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以及中医体质与病情严重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日间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HS患者106例进行基本信息表、中医体质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病等)信息、记录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报告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计算中医体质类型和ESS分值.对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OSAHS病情分
【机 构】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 北京 10070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 北京 10070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以及中医体质与病情严重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日间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HS患者106例进行基本信息表、中医体质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病等)信息、记录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报告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计算中医体质类型和ESS分值.对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OSAHS病情分度、BMI分级及与ESS分值差异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106例患者中超重及肥胖者88例,身体质量指数与病情分度呈正相关(r=0.220,P=0.024).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22例占20.8%,偏颇体质84例占79.3%,偏颇体质中单一偏颇体质18例,兼夹偏颇体质66例.每种体质在84例兼夹偏颇体质患者中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痰湿质(42例),气虚质(42例),阴虚质(32例),湿热质(31例).兼夹体质按两种偏颇体质共现计算频次,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痰湿质+气虚质(28次),痰湿+湿热(20次),痰湿+阴虚(17次),气虚+湿热(17次).仅痰湿质在不同病情分度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病情分度相关(r=0.282,P=0.003).痰湿质、血瘀质BMI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等级越高,痰湿质人数越多(r=0.314,P=0.04).各体质类型E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肥胖,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位居前4位的是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兼夹体质中痰湿质兼气虚质最多,重度OSAHS患者以痰湿质为主,痰湿质与超重程度和OSAH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比评估5个模型的性能,优选证候要素“气虚”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 从前期构建的证候要素-症状数据表中筛选与“气虚”有关的症状后,依据特征筛选出排序前15的症状.按照7∶3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进行重新采样.分别以最佳参数构建5个机器学习模型(CART决策树、随机森林、K近邻、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以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结果 15个关键症状包括疲乏,舌淡,神疲,脉弱,气短,自汗,食欲不振,脉细弱,懒言,苔白,便溏,苔薄,心悸,头晕,脉虚.基于随机森林
目的 研究芝斛方对气阴两虚证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益气养阴功效,揭示气阴两虚证实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脉颗粒组(5 g/kg)、芝斛方低剂量组(1.33 g/kg)、芝斛方高剂量组(2.67 g/kg);采用单日限制饮食、双日负重力竭游泳,并于第16天开始连续灌胃左甲状腺素钠片(150μg/kg)14 d的方式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药液,连续给药30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测试小鼠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检测小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碘
目的 探讨升阳散火汤及其拆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小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升阳散火汤组、及其拆方的补虚组和升阳散郁组,采用复合应激因素复制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于实验第15天开始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升阳散火汤组(2.73 g/kg)、升阳散郁组(1.57 g/kg)、补虚组(1.16 g/kg)给予相应的药物和剂量灌胃,期间造模不间断,连续灌胃30 d.分别于实验第15、30、45天,以体质量变化、力竭游泳、悬尾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实验第45天后采集
目的 探索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候要素临床演变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53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第1、3、5、7、14天中医证候要素、临床常见客观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信息,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第1天各证候要素发生率从高到低:内风>痰湿>血瘀>内火>气虚>阴虚;第3天证候要素发生率:痰湿>血瘀>内火>气虚>内风>阴虚;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