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一是要树立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二是要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学科课程体系,三是要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国际化。
  
  树立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1.在怎样的视野下看中国
  一要在全球视野下看中国。美国人在宇宙中看美国,在全球视野下看中美关系、看中美日关系、看中日韩关系等。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美国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时就把中小学生全球视野作为人才培养要点,加上了要让学生有空间感、历史感,要知道美利坚合众国在宇宙中与其他大国间关系的内容。这就要求今天我们在谈国际化和国际关系时,一定是要站在全球视野下看中国。
  二要在历史视野下看中国。任何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有历史,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在全球视野下和历史视野下这一交叉点认识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深入地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自己的祖先和民族以及中国历史变迁的过程。
  三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视野下看中国。在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正在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技术进入社交领域后,学生已经成为自媒体、多媒体、新媒体的实际主体,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还运用技术通过图像、视频自主地创造、编辑和传播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帮助学生和教师不仅实现了大学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数据库和平板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的连接,而且还实现了跨国、跨区域、跨高校的连接,使全球变成虚拟地球村成为现实。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参加美国建模数学大赛、与国外学生在网上探讨全球能源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等,可见,传统大学课堂在技术支持下已经变成现代空间立体的课堂。
  四要在国际关系格局和气候变化下看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贸协定大量呈现成为全球发展重要动力。世界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需求结构深刻调整。国际产业竞争和合作态势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强调外汇越多越好,而现在有可能外汇越多“被剪羊毛剪的就越多,赔的就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变化,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发生变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期待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为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
  2.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我们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国家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
  第一是国家意识。立德树人是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首要因素。“德者,才之帅也”,品德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起统帅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涉外的财经类高校,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是我们鲜明的办学特色。过去,我们认为国际化人才外语很重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语言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又发现职业技能很重要,又加入实习实践课程。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发现,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知识问题、语言和职业技能问题,是做人的问题,是人品问题,是人的责任感问题。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立德,学生要有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特色。道路不仅决定国家命运,而且也决定个人的命运。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出去后是代表中国的。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也是中国人。一定要告诉学生什么是中国梦,什么是民族梦,告诉他们中国是如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成为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是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第二是责任意识。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排在首位,在大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作为中国人,只有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全球化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可能有自信。
  第三是职业道德意识。国际化人才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商务谈判、文化传播等,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包括法律意识、信誉意识、规则意识、职业操守等。
  从专业精神来说,包括专心、专注、专业。今天的大学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阅读终端的多元化,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很难专注。所以培养学生专心、专注、专业等职业能力,对于其成为国际化人才非常重要。
  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四者间互动,而这几个要素对人才培养来说全是非智力因素,要靠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起作用。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2011届阿拉伯语、会计双学位毕业生孙世伟,英文很好,同时学了阿拉伯语和会计专业,毕业后到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就职,刚工作三个月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到苏丹后意外碰到人质劫持事件,涉及援外工程人员的32名人质。孙世伟由于语言好、沟通能力强,在现场一方面安抚人质,一方面跟苏丹绑匪协商,在中国驻外使馆帮助配合下成功地将32名人质全部解救出来,在网上被中国网民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在国际“人质”事件突发现场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学科课程体系
  
  1.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构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跨国公司管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学科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不仅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同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乐、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书法、国画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构建复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职业技术才会全面、立体。
  2.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注重培养三语或多语国际贸易同传翻译人才(如“中日韩”“中美英”“中美日”等)、国际组织复合人才、多语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多语国际经济法专业人才、多语奢侈品设计鉴赏与管理人才、跨国贸易协调和仲裁人才、文化贸易产品设计与策划人才等。
  3.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学校在法律经济方向开设了法律、政治、经济、语言、艺术等课程;经济传媒方向的开设了经济、法律、传媒、语言、艺术等课程;经济管理方向的开设有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元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
  
