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对策探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学生形成优秀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初中生通常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生活、自我成长等方面经常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工作;对策
  前言: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繁琐等特点,而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开展有效的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积极主动的了解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对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疏导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一)依赖心理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依赖心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性的依赖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清晰的讲解,重点提出学习难点,致使学生缺乏自主钻研的精神。其次,期望班主任能够对学习重点进行详细的解题示范,便于自己后续学习,而大部分班主任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乐此不疲的为学生准备预习作业,课上忽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日益严重。
  (二)急躁心理
  大部分初中生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因此在解题时很容易出现马虎、大意的错误。首先,学生在审题时缺乏耐心,没有明确题干的要求就开始答题。其次,忽视题目中给出的必要条件,也没能在短时间内提取解题的知识点或公式。解题过程过于急躁,是初中生难以有效提升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也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通常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式,而这一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受到固定思维和习惯的影响,致使学习过程中形成惯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未来发展。
  (四)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说,课堂教学时学生之间的讨论经常是对比解题答案和最终分数,只有部分学生重视关注解题步骤和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这也是学生缺乏思维变式具体体现之一[1]。
  二、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尊重学生主体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尊重学生自身,重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性,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层面。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是做到一视同仁,不因任何客观或主观原因断定学生的好坏。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班级中不免出现一些性格较为活泼,甚至不愿服从班主任管理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予以正确的引导,用更多的耐心进行教育工作,发掘学生自身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二)理解学生心理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内容逐渐增多,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习惯等原因,跟不上初中教学节奏,致使成绩出现较大程度的落差。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优异,而进入初中后明显成绩下滑,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家长和教师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忽视学生心理实际情况,初中生又大多处于叛逆期,很多压力和心事不愿和家长分享,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更大,从而失去学习动力,逐渐沉迷于手机或网络游戏。针对这一类学生,班主任应该做到将心比心,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很多家长会采取较为极端的管理方式,而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对此,家长也应用耐心对学生进行疏导,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宽容。
  (三)引导学生心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生活的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工作,没能陪伴在学生身边。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由家中老人照顾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致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尤为突出。通过对相关情况和文献的了解,父母没能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对孩子造成终身的心理阴影。学生在家庭方面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引导,从而形成性格孤僻、学习不积极的不良情况。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应重视对这一类学生心理情况和家庭情况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一些生活问题,在学习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2]。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也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其动态心理。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做好防范工作,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重视探究其问题的根源,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疏导工作,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形成优秀的人生价值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明忠.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J].甘肃教育,2020(21):64.
  [2]陈凯,刘慧.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與实践[J].决策探索(下),2020(10):73-74.
  郭莹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鹿鸣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各个学校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农村初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阅读基础薄弱,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加上教学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单一,致使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处于尴尬的边缘化。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加重阅读方面,以及
期刊
中国糖尿病杂志和中国医院协会定于2009年3月18—22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八届全国内分泌科主任诊疗技能及管理暨糖尿病专题论坛”,学习期满授予国家Ⅰ类继教学分10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英语教育在我国高校中被广泛的开展和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外国语言,还能促进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知识的弘扬和传承,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但是,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往往发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本文将重点讲述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严格落实各项教学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本次研究分析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总结出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从而可以推动中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1.1专业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理解为教师在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风清新,通俗易懂的作品。  原作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们先来看百度百科的全文译读: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摘要:幼儿园一般为3岁到6岁之间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启蒙的教育机构,幼儿园中儿童们可以解放天性,交到朋友,初步地开始了解世界。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是一个孩子最快乐地学习阶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到知识”是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方针与政策,而在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中,区域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区域游戏活动对孩子们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将针对笔者自己的见解与分析,浅谈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主要栏目设有述评、专家论坛、临床热点话题、综述、论著、报道与交流、临床病例讨论、争鸣园地、短篇报道、新药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网上快讯、会议精粹等。
期刊
摘要:本文的优质课例来自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作者结合提问的相关理论,运用课堂观察及转写的方法,从提问的数量及类型、等待时间、提问方式、教师反馈、提问技巧五个方面来分析课例中的两位优秀教师在阅读课中的提问亮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提问前问题的设计、提问时的技巧、提问后的反馈三个方面归纳研究中获得的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策略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高中英语  
背景通过对大样本人群进行长期前瞻性随访,可获得体重指数(BMI)与总体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主要关系。方法对57项前瞻性研究中共894576例受试者的基线BMI和死亡率进行联合分析,受试者大多数来自西欧和北美[61%(n=541452)为男性,平均人组年龄为46岁(SD11),中位人组年为1979年(IQR1975-19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