一条红领巾,于是随手指了指:“那条你先戴上吧!”旁边的孩子叫起来:“她不是少先队员!”我想,原来的老师也没想过让个智障孩子加入少先队吧。迎的脸一下白了,木讷地站着。我突然一阵心疼,赶紧从讲台上拿起那条红领巾,向迎招招手说:“来,这条红领巾老师给你戴上。”迎睁大了眼睛,继而乖巧地走到我的身边,因为奶奶过早地给她穿上了棉衣,红领巾在她的脖子上显得很短,在同学的惊讶与羡慕中,她的脸上露出了喜悦。
  上午的赛程里,我们班的运动员项目不多,于是我有空去观看其他年级的比赛。恰好碰到了一个戴相机的朋友,几个孩子争着与我合影。一回头,我看到了戴着红领巾笑容满面的迎,这孩子,整个上午都默默跟在我身后。我赶紧拉过迎,对朋友说:“给我们来张合影,这是我们班刚加入少先队的学生。”迎笑得好甜。
  接下来的日子,迎每天都带着甜甜的笑,轮到她值日的那两天,她来得比平日早,认真反复地扫着,连小坑里的铅笔屑都不放过。有事没事,她都会凑到我面前,轻轻喊一声“老师”。她奶奶再也没有进过教室和食堂,我相信,老人家放心了。
  寂静的山谷里,野百合也有春天,智障的孩子也期待关爱。迎和喜喜,是两朵不一样的花蕾,他们有不一样的精彩。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对每个孩子的关注。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台儿庄战役后,鬼子更加凶残。  那个冬天的早上,冷风从树梢经过时呼呼直响。伴随一阵狗吠,十几个鬼子闯进了张家屯。13岁的张小虎被母亲推到了地窖里,并且用一堆树枝压在窖口。母亲的嘴唇打着颤,一连串地对他说,鬼子来了,可不敢出声。张小虎哆哆嗦嗦地藏在地窖里,明显地听到了鬼子的号叫,父亲的怒骂,还有母亲的呼喊。他双手抱头,咬着嘴唇,含着泪水。  那噩梦一样的半个时辰过去了,他从地窖里爬出来,一头栽倒。父
古人云:“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梁启超在书中谈到,人世间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有了责任,“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有人到一家公司应聘,经过交谈,老板觉得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因此,老板很客气地和他道别。那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时,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接着顺手拿起老
一  军训的第一天比我想象的累。我曾经会觉得军训最恐怖的地方是晒黑,但没想到这只是军训恐怖的表达方式之一,军训有一百种折磨你的方法。  比如宿舍和活动地点总是那么远。我每天走出宿舍踏上那条路都倍感沉重,出2个门,拐几个弯,从烈日当头走入树荫,上一座桥,途径一大片花田,偶遇到的连队,总让我想起“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遇见人山人海”。比如听讲座坐直了真的很累,我忽然发现就连挺直腰板也不是容易的事;而大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杰里·吉文斯,高中毕业做了监狱警察,并加入死刑犯行刑小组。他会根据犯人的体型调整电压强度和时间,倘若囚犯是小个子,就不能释放较多电流,否则会将犯人的身体烤熟。17年以来,吉文斯总共用电椅处死37名犯人,有25名由他实施注射死刑。62个人的名字和行刑细节,多年来吉文斯总是无法忘记,不知道在那些人里面,是否有蒙冤而死的。即将给第63名犯人厄尔执行死刑的遭遇,讓他彻底厌恶自己的职业。  
失去信仰,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那一代人在童年,像是一群好斗的狼,除了打架,没什么娱乐。摔跤比的是力气,拳脚比的是灵活,单挑只是争强好胜,并非有不共戴天之仇。打架不需要理由,甚至是伙伴们一怂恿就干上了。上午还是你死我活,下午却勾肩搭背回家,顺路还偷了邻村的甘蔗,你嚼一口,我嚼一口。规模最大的一次群架,发生在小学四年级,堂哥的鼻子被打歪,我吃了一脚跌入泥塘。校长勃然大怒,十多个衣衫凌乱的孩子,被罚头顶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其实每个人,都是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高晓松讲的那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为普通人
《风雨中忆萧红》是一篇怀念散文,有一些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而有内涵:“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失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止在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且还要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狭隘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丁
刘勰年轻时以文学见长,面对各方赞誉,让他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高的造诣,他觉得有必要检验一下。一次,他拿着自认为最满意的一篇文章,去拜访当时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想听听他的看法。  沈约虽然对刘勰早有耳闻,但当看到站在面前的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时,他粗略地将其作品扫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别着急,你还很年轻,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多加强历练吧!”尽管对方没有直接表达轻蔑之意,但刘勰分明看出了不屑。
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将加强对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他希望有1万亿美元用于恢復国家公路、桥梁、港口和其他公共交通系统,交通部可能成为内阁中的重要部门。2016年11月29日,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提名赵小兰出任美国交通部长,希望她为政府出谋划策。  出席参议院听证会时赵小兰承诺,如果总统提名获得通过,她将着手重新塑造美国的基础设施,提升美国的竞争力,改善美国人的生活质量
8 岁时,她在一次意外中受伤,从此再没能站起来,只能蹲着走路,双臂萎缩越来越没力气。然而,残酷的命运并没有就此罢手。不久,她的父亲被确诊为尿毒症,尽管全家举债救治,但父亲还是撒手人寰。父亲去世不久,母亲又被查出胃癌晚期,3个月后离开了她。那一年,她16岁,妹妹4 岁,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奶奶。  父母在世时,因为治病欠下了35000 元的债。母亲临终前,把债务账本交给她,气息奄奄地说:“人家敢借给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