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病人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j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持续腰穿外引流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2007年收治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9~65岁。经蝶窦行垂体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者8例,后颅凹肿瘤术后切口漏者5例,幕上半球肿瘤切除后伴硬脑膜下积液或水囊肿者5例,术后颅内感染者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5例。
  腰穿置管方法: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mm的细塑料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1针,将塑料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接于盛留脑脊液的容器即可。
  
  结 果
  脑脊液鼻漏 8例,置管6天,每日平均引流量280ml,治愈7例;切口漏5例,置管4天,每日平均引流量240ml,治愈5例;硬膜下积液5例,置管6天,每日平均引流量180ml,治愈5例;颅内感染8例,置管5天,每日平均引流量160ml,治愈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置管4天,每日平均引流量140ml,治愈5例。
  
  护 理
  在持续腰穿外引流(LCDF)治疗过程中,病人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
  严格控制流速:LCDF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瓶应置于床下,低于创口部位[1],我们的实践经验引流瓶15~20cm为宜。在护理上注意以下几点:①改变体位、头部高度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②保持引流通畅,见引流状态良好,方可离去。
  预防引流感染:①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②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情况。③引流装置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3次[1]。④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⑤更换引流瓶、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⑥每日更换引流瓶时,留取少量引流液标本做脑脊液检查,或送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及时拔管: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记数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拔管后除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讨 论
  通过持续外引流,加速脑脊液的循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感染性脑脊液,有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变的治愈。若系脑脊液外漏,则在持续引流多量脑脊液颅内压偏低的前提下,其漏口才能有粘附愈合的机会和条件。本组并发症在利用LCDF后,配合其他处理,获得了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关宪生,译.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5.
其他文献
在SLED的温度控制系统中,以计算机设定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温度,通过USB实现PC机与目标板之间的通信,针对半导体制冷器(TEC)的驱动特性,设计了基于MSP430单片机脉宽调制(PWM)、比例积分
在傅抱石众多的中国画作品中,有一大部分是于写生途中所画,这些画作肯定不是对景实写,而是回到驻地后即刻进行的“创作”。但是,这些作品以现代中国绘画的范畴观之,无疑是“应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