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初中英语常规教学的现状,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敬业爱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和发展个性的关系,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 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面对素质迥异的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常规教学的现状
(一)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是按英语课程标准、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差异较大,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他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然而,在常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进度划一、教学内容划一和授课方法划一的现象,这使得教师考虑了班集体教学,而不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程度和不同的学习效率。
(二) 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基础不牢。常规英语教学中没有个别化教学,很多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切实际,在学习进程中出现基础知识缺陷。
常规的英语教学造成了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层次性差异,而这种层次性的差异呼唤英语的分层次教学,它能使得学困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得以提高、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及其指导思想
(一)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把学生分类成不同的层次,针对各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法,确定评估体系,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1.因材施教,把握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和成长环境等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正如有人所说“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各自差异,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2.因势利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最佳要求。对高层学生创设良好氛围去超越自我,使其发挥自己的基础优势和智力优势,做到“吃得饱”“消化好”;对中层学生要不断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为继续学英语奠定坚实基础;对低层学生做到“低起点”“慢节奏”,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消除自卑感,提升自信心。这样,因势利导,使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得到充分发展。
三、如何因材施教
(一)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在考虑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发挥班集体教学效益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1.教学目标的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对低层学生要“低起步、拉着走、建自信”;对中层学生要“多练习、慢强化、重引导”;对高层学生要“提能力、高强化、大超越”。如此的分层施教,加强了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教学方法的分层次。要精心设计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英语基础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以灵活多样地结合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如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开放教学等。
(二)敬业爱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的情感基础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寄予真诚的期待和信心,特别要对学困生给予厚爱。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情绪愉悦,亲密合作,学生没有恐惧、焦虑,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为实施因材施教奠定情感基础。
(三)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统一要求是我国培养学生的基本规格,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是统一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统一要求,以防个别替代全部,避免要求偏高或偏低。在此基础上,正确对待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学习过程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全体学生取得各自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实行因材施教能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充分挖掘所有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达到“困难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拔尖”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朱熹集注. 四书集注. 岳麓书社,1993.
[2]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郭齐家. 中国教育思想史.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刘春梅.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5]杨伟蓉.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英语 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面对素质迥异的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常规教学的现状
(一)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是按英语课程标准、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差异较大,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他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然而,在常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进度划一、教学内容划一和授课方法划一的现象,这使得教师考虑了班集体教学,而不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程度和不同的学习效率。
(二) 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基础不牢。常规英语教学中没有个别化教学,很多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切实际,在学习进程中出现基础知识缺陷。
常规的英语教学造成了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层次性差异,而这种层次性的差异呼唤英语的分层次教学,它能使得学困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得以提高、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及其指导思想
(一)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把学生分类成不同的层次,针对各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法,确定评估体系,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1.因材施教,把握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和成长环境等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正如有人所说“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各自差异,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2.因势利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最佳要求。对高层学生创设良好氛围去超越自我,使其发挥自己的基础优势和智力优势,做到“吃得饱”“消化好”;对中层学生要不断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为继续学英语奠定坚实基础;对低层学生做到“低起点”“慢节奏”,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消除自卑感,提升自信心。这样,因势利导,使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得到充分发展。
三、如何因材施教
(一)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在考虑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发挥班集体教学效益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1.教学目标的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对低层学生要“低起步、拉着走、建自信”;对中层学生要“多练习、慢强化、重引导”;对高层学生要“提能力、高强化、大超越”。如此的分层施教,加强了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教学方法的分层次。要精心设计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英语基础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以灵活多样地结合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如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开放教学等。
(二)敬业爱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的情感基础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寄予真诚的期待和信心,特别要对学困生给予厚爱。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情绪愉悦,亲密合作,学生没有恐惧、焦虑,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为实施因材施教奠定情感基础。
(三)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统一要求是我国培养学生的基本规格,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是统一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统一要求,以防个别替代全部,避免要求偏高或偏低。在此基础上,正确对待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学习过程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全体学生取得各自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实行因材施教能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充分挖掘所有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达到“困难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拔尖”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朱熹集注. 四书集注. 岳麓书社,1993.
[2]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郭齐家. 中国教育思想史.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刘春梅.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5]杨伟蓉.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