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舞动疗法:实践模式与程序指引

来源 :社会工作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通过分析肢体语言协助服务对象释放情绪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舞动疗法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不仅具有本土文化、专业理论与实证服务的基础,更有学科跨界的创意空间。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既可以采用独舞模式、团体舞模式和社区舞模式,也可以采取编排式、即兴式和半开放式开展舞动治疗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参考风格编排、肢体酝酿、动作激发、主题舞动、交流领悟和总结谢幕等六个程序指引,以拓展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舞动疗法的创新。面向未来实践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舞动疗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评估适用的服务对象,控制运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复杂和多面性的,其核心是政治文化,体现为独具特色的道德政治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它既有极权专制的遗产,也有民主善治的基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借鉴西方治理经验和治理理论的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的文化根源上寻找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政治智慧、“亲民惠民”的民本主义传统契合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合法性、有效性、民主性、透明性和责任性等理念,挖掘和发现其积极基因,能够为现代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和古老的智力资源.同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在保有传统思想精髓
自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提出改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要求以来,我国社会服务高速发展,其评估问题愈益引起重视。不同于国际社会服务项目的评估实践,我国当前的主流评估方式是鉴定性评估。在从国际视野分析鉴定性评估在评估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当前国际项目评估经验性和循证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继续借鉴鉴定性评估方式加强社会服务项目的准入性管理的同时,当前尤其要加大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循证性评估,提升评估在社会服务项目成效评价中的作用。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了寻求民族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积极争取革命援助,为中国革命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外来干涉,积极支持广大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扩大中国外交空间,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全方位外交,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环境;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回顾中国
新时代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坚守“就业优先”理念的同时,承担起“健康优先”治理的使命,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中的卫生健康矛盾,这在实践进路上有其逻辑必然性。我国当前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在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与经济和健康交融后所呈现出的未富先老、寿而不康、未老先衰等典型人口学特征,要求将“健康优先”嵌入劳动关系的构建中。与此同时,多发性疾病引致的各种经济社会负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卫生健康服务的矛盾,则为以“健康优先”突破健康困境,助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深度应用,在丰富全球治理体系和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同时,也对全球治理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面临拥有数据和算法技术优势的巨型企业主导全球治理秩序、拥有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滞后国家实施技术霸权、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及其异化可能带来的全球治理失序以及未来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颠覆由人类所主导的全球治理秩序等风险.对此,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从构建人类数据命运共同体、人类算法命运共同体、各国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异化或失控所引发的全
劳动模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模范作用的理论概述起源于延安时期,其作用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等各个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劳动模范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在加强劳模管理制度建设,宣传劳模、弘扬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等方面做好工作。
在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回应儿童福利专业化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专业方向所占比例偏少,专业课程结构单一,专业方向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课程的系统性不足且培养内容未有清晰的能力取向.能力为本的教育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设立教育标准,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将其应用于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需要构建本土化的课程能力体系、促进课程改革、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我国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转型还需跨部门合作.
期刊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的“传输者”,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对社会工作发展的目标任务、价值体系与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贵阳市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地调查,发现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社会工作发展存在以行政规制和人才流失为主要表征的内外结构困境,深深制约着社会工作行业的纵向延伸,应从专业话语体系建构、专业形象形塑等层面建设专业自主性,可通过教育与实践衔接探索、专业领域深挖等方式来进行专业提升,多措并举探寻社会工作发展结构困境的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