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探析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愤怒是由于对某人的价值、信念、权利有侵害或与之相矛盾而激发的一种强烈而不舒适的情绪反应。它是一种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幼儿园中的师源性伤害事件之所以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幼儿园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还会影响师幼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拟从理情行为疗法的ABC理论这一全新视角。分析幼儿园教师的愤怒情绪,进而提出帮助教师控制或避免愤怒情绪的方法。
  一、ABC理论的阐释
  在理情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ov,简称REBT)的ABC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s)代表在人们生活中的诱发性事件。B(Beliefs)代表人们对于这些诱发性事件的想法,C(Consequences)是指信念产生的情绪或行为上的结果。以往人们总是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是理情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艾里斯却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A。而是B,即人们对于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和看法。因此,ABC理论认为外在的诱发性事件是引起愤怒情绪的间接原因,个体对于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愤怒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产生愤怒情绪,主要原因是自己选择这么做。
  艾里斯将个体的信念(B)分为合理信念(rational beliefs)和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合理信念是指帮助个体实现其最重要的目标的认识、想法和理念;不合理信念是指破坏或阻止个体自我发展的信念,它是僵化的、偏激的,通常也是不合逻辑的、荒谬的,它与现实不相符并会阻碍个体达成目标。艾里斯还提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如,“我必须做得很好,并且获得他人的认同”,“这个社会必须是公平的”,等等。理情行为疗法的学者将不合理信念划分为四种: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低的耐挫力和价值贬损。
  二、引起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原因
  艾里斯认为C(认识、情绪和行为上的结果)是A和B相互作用的结果。A几乎总是显著影响或影响C,但并不完全导致C——因为人类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环境中的诱发因素做出反应。当C为情绪困扰(如:愤怒情绪)时,B通常更为直接地引起C。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产生就是诱发性事件A和不合理信念(iBs)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愤怒情绪的诱发性事件
  Mabel等人总结了10种引发愤怒情绪的外在诱因。包括:他人有意的破坏行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人的偏见:被人误解为不诚实的人:自尊受到威胁:重要他人的忽视或受伤害:由于他人的过失使自己受到伤害:他人的自私以及不关心其他人的态度:受到语言或身体攻击:成为无辜的牺牲者。根据Mabel的总结,笔者将引发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发性事件A从生活上和工作上进行分类。首先,“学生是幼儿园教师情绪起伏的直接催化剂”同,幼儿往往会成为引发教师愤怒情绪的外在诱因。幼儿的气质类型不同,对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发作用也不尽相同。一项研究表明。“较低的负情绪、较少的缺乏任务坚持性、较低活动水平和较少的冲动行为容易引发教师的积极态度,而高负情绪、高冲动性水平、高缺乏任务坚持性会引起教师的消极态度”,更可能会诱发教师产生愤怒情绪。因而,经常哭闹、容易分心、不受约束的幼儿更易使教师产生愤怒情绪。其次,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主要形式是主体之间的诚实对话,强调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在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园长、同事、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以获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沟通不畅无法取得共识,园长、同事以及家长也会成为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因。大量研究显示,幼儿园教师管理中缺乏人性化和民主化。公办幼儿园出现“领导无权,集体决议”的局面,园长采用消极民主领导作风。在面对资历较老的教师时迫于压力,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处理,对于年轻的教师缺乏公平性;民办幼儿园则出现“园长一人说了算”的独裁局面,园长采用专制性管理作风,阁教师没有发言权。即使面对园长不合理的决定也要依言行事等,易诱发教师的愤怒情绪。除此之外,家长对教师的不尊重、不理解,同事对教师的消极对待都构成了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发因素。另外,由于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她们背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需要关心婚姻危机、情感问题、子女教育等生活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其愤怒情绪的诱发源。
  (二)幼儿园教师的不合理信念
  ABC理论指出愤怒情绪的产生除了诱发性事件A,更重要的是不合理信念(iBs)的作用。在REBT的学者对不合理信念的划分中,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认为某一事物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僵化的信念。这一不合理信念常常有“must(必须)”“should(应该)”这类词语。艾里斯认为在所有的不合理信念中,绝对化要求是心理以及情绪困扰的最主要的原因:糟糕至极的信念是个体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百分之百的糟糕与可怕。是一种灭顶之灾,它源自“没有哪件事情比这件更糟糕”的绝对化要求:低的耐挫能力是由没有“比这件事情更令人受挫、不舒服”的绝对化要求引起的,人们通常抱有“如果这个挫折继续存在,那么我将会崩溃或死亡”这一偏激想法,它往往会导致个体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价值贬损来自于人和事物必须符合个体的期待这一绝对化信念,当某一件事情没有成功时,便认为自己是一个“废物”“失败者”而对自己发怒。或是产生自卑感,严重者还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依据REBT学者对不合理信念的分类,笔者对促使幼儿园教师产生愤怒情绪的不合理信念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见表一。
