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勺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ei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

共选取150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其中勺型高血压组、非勺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各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采集及常规化验检查,B超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各组之间的心外膜脂肪厚度进行比较,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及最大约登指数得出心外膜脂肪厚度对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筛查阳性界值。

结果

与勺型高血压组比较,非勺型高血压组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升高[(6.30±0.94)mm vs (5.92±0.75)mm,P<0.05],与健康组比较,勺型高血压组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升高[(5.92±0.75)mm vs (5.50±0.13)mm,P<0.05],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线性相关(r=0.43,P<0.05),心外膜脂肪厚度诊断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筛查阳性界值为6.01 mm。

结论

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的存在密切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将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S-AASI的四分位数分为A组56例、B组64例、C组72例、D组53例,联合检测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胱抑素C(Cys C)和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出109例早期肾损害患者。比较各组特征,S-AASI与实验室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
胶原纤维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真皮干重的75%,主要类型为Ⅰ型和Ⅲ型胶原,80%是Ⅰ型胶原,15%是Ⅲ型胶原.胶原数量减少被认为是皮肤萎缩及皱纹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胶原的代谢及合成深受成纤维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可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因子来增加胶原数量,延缓皮肤衰老.我们就雌激素、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转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