  教学模式与方法国际化
  1.教学模式国际化
  学校改进国际办学、联合培养、互认学分等国际化培养方式,如通过国际暑期学校,把高水平的外籍专家教授“请进来”,把最前沿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建立国际化教学模式。学校已经连续两年开办国际暑期学校,每年参加学生达到2,000多人。
  2.教学方式国际化
  学校鼓励教师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传播学放在全球化框架下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未来趋势中教学指导学生。例如,“国际贸易”这门课,教师就会讲授从多哈谈判转成FTI谈判的原因、变化过程等。同时,设计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诊断教学、圆桌教学等基于教育目标结果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又如,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政课教学团队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以中国梦为主题设计微电影作品。学生自愿组团参与,自己确定主题,自编、自拍、自导,做出“中国梦”微电影作品在全校评比展示。全校216个小组提交了216个作品,最后师生共同评出48个优秀作品。大学生眼中的中国梦,对国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理解通过这216个作品一一呈现。当问及学生“为什么拍得这么好”时,学生回答“您到过凌晨四点的贸大校园吗?如果您去过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能拍出这么优秀的微电影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成长意识,他们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利用一切时间主动思考国家意识以及责任感等,这对于推进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感动惠园十大人物”评选,让学生自己评选,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发现“感动人物”。学校的多米尼克留学生帕西在多米尼克“石狮事件”发生时,她毫不犹豫地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中奔向罗索。面对当地民众对石狮的误解,向媒体民众介绍狮子形象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正面含义,劝导民众对中国文化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她用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用多米尼克语言一步步地消除不同文化的误解和隔阂,用她的努力拉近彼此的距离、化解不同文化的冲突,在搭建中外学子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她感动了所有贸大师生,被学生评为“感动惠园十大人物”并拍成微视频在师生间传颂。
  3.学习方式国际化
  学校积极借鉴使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经(下转8页)(上接16页)济、管理课程教材(全英文、双语课程)。最近,为促进中俄贸易合作和人文交流,学校成立了中俄财经类高校联盟,与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开设中外学生网上互动、研讨的平台。
  4.实习实践方式国际化
  学校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国际化文化交流活动,如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欧莱雅国际商务策划大赛、WTO国际模拟法庭大赛、莎士比亚戏剧节、国际文化节,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赴美国、欧洲、非洲、拉美国家巡演、巡讲、巡展,用所在国家语言宣传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这样的国际性大赛、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跟国外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也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在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参赛学生逐年增加,仅2013年就有近600名学生参加,32支队伍获一等奖,73支队伍获二等奖。刚刚进行的2014年美国建模大赛又有近700名学生参赛。在欧莱雅商务策划大赛中,贸大学子获中国赛区总冠军,直接跟美国、英国等国的学生比赛。WTO国际模拟法庭辩论赛,贸大学子获得团体冠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全球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家意识、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课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大思政教育体系的主要路径。学校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对整体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两年多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在全校范围内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师中形成了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氛围,有力地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获得感。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体系;思政育人 
  
@ 吴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公共卫生继“非典”之后,再次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极度关注。此次的公共卫生“热”,同“非典”疫情之后的情况同出一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在逐渐降低,这与公共卫生的性质有关。与临床工作相比较,公共卫生面对的群体是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预防效果不能在短时期内显现出来,常常不会有临床医生“手
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来华留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迫切需要增强国际化办学能力,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与趋同化管理水平。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在国际学生培养的整体环节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国际本科新生的思想引导和适应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在全面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和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以“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为重要抓手,探索国际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为国际新生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典让所有国人为之振奋和激动,相信每一个观看此次庆典的中国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骄傲和深深的感怀。  9月29日,代表着国家最高荣誉的“共和国勋章”被授予于敏等人;“友谊勋章”被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等外籍人士;“人民教育家”等国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于漪等人。袁隆平说:“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明天我第一个动作就是到田里面去”。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
葛德月,女,生于1932年9月,原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办特级评委。1987年退休后在中国音乐学院返聘任教21年。 2010年,获中国音乐学院“十佳老有所为”荣誉称号;2012年获北京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园丁奖和教书育人模范等。  在中国音乐学院校园里,在钢琴教室里,人们常会
摘 要:职业素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高校院系需要调动内部资源,激发全员参与主体性;融合校内资源,辅助全过程提升素养;汇聚校外资源,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深挖合作资源,开拓全方位共建模式。  关键词:资源整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职业素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影
暑假期间,小米去参加夏令营活动。回来后,大米问他:“你们的帐篷漏水了吗?”  小米想了想说:“爸爸。只是在下雨时漏水。”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高校成为国家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所需复合型、国际通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北京印刷学院秉承“依托行业、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开放办学”的理念,通过形成国际化办学思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人才培养基地等举措,为我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關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出版传媒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