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建立服务农民档案库、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技术试验示范3个方面总结了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84-01
  至2013年,粮食生产“十连增”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及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等因素的不断涌现,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今后一段时间每年约增加粮食需求1 000万t,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超过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生产的85%以上稻米作为口粮消费[1-2]。水稻丰歉直接关系到粮食丰歉,水稻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在耕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如何集成应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实现水稻丰产丰收,有效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懈探索的永恒课题[3]。
  绍兴市柯桥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宁绍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生长,水稻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截至2013年底,现有人口逾64.29万人,耕地面积逾1.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286.67 m2(远低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于人多地少,粮食产需缺口较大,粮地矛盾比较突出。
  通过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一是能够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有助促进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三是利于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四是积极促进水稻产量提高,利于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五是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科学集成及应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确保了粮食安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
  1 建立服务农民档案库
  在全区所辖镇(街道)范围内,遴选水稻产业种植规模在0.67 hm2以上、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种养水平及文化程度较高、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的农户并建立农民服务档案库,从中遴选和培育水稻产业科技示范户。由区、镇(街道)农技指导员与示范户结对,根据生产环节指导、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带头开展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热情帮助带动周边农户推广、应用及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履行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的义务,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2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聘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专技人员成为专家组成员(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和村农技推广员。建立健全县、镇、村、户四级组成的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深化完善水稻产业“专家组”(首席专家)—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农技推广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农技推广体系。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专家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建立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制订和完善业务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实行农民、主管部门、镇(街道)三方共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晋职晋级等结合。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拉开差距。保障技术服务体系的合理完善和有序运行,提升水稻产业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开展技术试验示范
  3.1 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
  根据当地农业工作实际和农民需求,推介发布水稻产业金早47、甬优12、秀水134、绍粳18、浙粳88、秀水09等早晚稻主导品种以及水稻双季双机插、农作制度创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单季晚稻“五改”、稻鸭生态共育以及农业生态循环等主推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3.2 建立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高产攻关
  以新品种引进为抓手,边试验边推广。早晚稻分别在有关乡镇落实新品种对比试验。把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作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抓紧抓实。
  探索新品种高产潜力及总结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和经验,有效提高水稻高产品种覆盖率和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设立高产攻关田,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质与高产兼顾、高产与高效并重,以达到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生产要求。设立区级水稻良种推广示范基地,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做到品种优质化、防病无害化、施
  肥配方化、稻米富硒化、栽培轻型化、作业机械化。通过新品种的试种对比,积累数据,为大面积种植、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3.3 组织进行现场观摩交流
  组织开展早、晚稻生产现场会及试验示范基地农户观摩会,发挥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村及农户提供技术交流推广平台。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带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水稻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3.4 强化配套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坚持“实用、实际、实效”,注重先进性和针对性。以《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水稻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技术》《晚稻高产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植保机械基础知识与科学使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农业投入物的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等为主要培训内容,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
  同时,根据培训内容、农事季节和水稻生产环节,做好、抓实培训“四结合”:一是外聘专家授课与学校专职教师上课相结合;二是集中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三是农技专家授课与“土专家”传经相结合;四是专家现场教学与农业视频教育(网上农业视频与自制农技推广专题片)相结合,运用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强化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高水稻产业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石庆华,潘晓华,黄英金.“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3):371-373.
  [2] 李长江,杜杰,王永强.浅谈阆中市水稻生产发展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29.
  [3] 程三六,朱德文,陈永生.加快稻作机械栽培技术集成创新[J].中国农机化,2007(5):72-75.
  [4] 曹其会.2012年池州市贵池区有机水稻种植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0-31.
其他文献
电能浪费比较严重,运行效率比较低则是目前在油田使用的抽油机设备的主要问题,尽管电机节能措施已经有不少,但是在抽油机上应用效果却不明显。本文对于抽油机电机采用 DTC (直接
摘要 概述了剑川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检测体系建设等对策,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对策;云南剑川  中图分类号 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
运用在田间进行相关试验的手段,对化肥与猪粪堆肥配合使用对水稻产量以及氮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运用猪粪堆肥配合化肥的施肥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水稻的果实粒
学生伤害案件名称以学生伤害事故为佳;该事故仅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形;侵权法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规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学生而不论其成年与否,学校
面对新闻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着力打造党报新闻精品,增强党报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是广大受众的需求,更是党报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