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EPR制度对供应链双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斯坦伯格博弈方法

来源 :中国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SJXXL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EPR制度是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内在要求。基于斯坦伯格博弈方法,探究“征-减-补”EPR制度对供应链双环境责任(产品生态设计责任和回收再利用责任)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PR制度的影响范围在闭环系统下影响更大,“征-减-补”同时影响生产端和回收端决策。EPR制度“征”负面影响企业双环境责任行为,而“减-补”正面影响。当应用于“闭环-再生设计”情境时,EPR制度具有最优的双环境责任引导效应。为此,政府应动态配置EPR制度要素,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激励约束,并
其他文献
针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本差异缩小而创新增长差异扩大的谜题,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增长理论,从“成本—空间”视角对传统创新理论进行时空整合拓展,构建了分析创新成本和空间分割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发现:(1)随着创新成本的区际趋同,空间分割成了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关键因素;(2)降低产品市场分割程度、技术空间分割程度以及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促进创新增长;(3)对于创新落后区而言,打破空间分割、扩大市场规模是缩小与创新领先区创新增长差异的有效手段;(4)基于省级层面数据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创
股份回购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仅会改变控股股东行为,也将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本文以2014—2018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份回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或质押比例高时,更有可能进行股份回购;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越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股份回购;但股价波动大、融资约束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会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意愿.本文不仅深化了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股份回购以及控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和我国内需市场扩大对石油等全球基础资源需求的基本面没有变,大宗物资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短期内原油海运需求量依然巨大。船东在进行运力扩张的决策时需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综合考虑船龄、船型和船舶吨位等因素分类施策,把握好这波拆船周期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谨慎优化运力结构。虽然当前油运市场再迎“熊市”,但从历史周期来看,持续时间多集中在2-3年,一般而言,一艘船的建造需要2年左右,船东此时下单即压注未来航运市场好转的预期,以低成本锁定未来收益,有助于降低未来营运风险。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融资来源视角,以2014—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政治关联与碳信息披露的关系,检验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两种融资来源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碳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比无政治关联民营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更高.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融资来源显著正相关,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比无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具有获取融资来源的优势.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两种融资来源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碳信息披露的关系中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