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锁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l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友文家的孩子根根,昨天刚过完四岁生日,今天在家吵着肚子疼,刘友文夫妻俩立马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本以为是昨天吃撑着了,可想不到的是,检查出来的结果竟然是孩子胃的外壁上长了一个蚕豆粒大的肿瘤,需尽快做手术摘除。这个结果如晴天霹雳,把夫妻俩吓出一身冷汗,他们俩知道,这对孩子来说非同小可。
  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巨大的手术痛苦,医生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手术,并告知他们准备七八万元的手术费。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呀。多少钱都要治,但手头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他们犯愁了。
  夫妻俩把孩子抱回家,一夜之间,两人霜染鬓发,眼红泪干,平静下来后,两人绞尽脑汁筹钱,自己手中就1万元,其余只能借了。
  刘友文和妻子徐琴双方父母都去世了,又没有什么至亲,只有几个穷朋友,估计他们也拿不出多少钱。因为都是农民,农忙在家种地,农闲到城里打工,一年到头赚个三千五千的,除自己花销还要供孩子念书,都剩不下几个钱。但是不管怎样,和他们说说,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吧。三个朋友,把手里的积蓄几乎全部拿出来了,三家凑了1万多块钱,离七八万元还差得远呢。
  友文媳妇说:“你那个朋友叫王什么来着?以前你不是还接济过他吗?听说现在在市里做买卖,和他说说,看能借几个不?”这一提醒,友文忽然想起王晓民来,五年前,友文刚从部队复员回来,部队发了一笔复员安置费,王晓民跑来说要做生意,要向友文借点安置费做本钱,友文二话没说,借给他1000元,那时的1000元可顶现在不少钱呢,这一借就是三年。
  友文怀着满腔的希望坐车去了市内,找到了王晓民的店面,一进门,正好迎面碰上了王晓民。晓民笑盈盈地伸出两只手握住了友文的手,又让座,又泡茶,好不热情,一阵寒暄后,友文说明来意,当听到要借钱的时候,王晓民眉头一皱,手往大腿上一拍,脸上的笑容不见了,话却是这样说的:“嗨!你说你,早不说晚不说,昨天进货才把钱汇走,现在手头只有几个零钱,这不,儿子上大学还叫我汇钱,都没钱汇呢。老弟,大哥手里要是有钱的话,那还说什么,借个千儿八百的绝对没问题,当年我做生意没本钱,是你借钱给我,没有你的帮助,我哪有现在?”友文听他白话一通后,心想没门了,便站起来,没说话,没回头,径直走出门去,嘴里只嘟哝一句话:“人哪!这人哪!”
  钱没凑够,孩子的病耽误不得。夫妻俩一寻思,手头有这些钱,先住上院再说吧。
  友文觉得走投无路了,他暗暗下了决心,“卖器官!”他把这个想法和医院大夫说了,主治大夫说:“咱国家是不准许买卖人体器官的。”
  医院方面得知了友文的情况,诚心要帮助这个农村家庭,发动医院职工献爱心,为孩子募集了1万多元,并决定减免2万元的手术费。满打满算加起来有5.5万块钱。还差2万多块,夫妻俩几宿睡不着觉,熬得面黄肌瘦。夜里友文忽然想起在部队当兵时一起复员回来的战友崔士忠,但是多年没有来往,只听说他在本省的凤凰市住,具体地点不知道。友文第二天带着一线希望去找他,通过当地有关部门找到他家的住址,不巧的是崔士忠却不在,家里人又都不认识友文,友文只简单地说了孩子生病住院,就匆匆告辞了。
  友文感到无路可走,他再一次找到医院大夫说要卖血,又一次被医院拒绝。
  夫妻俩守在孩子身边,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女护士领进来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友文抬眼一看,是崔士忠,上前握住老战友的手,眼泪就流下来了。
  “听说你去我家,正赶上我出门不在,第二天回来我爱人对我说,你家孩子病了住院,我想,你一定是遇到困难了。”说着,他从怀兜内掏出两沓钱,放到友文手里,“哥别的忙帮不上,这是两万五千元,你先拿着,给孩子看病,要是不够你吱声,哥哥再想办法。”
  原来崔士忠料到,孩子生病住院肯定是缺钱了,而且现在看病的费用又高。他和媳妇说:“这忙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帮,我们是一个战壕出来的。”他把一台才买两个多月的“金杯”小货车卖了,凑了2.5万块钱就赶紧跑来了。
  医院院长说:“一个农民能凑这么多钱不容易,我们对此次手术一定会慎重,请省院儿科专家来指导。”
  两天后,根根做了手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但需要给孩子输200cc血,令所有人心疑的是,一向视孩子如珍宝的友文夫妇一怔,却说:“用医院血库里的血吧。”
  半个月后,孩子的身体完全恢复好了,和以前一样活蹦乱跳。看到孩子欢乐的笑容,友文夫妻俩心上压着的大石头被搬走了,终于守得云开日出、冰消雪化了。
  原来根根并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而是一对远行的援藏夫妻暂时寄养在友文家中的。
  根根父母的援藏期限即将结束,孩子就要见到亲生父母了,然而一个阴雨天,根根亲生父母单位的三位同志来到友文家,告诉他们:“根根的父母因为搭救遇到危险的藏胞,受伤后牺牲了。”他们交给友文夫妇一封根根母亲临终时写的短信、一本日记和8万块钱。
  友文夫妻俩为了抚育根根,已推迟了生育自己的孩子,现在遇到这种意外情况,是他们想不到的。把根根交给陌生人抚养,他们既不放心也舍不得,特别是他们看到根根母亲留下的那封字迹潦草的短信,看到日记中记下的他们援藏中做的事,友文的内心更流淌出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当天夜里夫妻俩决定,根根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生孩子以后再说。
