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双侧隐睾患者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病案报道及文献回顾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1例双侧隐睾患者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双侧隐睾患者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观察。结果:显微镜下,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呈巢状,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胞界清楚,胞质丰富透亮,核大规则,核分裂像可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PLAP(++)、CD117(+),CIM3和CIM5RO淋巴细胞表达阳性,不表达CK(-)、EMA(-)、Vimentin(-)、CHA(-)、S
其他文献
对我院1999~2006年收集的3例单侧卵巢囊肿合并良性囊性畸胎瘤病例的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6~30岁,其中未婚2例,已婚1例.前2例因急腹症就诊.临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极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显示肿瘤的代谢、增生、乏氧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14例单纯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单放组),21例在常规放射治疗后化疗(序贯组),15例在常规照射40Gy后行三
目的:研究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患者血清中IGF-Ⅱ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例大肠癌患者、33例大肠腺瘤患者(其中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