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空间分异与分层协同分区——以湖北宜城市为例

来源 :资源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具有典型的地域分异性和空间关联性特征,是分类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基于理论潜力、意愿潜力和现实潜力3个层次,深入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内在逻辑关系,运用空间组合分析和耦合度模型,提出一种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分层协同分区方法,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揭示3类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的分异特征和耦合关系,识别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分区类型及其优化方向。结果表明:(1)宜城市农村宅基地退出理论潜力分布广泛,意愿潜力和现实潜力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特征,外出务工人数占比是影响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潜力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安庆市松材线虫病防控现状,从感病树种分布、责任压实、普查监测和疫木除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建立健全网格管理闭环运行机制、重点把控疫木处理管控环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营造复层林和针阔混交林等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维护森林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新的资源节约型技术在农户群体中的扩散是中国农业转向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具备有限知识的农户在采纳资源节约型技术过程中势必受到其社会网络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有限知识农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与再利用是新时代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运用Citespace工具和文献归纳法,系统梳理宅基地退出与再利用研究热点及发展脉络并剖析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结果表明:(1)伴随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空心化,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研究成为热点,并逐步转向对两者关系及退出满意度的分析;退出机制与模式是宅基地退出研究的核心,当前研究构建了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提炼了典型地区宅基地退出模式及其特征与成效;宅基地有
本文在摸清铜陵市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全市各种湿地类型,以及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并结合当前铜陵市湿地面临的威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对策。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
本文详细介绍了郎溪县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现状及一些创新做法,分享了取得的经验,并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旨在为当前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提供借鉴,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向纵深发展。
本文总结了来安县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成效,分析了全县在实施和创建中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持续做好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的对策,旨在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县“创森”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
农村宅基地退出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科学设计宅基地退出模式并有效识别其运行机制,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城乡要素配置的重要支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利用系统理
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城乡人地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科学设定政策目标、合理配置政策工具是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关键内容。基于文本分析视角,以浙江义乌、湖北宜城、山东禹城、宁夏平罗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案例区,展开县域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工具与实践比较分析,并结合地方特色探究案例区宅基地退出政策的适应性,总结其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政策工具选择差异较大,义乌市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禹城市、宜城市和平罗县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2)各地政策目标存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