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是简单做减法李英杰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3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到李欧·李奥尼的绘本《鱼就是鱼》。故事内容虽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著名的“鱼牛”童话类似,却多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
  《鱼就是鱼》的主人公是一条小鱼和一只青蛙,它们生活在同一个池塘里。一天,青蛙“周游世界”后回到池塘,向小鱼讲述外面奇特的事物。如,鸟有翅膀,有两条腿,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小鱼边听边想象长着翅膀和腿的“鱼鸟”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样子,接着又着急地追问:“还有别的吗?”青蛙又讲了有四条腿、长着犄角、吃青草、肚子上坠着粉红色奶袋子的奶牛。小鱼脑中又浮现出“鱼牛”的样子。就这样,青蛙一直讲到“池塘里暗了下来”,小鱼仍然听得兴致勃勃,脑子里的画面“充满了光线和色彩”……
  读到这里,在沉浸于小鱼的“兴致勃勃”的同时,我自然联想到最近的“双减”话题。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需要更新理念。
  减负首要的是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觉得学习是负担。就像故事中的小鱼,听青蛙讲了那么多外面的事物,并在头脑中不断建构这些事物的样子,这是对原有经验的重构,需要大量的认知投入。按说这是件很辛苦的事,但小鱼不仅没有觉得是负担,反而着急地主动追问,一直听到“池塘里暗了下来”,依然兴致勃勃,头脑中“充满了光线和色彩”。这都是因为小鱼被青蛙讲的内容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也能从“唤起”的角度,思考如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式、营造学习氛围等,让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减负就能和提高学习效率整合起来,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力保证。
  减负还应该注重鼓励。鼓励学生主动建构,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小鱼头脑中的“鱼鸟”“鱼牛”,和真实世界中鸟和牛的样子相差甚远。如果只是从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角度来看,小鱼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學习”,但它通过建构“鱼鸟”“鱼牛”的样子,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是不是值得鼓励?随着信息社会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评价思路也应该更多地转向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发展思维品质以及提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机械性、重复性、记忆性的学习重负中解脱出来,做到真正减负。
  减负,不是简单做减法。我们不仅要思考应该给学生减轻哪些课业,更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习过程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这,才是减负的要义。(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是世界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市场经济制度,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理解中国的国家经济治理,首先要理解党的性质和功能。党所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协调机制,既与市场有别,又与市场嵌合,两者的有机结合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哈特、奈格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解有两个基本要点:其一,从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划分历史时期的方法;其二,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所遵循的并不是一种人本主义逻辑,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并不是向人的本质的复归,而是生命政治的生产与再生产。共产主义源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命政治维度。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动产胜于不动产;在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中,非物质的胜于物质的,可复制的胜于不可复制的,共享的胜于专享的。随着生命政治的生产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生产逐渐表现为共者的生产,剥削表现为对共者的圈占,危机表现为共
当代中国语境下,围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般原理,深刻把握的“国家治理”这一重大命题的本质内涵,必须处理好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以揭示国家的实质为前提讨论国家治理,即以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为核心,把国家治理解释为与特定的统治阶级或其利益相关的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二是考察经典作家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阐发未来社会的一般原则,由此而揭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在国家治理阐释中的理论优先地位。这两大基本问题,回答了国家治理经典阐释本身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展开,成为推动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桥梁。
摘要:当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理念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了减负增效,进行小学数学“话题式”作业设计的探索,用一些带有适度开放性和挑战性的话题生发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表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具体而言,设计焦点透视型话题的作业,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化数学理解;设计多元发散型话题的作业,引导学生注重关联,培养结构化思维;设计实验分析型话题的作业,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理性精神;设计现实应用型话题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