  第二天早起,友文夫妻俩将友文爷爷留传下来的“连心锁”戴在根根脖颈上,根根用一双小手捧着“连心锁”,望着妈妈,笑了。
  (摘自《齐齐哈尔日报》2016年4月12日)
其他文献
由于工作繁忙,不少上班族会加班熬夜,忘记晚饭,当工作完成后,发现饥肠辘辘,难免会选择吃夜宵来补充体能,逐渐形成吃夜宵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常吃夜宵存在健康隐患。  常吃夜宵致胃癌  经过长期的病学研究发现,常吃夜宵易导致胃癌。日本学者栗田英男教授曾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  夜宵致胃癌的原因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2~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美国抗癌协会的调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0%是短寿者。但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郭兮恒同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应按照自己的年龄科学睡眠。  60岁以上老年人  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医认为,“积”为百病之源。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源于量变的积累,疾病也不例外。若体内的“垃圾”长期积蓄,不及时清除,必将带来健康隐患。  气积——伤肝  中医认为,气贵于流通。意思是说,若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气机失调,则会影响健康。日常生活中,唉声叹气、情绪失常、烦躁、焦虑、抑郁等都是“气积”的警告信号。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气上亢还会造成血压升高,容易使人晕厥、发病。  对策 运
一  怀孕8个月的时候,她打来电话,提出在我生寶宝期间,来照顾我和孩子。我本能是谢绝,说:“陈姨,这不合适。”“有什么不合适呢?”她的道理很朴实,“佳佳,总归是要找人的,与其找别人,不如我去。”感觉我还在犹豫,她小声问:“佳佳,你是不放心我?”我还能说什么?应允之后,开始收拾客房。  心里还是有一点别扭的,尽管这一两年,隔一小段时间,我会给她打个电话,或者她主动打过来寒暄几句,逢年过节,我会买点东
那些年走红的“大师”们  “神仙”李一现形记  道长李一,原名李军,重庆沙坪坝区人,出生于1969年9月13日,高中学历。曾任中缙云山绍龙观住持。因在网络上走红,成为了新一任“养生达人”。大谈养生、国学的他,不仅虚构弟子三万,更是号称身怀“驾驭220伏电”的绝技。但其利用电流断症、治癌的特别“医术”,引发了网友热议,也让医学专家强烈质疑,最终被方舟子微博揭露,网友在努力下找到了李一神话代表作之一的
风信子,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名字,便顿生好感。好灵动的名字——风的信使,带着飘渺和仙气。  风信子这种开花植物,我少时没有见过,据说这种花原产于南欧、非洲南部和亚细亚一带,荷兰栽培为最多,近年传入我国,是与郁金香一样有名贵身份的花。可郁金香不香,风信子花香浓度却很高,是一种极香的花。  那年,南瑞小区开满了一大坛红色与黄色交错的郁金香花,热烈而浪漫的海洋气息吸引了许多居民围观欣赏,久久不散。如果能看到
在一次创作笔会上,许多人正高谈阔论,侃侃而谈。一位男作者看到他旁边坐着一年轻女子,始终颔首微笑,聆听着别人的交流。于是,他忍不住地,用一种轻漫的语气问道:“小姐,你也是写小说的?”  女子侧过头,微笑道:“是的,我也是来参加笔会的。”  男作者说道:“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小姐共出版了几部小说?”  女子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我只出版了一部小说。”  那男作者听了,更显轻狂道:“噢,能告
午后,父亲打来一个电话:“元子,咱家的麦子熟了!”父亲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那喜悦,把我的记忆复苏。在这个金灿灿的季节,虽然还没有看到麦子的样子,但我仿佛已经闻到麦子的香气。  我的老家,在沂河北的一个小村庄。每年的端午节前后,田野上到处起伏着金黄的麦浪,弥漫着一种温馨的幽香,整个村庄就进入了麦收时节。麦收,是家里一年中的一件大事。  麦收的前一天下午,父亲就开始在水井旁磨镰刀了。“嚓嚓嚓”的声音很
帮人装鱼,摔成二级伤残  老彭是安乡县的一位渔业养殖户。去年3月,他有一批鲜鱼要出售,于是找到了老黄帮其销售。老黄是当地的一位鱼饲料经销商,不过他与老彭并无业务往来,但出于好意,接受了老彭的委托,帮其找到了老唐委托其组织人捕鱼;同时,老黄还联系到老刘将鱼运出去卖掉。  得到邀约,老唐组织了包括自己在内的8人捕鱼搬运队来捕鱼,老万也是其中之一。当年3月14日一大早,老唐和老万等8人一起在老彭家吃过早
童年的游戏里,让人痴迷的是滚铁环。那时的小男孩,无论串门、上街,随身都带着铁环。上学路上,很多学生滚着铁环去上学,放学时不少学生滚着铁环回家,浩浩荡荡的铁环大军形成蛟龙长蛇的阵势,发出哐啷哐啷的清脆响声,回荡在蓝天白云的村镇。  拥有一只铁环其实很简单,家中的旧木桶散了,桶上的铁箍是最好的现成货。也可以把一根粗铅丝弯成大圆圈,接头要做得紧密无痕,当然还需一根长柄,一端要弯出U形的钩子,有这样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