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学研究;学生负担;
   形式;内容;要求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16—01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如何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教学研究的形式
  
  教学研究的形式至少有两种:一是独立思考;二是集体商讨。独立思考是备课和预习;集体商讨则是讲课和听课。集体商讨是吸收;独立思考则是消化。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集体商讨一般具有强制性,而独立思考却要靠自觉性。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集体商讨有时受时间、条件所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书之余自觉地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青年教师更需要认真研究每节课的最佳方案,寻求最佳教学方法,设计最佳习题。从某种意
  义上说,只有加重教师的负担,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教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凡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都应视为教学研究的内容。
  1. 从研究大纲入手。教学大纲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界定教学范围的唯一依据。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大纲要求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大纲为指导,加强针对性,减少随意性,少做无用功。
  2. 从研究教材入手。教材是经过国家教委统一审定的教科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只有熟悉它,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它。而要想熟悉它就必须认真研究每节、每章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3. 从研究习题入手。课后习题训练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习题、布置多少习题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有经验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少而精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对大量的外来题给予筛选、取舍、移植、改造,决不能完全“拿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多思考解题的方法,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
  4. 从研究考法入手。考试是对教学质量检测的手段之一,它表面上考的是学生,实质上考的却是教师,所以研究各类考试的特点也是教师的必做功课。如必备考试重在考查知识;而升学考试重在考查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对每次考试的新动向、新思路给予研究,以便及时校正教学侧重点。
  5. 从研究教师入手。在教学实践中,必然有一位或数位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影响着自己,并把他们当作研究的对象,研究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但是,对他人的东西不宜照搬,更不要模其“形”,要在研究他人、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三、教学研究的要求
  
  1. 要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献身教育事业,也才能不为外界所诱惑,潜心开展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2. 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的教研将是盲目的,甚至是违背科学的。有了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研究才能切准教学的脉搏,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创新,又符合教学规律,真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3. 要注重积累。要想在教学研究上取得成果,还要求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授课之中或授课之后,对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都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在日常的阅读中,与人交谈中,也会遇到一些与自己教学产生共鸣的东西,也应记录下来。
其他文献
陈云同志说过:我们做工作,“首先要学习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哲学的奥秘何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产生于惊奇感(wonder)。惊奇感通常在儿童身上产生,爱问“为什么?”等长大以后,他们对很多东西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