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太原晋祠的大门正中,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行书匾额——晋祠。字体刚劲有力,飘洒隽逸,这是陈毅同志当年来晋祠视察时所留的墨宝。
1959年5月,祠内鲜花盛开,古木参天,泉水淙淙,殿阁巍峨,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陈毅同志来到晋祠视察。进入晋祠后,他在唐碑前驻足细看,并对随同人员说:“这是个稀世珍宝呀,全国唯此一通。”他走到壁间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石刻画像跟前时,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应当历史地看问题,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嘛!”走出贞观宝翰亭后,陈毅同志又谦逊地跟身旁的两位山西同志说:“我刚才说的话,不一定对,对历史,我这个人也是一知半解。”一位同志接着说:“听说陈老总对历史是很有研究的呀!”陈毅忙说:“要不得,要不得,要说研究历史,郭老才是专家(指郭沫若同志),他是历史学权威,可惜他没来。”离开贞观宝翰亭,陈毅同志向圣母殿走去。每到一处,他不但仔细听讲解员介绍,还提出一些问题。当来到难老泉亭时,他反复吟诵着说明牌上宋代诗人范仲淹的诗句:“千家灌禾稻,满目江乡天,皆如晋祠下,生命无旱年。”然后,又详细询问晋祠的水流量和灌溉面积情况,以及晋祠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等等。接着又观赏了“唐槐”、“隋槐”、“千年周柏”等珍稀古树,并建议说:“古树也是文物,晋祠古树很有特色,文物单位应该像保护建筑一样保护它。”
陈毅同志在晋祠逗留了几日,不仅游览了晋祠胜景,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于5月22日写下了《游晋祠》一诗:
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
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帝王兴废长己矣,人民世纪金不换。
请君凭栏听黄鹂,请君细数春来燕。
请君随流望菽麦,请君再看大修建。
陈毅同志的《游晋祠》诗,40多年来为中外游人转辗传抄。元帅热爱祖国河山、体察明情、为民分忧之心如难老泉水晶莹碧透,日夜奔流。
(责编 张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