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民生经济增长点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事关“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优民生”的新兴业态,家政服务业是“小切口、大民生”的具体体现。家政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照护、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以满足家庭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近年来,家政服务业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行业细分日益深化,与新技术、新模式的结合日益紧密。近期,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7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对盐城市部分家政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举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一、盐城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盐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迅速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被激发出来,全市家政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政府日益重视发展家政服务业。盐城市各级政府将家政服务业纳入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并按规定兑现培训补贴。每季度举办家庭服务业专场招聘会,免费为相关企业招聘提供平台;定期组织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市级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每年举办全市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做优一批规范化、品牌化优质家政服务企业。
  从业企业数量与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盐城市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为934家,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其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约为4.34万人,获得职业能力证书的约为3.14万人。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家政服务的约2.31万人,从事养老服务的约1.47万人,育婴(月嫂)约1.38万人,病患陪护人约0.82万人。从行业收入来看,从事家政服务人员人均月收入为3600元左右,其中月嫂、育儿嫂、病患陪护员月收入在5000元至1元万之间。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家政服务供应趋向多样化、专业化。全市家政服务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物业管理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领域越来越宽,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
  二、盐城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从相关调查数据看,盐城市从事现代家政服务的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偏小。此外,和全国家政服务企业类似,盐城家政服务企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有效供给尚显不足。从统计数据来看,盐城现有各类家政服务机构近1千家,但整个行业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市场对家政服务日益增多且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全市家政服务没有形成品牌,缺乏公共宣传平台支撑,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找不到服务、不敢接受服务”,企业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目前,全市家政服务业主要从业人员88.6%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80后”新生代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20%,高中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仅占14.1%。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超过3/4的人员从业年限在4年以下。
  用户满意度仍然偏低。人口老龄化创造了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婴幼儿家政服务需求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虽然短期内骤增的需求导致家政服务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但市场在快速膨胀的同时也暴露出乱象丛生的问题。一方面,市场价格节节高升,如“金牌月嫂”月薪在8000元至1.5万元。另一方面,许多家政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化培训。简单劳务型的家政服务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的要求,客户付出高额服务费用却没有享受到较好的服务体验,导致家政服务市场满意度偏低。同时,知识技能型家政服务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也对家政服务业的专业性、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行业发展有待规范。从总体上看,全市家政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规范,市场鱼龙混杂,存在不少“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块牌子”就能开张营业的现象。街头广告、马路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屡见不鲜。从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机制看,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大部分家政服务员没有相应的人身保险、劳动保障,养老保险参保率约为55%,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14.4%。很多家政服务员在服务中受到的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而且存在着超时、超量劳动的现象。家政服务人员受歧视、遭虐待事件也时有发生,导致行业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三、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即“家政36条”),并围绕“提质”和“扩容”两个关键词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2020年3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并结合江苏实际提出7个方面28条落实措施。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政服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紧抓契机、乘势而上,强化组织联动,加强部门协作,推动全省家政行业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建设。
  合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家政服务业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企业收费过高,就无法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市场也难以发展;企业收费过低,又会造成“收不抵支”并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走出这种两难困境,需要发挥财政税收杠杆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在行业发展初期,对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培训等予以减免税收,同时将家政服务员健康体检纳入政府免费对象范围。通过减轻企业负担,为家政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经营良好、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家政服务企业,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其扩大规模,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成长。
  推进行业立法和标准化管理。家政服务业涉及20多类200多项服务内容,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建议借鉴山东、上海等兄弟省市经验,推进家政服务业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家政服务业相关标准,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制定出台与本地家政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大相关行业标准执行力度,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标准,指导家政服务企业规范化经营。建设智能服务和监督平台,设立统一的家庭服务电话呼叫和监督号码,利用平台电话、网络、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家庭、社区、家庭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家政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在行业交流、人才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有效开展工作。
  创新发展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带动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顺应大数据时代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潮流,促进家政服务业的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开发养老、医疗、清洁等家政服务业的人工智能产品,支持大型家政服务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建立服务网络。培大育强一批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推进家政服务业向高品质方向转变。
  提高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源于专业化的培训,家政服务业发展急需有较强服务意识和较高服务技能的专业人员。政府部门要把家政服务高级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纳入人才引进总体计划;支持各级各类家政服务机构落实家政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强现代家政服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保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评定等级等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职业技术学院优势,为家政服务企业培训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导师;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证书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
  鼓励家政企业跨界发展。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家政服务业属于微利行业,具有贴近消费者、受众广泛、熟悉家庭特殊需求等鲜明特征,并在产业链的延伸和跨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支持家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探索“家政服务+其他生活服务”“家政服務+生产服务业”“家政服务+产品”等多种形式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非家政行业从业者以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跨界到家政行业,推动家政服务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7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盐城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责任编辑:刘志刚
其他文献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这清晰地表明基层治理必须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但从当前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不利于基层治理效能的全面发挥。一些领域党的组织覆盖不全,有的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服务功
本文追溯西方美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唯心主义美学传统的相关论述,寻找英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休谟经验论美学观点的关联性。从阿尔斯拉诺夫批判的“颓废美学”入手,比较本雅明“闲逛者理论”的异同,围绕尧斯“接受美学”的产生对设计美学研究的影响作出了分析。文章最后围绕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到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脉络的研究,从不同理论向度对设计美学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现代性思考。
自2016年起,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根据统计法律法规和广东调查总队业务规范化标准,结合中山调查工作实际,汇编了《基层统计调查规范化管理手册》(以下简称“一本通”)。“一本通”涵盖全部专业的规范化标准、基层数据上报时间表等,既有原则规定,也有流程规范和各种表式要求,全部以表格形式呈现,清楚明晰,可操作性强。近五年来,每年根据总队关于数据质量管理的工作规范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各项操作细则,以“一通八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