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明威作品《永别了,武器》人道主义思想的悲剧色彩表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能够记录人的生活,反映人的思想。知名作家海明威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下了他的所思所想。作为参加过一战的作家,海明威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他同情战争中的人们,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历经人生种种,海明威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人们很难找到幸福。人们迷失了,他们不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的命运掌控在他人的手中。
  人道主义思想是指人应该像真正的人一样的活着。首先,人们的基本需求要得到保障。其次,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三,人们的精神世界是饱满的。然而,在海明威生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一片混乱,与他们长期以来的理想生活相悖。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三部主要作品,揭示海明威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悲剧的体现,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期达到对作品更加广泛和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人道主义思想;悲剧表现;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背景
  作者简介:袁超(1992-),女,汉族,安徽黄山人,英语文学硕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引言:
  二十世纪的美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大萧条等等。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需要改变。然而,只有少数人能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多数人却迷失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迷惘的一代”。恩斯特·海明威是便是其中之一。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目睹了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动荡的社会使他无法适应自己的生活。海明威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海明威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热情,他想要享受生活。他认为人们应该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应该受到尊重。人是自己的主人,他们应该控制自己的生活。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虽然它充满了烦恼,但人们应该奋斗,而不是屈服。最后,海明威无法忍受他面对的种种困难。巨大的压力迫使他放弃了自己,他的信仰彻底毁了。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本文主要探讨海明威的生平经历、他的主要作品、他作品中人本主义理想的悲剧表现的以及影响他作品的因素。
  一、海明威简介及其作品特点
  1.1海明威简介
  恩斯特·海明威是一位美国作家和记者。他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热爱冒险。年轻的海明威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起初,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就像当时无数的年轻人一样,然而战争的残酷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他选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1.2作品特点
  首先,他的作品背景主要与他自己的經历有关。例如,他根据自己在非洲的经历写了《非洲的绿山》。其次,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例如,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他描述了一群一战后来到欧洲的年轻人,他们漫无目的地闲逛。战争不仅摧毁了他们的身体,而且腐蚀了他们的心灵。第三,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本文将讨论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以这部作品为例,分析海明威作品人道主义思想的悲剧表现。
  二、《永别了,武器》人道主义思想的悲剧色彩表现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战争时期的人们来说,爱情更是难能可贵。弗雷德里克·亨利在意大利前线受伤,他被送往医院,在那里他遇到了凯瑟琳·巴克利。他们坠入爱河。亨利康复后,他回到前线了。但他被误解为逃兵,在历经许多困难后,他找到了凯瑟琳。然而,凯瑟琳难产而死,而亨利从此孑然一身。
  2.1背景分析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个美国人,亨利充满激情和活力。他受美国梦的影响,他坚信整个世界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在此期间,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美国将更加繁荣。年轻人带着梦想走到前线。然而,严酷的现实告诉他们,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之间存在冲突。
  2.2主要人物的分析
  作为一名士兵,亨利需要为他的信仰而斗争,因为他的信仰是政府和正义。然而,当他来到前线,他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人们在战争中受伤甚至死亡。成千上万的士兵受到疾病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战争,亨利对战争非常冷淡。他甚至不介意战争的结果。他甚至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他日复一日地重复他的生活。残酷的战争在精神上摧毁了他。政府以正义的名义迫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他们的家乡去战斗。他受够了战争,而他没有别的选择。他失去了自己。直到遇见凯瑟琳,他才找到生活的希望。
  凯瑟琳是一个热心的护士。她的爱和仁慈温暖了亨利的心。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她想找到她所爱的男人。然而,严酷的社会环境使她的梦想不太可能实现。经历了风风雨雨,她变得勇敢。可是不管她怎么努力,她都无法摆脱她的命运。她因分娩困难而死亡。
  三、总结
  亨利和凯瑟琳曲折的命运是当时人们的缩影。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庭。在精神上,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恐怖和不安。战争切断了他们与旧文明的联系,然而他们又无法适应新的文明。亨利努力奋斗,但是这种斗争注定要失败。亨利,因为受伤,他去医院,可以远离战争。但是他仍然要回到战争中去。由于黄疸的影响,他可以在医院里住更长的时间。然而,不管他能呆多久,他仍然要面对现实。他必须回到前线去。普通人无法改变世界也不能阻止战争。战争给亨利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他的伙伴的死亡。
  海明威强调凯瑟琳的完美。他高度赞扬人们为爱而奋斗。但战争却使美变得不美。凯瑟琳在战争中死去。因此,它可以反映战争的本质。在神圣、正义和牺牲的幌子下的进行战争,欺骗人们放弃他们的生命,为政府而战。人应该是宇宙的中心,但现在。人不再是他们自己的主宰,他们注定会陷入绝望。
  参考文献:
  [1]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董衡簨. 海明威谈创作[M]. 北京:三联书店,1985.
  [3]李华田. 海明威作品导读[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陶洁. 美国文学选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满洲”作为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从建立之初便受到日本的控制,而在日本列强如火如荼地侵略朝鲜时,“满洲”相对于朝鲜本土来说,处于文化侵略政策相对宽松的地区,成为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避难所,同时也是韩国文学得以发展的“温床”。在日本“五族和谐”政策的宣传下,大批朝鲜居民来到中国东北,企图过上“理想生活”。但移居后的朝鲜人们却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地主官僚的搜刮和原住民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际方面的交流沟通日益增加,美国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枢纽,英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一通用语言,英美文化同样也受到了广泛研讨。语言作为民族的基础,其融合了民族的文化及灵魂,英语自然也蕴含着丰富的英美文化。虽然英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其存在些许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在英美文学著作和英美文学评论中得以体现。英美之间不但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文化结构也有着些许差异。本文主要从英
摘 要:安吉拉·卡特是最有创造性和争议性的当代作家之一。她花费了20年的时间用小说的形式来反抗父权制神话中对女人天性的偏见。卡特打破了传统父权压迫下千篇一律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自由自主,奔向自由的新面貌。本文将从“空间”理论探索卡特《魔幻玩具店》中空间化父权。“空间”与“权力”是空间理论的关键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在他的著作《规训与惩罚》中,表达了自己对权力的基本理解,权力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