  三、减少愤怒情绪的基本步骤与策略
  REBT的ABC理论认为,幼儿园教师的愤怒情绪主要是由其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而REBT就是帮助幼儿园教师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通过信念的改变来减少其愤怒情绪。   (一)引导教师澄清不合理的信念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帮助幼儿园教师明白其愤怒情绪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而不是他们认为的诱发性因素,如:幼儿的淘气、调皮。接着,引导幼儿园教师寻找出自身不合理的信念。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帮助他们探寻,如:当你发怒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信念进行分析,寻找出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挖掘藏在信念背后的绝对化要求、糟糕之极、低的耐挫力和价值贬损。
  (二)用合理信念逐步取代不合理信念
  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澄清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驳斥”这一认知技巧来帮助他们挑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从而帮助他们用合理的信念来代替原有的不合理信念,让幼儿园教师学会理性思维,减少他们的愤怒情绪。驳斥(Disputing)是在幼儿园教师熟悉ABC模式的基础上,让他们辨认、思考,最后取代他们产生愤怒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在与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时。我们可以通过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提问方法。质疑式是直截了当地向幼儿园教师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夸张式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逻辑、不现实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2000年,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林某在上课时有两名幼儿一直在争夺玩具,林某多次训斥,他们仍不改正,林某一怒之下,拿剪刀剪去了一名幼儿的食指,酿成惨剧。林某之所以愤怒,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存在一个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即幼儿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一点都不能违背教师的意愿。当我们遇到像林某这样存在有上述绝对化要求的幼儿同教师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质疑式提问,针对她的这一不合理信念直接进行发问,如:幼儿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他们有没有自己的主体性?等等。我们也可以进行夸张式提问:世界上所有的幼儿都必须是听话的乖孩子吗?若所有的幼儿都是听话的乖孩子,世界上还需要这么多幼儿园教师吗?通过夸张式的提问,使幼儿园教师感到自己想法的幼稚可笑和不合理性。
  在驳斥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园教师的主动思维,促使他们自觉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并自觉放弃。不能急功近利、咄咄逼人,迫不及待地把所谓合理的认知强加给幼儿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暂时接受了一套“合理的价值体系”,而事实上却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口服心不服”。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使幼儿园教师掌握ABC理论,更不能使他们将ABC理论用于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帮助自己减少愤怒情绪以及其他的负面情绪。
  在使用ABC理论帮助幼儿园教师消除愤怒情绪的过程中,除了驳斥(Disputing)之外,还有认知作业、劝服他人等认知技巧,以及辅助、增强认知干预的情绪/经验技术、行为技术。其中,情绪/经验技术中的理情心像(Rational Emotive Imagery,简称REI)可以有效地辅助幼儿园教师的认知干预,转化其愤怒情绪。REI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在易诱发愤怒情绪的情景中,能够有比较合理健康的负面情绪。REI让幼儿园教师通过自己的体验。找到对他自己最信服的自我告知和因应机制,让他们勤加练习,使其在各种诱发不健康负面情绪的情境中,都能够运用REI控制自己的情绪。REI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我们让幼儿园教师分析她的愤怒情绪是否属于健康的负面情绪,她想拥有怎样的健康情绪。将其希望拥有的健康情绪定为目标。然后,请幼儿园教师轻轻闭上眼睛,通过回想将自己带到引发自己愤怒情绪的情境中。在她完全融入当时的情境和愤怒情绪后,让她将注意力集中在转化愤怒情绪上,使它变成她想拥有的健康情绪。最后,当转化成功后,再请她慢慢回到现实,睁开眼睛。我们要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接着问她是如何转化愤怒情绪的,我们要注意探索她是如何帮助情绪变得更健康,不再沉溺于愤怒情绪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园教师减少自己的愤怒情绪,我们可以要求其连续一个月用理情心像做练习,直到她们熟能生巧,自然转化自己的愤怒情绪。
  (三)用健康情绪取代不健康情绪
  通过驳斥(Disputing)以及其他的辅助技术,ABC理论让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他们用全新而健康的负面情绪取代之前的愤怒情绪,取得新的哲学观以及良好的效果(Effective)。这就是1968年纽约的REI研究所成立心理治疗室时,在原来ABC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的D和E,加入这两个字母后,REBT的理论模型从ABC发展为ABCDE。即让幼儿园教师了解到其之所以有愤怒情绪,困扰他的不只是诱发性事件,还有他对事件所持的想法,这是其主要原因。若要转化这些不合理信念,则需要不断地去驳斥这些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以减少愤怒情绪,取得有效而理性的哲学观。幼儿园教师可以将新的有效的哲学观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使自己获得全新而健康的情绪以及积极的行为。
其他文献
