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共形天线阵多基线联合测角及最优布阵设计

来源 :火控雷达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主被动复合反辐射制导中的被动非均匀共形天线阵方位俯仰二维测角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基线联合测角方法,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均匀共形天线阵最优布阵设计方法.首先,针对非均匀布阵情况,通过几何建模和推导分析,将只能完成一维测角的传统干涉仪推广为能完成方位俯仰二维测角的双基线联合干涉仪;其次,针对测角模糊问题,提出了多基线联合解模糊算法,该算法通过求解一个最小化问题完成二维测角解模糊;最后,提出了一种非均匀最优布阵评价准则和最优布阵选择方法,通过基于超算并行平台的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以某组合压气机的高进口马赫数径向扩压器为研究对象,调整中弧线分布和展向积叠方式,实现了径向扩压器三维叶片设计,提升了组合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数值计算表明,与直叶片方案相比,三维叶片方案的堵点流量基本不变、设计点恢复系数提高1.1%,峰值恢复系数提高0.4%;轴流离心组合压气机的峰值效率提升0.2%,喘振裕度由15.8%提升至17.3%.与直叶片方案相比,三维叶片方案更能适应离心叶轮出口流场;根部迎角增大和尖部迎角减小;根部叶盆前缘由于负迎角导致的局部高马赫数区域得到消除,叶盆侧通道内的分离范围明显减小;叶中
为研究湍流度对低雷诺数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经过风洞试验验证的基于γ-(Reθt)转捩模型的RANS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典型低雷诺数翼型E387,选取不同雷诺数/湍流度状态开展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湍流度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且规律较为复杂.高湍流度可以在一定状态下使升阻比大幅提升,显著改善低雷诺数翼型的气动性能.失速前小迎角时通常受低雷诺数流动特有的层流分离泡结构影响,大迎角失速后主要受后缘分离影响,气动规律的复杂性与这两种主导因素受湍流度影响后的演化与转换密切相关.低雷诺数/高湍流度和高雷诺
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热压罐固化成形过程中,温度场和固化度场的均匀性对残余应力和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厚度较大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流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同时热压罐空气热流场和模具温度场也会对复合材料结构内部的温度场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同时考虑固化动力学模型、热传导模型、残余应力模型、流动压实模型、热压罐热流场以及模具温度场,建立了复合材料热压罐热流固多物理场解耦求解模型;在多个时变参数影响下,分析了大厚度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热压罐固化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固化度场、温度场以及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
停场过夜航班机位分配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大型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是机位资源供给难以满足停场过夜航班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部分航班溢出,机位分配管理难度极大增加;二是我国大型机场近机位比例普遍较低,导致分配至远机位的停场过夜航班比例较高,航班靠桥率明显偏低.目前,针对机位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但对于停场过夜航班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以停场过夜航班机位分配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航班与航班拖曳方式,建立了航班靠桥率和旅客过桥率最大化的0-1整数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简化约束条件和缩紧约束界限,有效解决
基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油箱惰化空气预处理系统性能仿真模型,建立了飞机飞行状态参数模型,通过改变换热器换热效率、涡轮流量等参数对系统进行动态优化仿真分析,得到了适用于全飞行剖面的性能模型,保证空气预处理系统在飞机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等所有飞行阶段,出口温度能够控制在75℃±5℃温度范围内.基于仿真模型,对控制模型的PID参数进行优化,提升了系统出口温度调节的收敛速度.提出的仿真分析方法对空气预处理系统的参数分配及控制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美国近70年来空基发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分别从空射弹道导弹、空射运载火箭、空射飞行器三个方向总结了空基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从应用场景与发射成本角度出发,分析了空射弹道导弹、空射运载火箭、空射飞行器三种应用方式的发展前景与关键问题.分析了不同类型载机平台的特点,以及新研双机身载机平台的优势.最后,对我国未来空基发射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探讨了空气进气畸变指数对双水平进气布局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性能影响.由于在不同工作姿态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流场结构不同,设计对应不同进气道流场结构的空气进气畸变模拟装置.根据进气畸变图谱形状和畸变指数两个重要因素进行方案设计,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空气畸变图谱、进气堵塞比的补燃室掺混燃烧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工况,随着堵塞比的增大,补燃室的总压恢复系数呈现出先小幅减小后快速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畸变图谱下,随着堵塞比的增大,补燃室温升效率基本呈现先小幅减小后增
以推动通用航空发展为背景,对新FAR-23部重组工作开展研究.分析了新FAR-23部重组工作的重组背景、安全目标、分级分类要求、新规章的组织架构和编号规则,以及ASTM F44标准的编制过程,为中国民用航空局跟进CCAR-23部的重组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建议中国民用航空局后续密切关注FAR-23部重组及ASTM F44标准的发展动向,并加强工业方和民航局在未来23部适航标准编制中的交流.另外,依据我国对于新能源的大量投入以及对于通航产业对电动飞机的研究近况,建议在新的23部适航规章中适当增加对电动飞机补充要
航天器零部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自动化装配难以保证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柔顺的接触力控制.为充分发挥人的知识决策和机器人的力量精度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和导纳控制的加权混合控制策略,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根据环境刚度以及期望性能调节阻抗控制和导纳控制的相对权重,协调阻抗和导纳控制的混合控制效果.试验表明,混合控制算法控制性能良好,运动过程平稳,振荡幅度仅为阻抗控制的33%、导纳控制的80%;达到稳定状态的调节时间短,稳定时长仅为导纳控制的75%、导纳控制的90%.该控制策略融合了两种控制方法的优点,
无人机集群协同对抗是当今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动态机动决策是无人机对抗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非零和博弈的无人机集群协同对抗决策算法.首先,确定对抗双方的决策集,并通过角度、速度和距离等机动因素构造对抗双方的态势优势.其次,对无人机集群机动可选方案进行多属性评价,进一步计算双方的动态收益矩阵,建立动态非零和纳什均衡机动决策模型.随后,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高效求解动态非零和纳什均衡机动决策模型,得到最优的混合策略.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协同动态机动决策算法的优越性,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