【案例】张某是红太阳幼儿园的园长,2013年7月张某编著出版了《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宝典》一书。该园美术教师李某看到此书后发现,该书共有88篇美术活动教案,其中有26篇美术活动教案曾是自己上交给幼儿园的教案。李某认为张某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遂要求张某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张某认为李某的教案自上交幼儿园后,自己作为幼儿园的法人有权管理和使用,不存在侵权。  【问题一】教案是职务作品吗?  职务作品,是指
儿童博物馆是专为孩子设计,让他们通过玩耍和探索进行学习的地方。在儿童博物馆,你能看到婴儿和学步儿在专门的展厅里爬行、玩积木或吹泡泡,大一点的孩子学习怎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玩拼图过家家、学习搭配科学营养餐,学龄儿童可以接触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了解地球历史、完成生物实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培养社会责任感,等等。  据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hild
谈到阅读区,浮于脑海的尽是一副无人问津的景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怎样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这学期对阅读区提出的一些思考。我们从《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上学到了阅读区的基本结构与呈现方式,加之我们自己的一点想法,于是,阅读区准备搬家了!  环创改造,幼儿乐读  阅读区应该安排在教室里比较安静的地方。我们选择靠门10平方米左右的隔间,三面围墙,有一扇大窗,并给白墙
日前,江苏省盐城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提出,该市将从现在起全面推动公办幼儿园独立办学,加快实现全市所有公办幼儿园编制、核算、管理“三独立”。  盐城市编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机构编制、财政、教育等部门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结构,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对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及时办理事业单位设立审批手续,妥善处理隶属小学的公办园资产归属、人员性质和债
毋庸讳言,以游戏为主要元素的区域活动由于尊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因而成为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空间。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游戏设计上采取了“闯关”策略,由于该策略具有易于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易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特点,因而在不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被广为使用。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在闯关游戏的实施上,由于不少教师只看重游戏的形式,忽略了游戏的本真追求,其结果是偏离了设计的初衷,因而也就
近日,有媒体面向全国高校998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83%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同时,在购买产品时有41.42%的学生会优先考虑国货。  时间退回到20年前,你眼里的国货是什么样的?百雀羚应该是黄蓝包装,冬天出门前怕冻着脸扭开盖子抹一抹;马应龙是中国知名的医药老字号,主打产品是痔疮膏……  没想到20年过去了,原本遗忘在角落里的国货重新火了起来:李宁在20
每次新的五年伊始,管理者们都要思考制定幼儿园新的五年规划。作为已经历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四个规划制定的老园长,我不仅思考我园“十三五”规划应该怎样制定,更在思考怎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能引领幼儿园不断走向更高水平。  首先,寻找“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点。  一个好规划应该有其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落脚点。  基本点之一: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发展幼
我国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主题活动课程的基础上,融进了以世界节庆活动为载体的世界小公民教育,让幼儿在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主建构、自主体验中从小培养全球化的观念,树立世界意识,做一个自信、友爱、环保、独立、快乐的世界小公民。  一、我的节日我做主——让幼儿参与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设计由教师根据教和学的需要设计。而从学的层面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学什么”“怎
舞蹈作为艺术的形式之一,它能促进幼儿肢体动作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协调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体形和体态,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观察当前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活动,不难发现几种现象:一是教师将事先编排好的舞蹈教给幼儿,幼儿在既定的流程下机械、反复、被动地模仿;二是教师担心“理念落实”的偏差,在课程审议中减少了舞蹈集体教学,使得幼儿鲜少有机会接受集体舞蹈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笔者以大班舞蹈活动“我们一起跳舞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各有优势,我们尝试将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巧嫁”于集体教育活动之中,使它们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方法上形成互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形式上的结合    集体教育活动往往为幼儿提供单一的、缺乏层次性的、内容不够丰富的“一统式”环境模式,致使幼儿的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我们曾观摩过一节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使这张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