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除术的临床重要性。方法: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出可靠的治疗手段。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1例手足抽搐,2例声音嘶哑(其中1例为术前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示声带麻痹,此例术后声音嘶哑未恢复)1例1个月后声音完全恢复,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病例,未发现甲状腺危象或者死亡病例。术后均服优甲乐补充甲状腺功能,随访0.5~1年无一例肿瘤复发,髓样癌术后生存率7个月。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甲状腺全切可完整切除多中心病灶,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或者转移风险,同时能有效提高术后I131治疗的成功率,有利于监测、寻找及治疗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病灶,降低肿瘤复发率,防止分化型癌失分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甲状腺全切加放射性碘治疗,可有效提高高危组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全切除术 疗效观察
甲状腺肿瘤疾病按病理分型有4种,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恶性程度不高,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近年来甲状腺肿瘤疾病逐年升高,临床确诊后多行手术治疗,术后行I131治疗,甲状腺全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广泛及推崇,疗效满意,2010年3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2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21~69岁,平均45岁;病史3个月~10年。本组患者,1例甲状腺髓样癌,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16例乳头状癌,其中2例患者为体检发现,瘤体<1.5cm,其余均为瘤体较大,致甲状腺Ⅰ~Ⅲ度肿大,术前均行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血清钙测定,甲状腺B超,部分病例行甲状腺CT及声带功能检测。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行全身麻醉,平卧,肩下垫枕,使颈部呈过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胸骨切迹上一横指2.0cm处取颈部低位弧形切口,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下分离皮瓣,分离范围以能充分暴露术野为度,切开颈白线达甲状腺峡部,游离患者腺叶外侧缘,紧贴腺体钝性加锐性纵行分离甲状腺侧悬韧带,遇血管逐一结扎,若肿块巨大,应缝扎颈前静脉,并离断舌骨下肌群,在舌骨下肌群与胸锁乳突肌交界处稍作分离,以充分暴露肿块,显露甲状腺上级,紧贴腺体三重结扎上动脉、静脉,避免损伤喉上神经,离断峡部,切除的瘤体及腺叶均送快速病检,如果病检回报为甲状腺癌,将行甲状腺全切,如果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行患侧颈部淋巴结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以下动脉径路为常用,直视下予以保护,紧贴腺体双重结扎下动脉各分支,完整切除患侧甲状腺叶送快速,术中注意事项:充分显露术野,操作轻柔,防止强力牵拉过分挤压,彻底止血,若肿块巨大,可逆行即下拉式切除腺体,如果气管软化可行气管悬吊或者切开术,不强求全程显露喉返神经,分离甲状腺外侧缘时应警惕喉非返神经可能,术后常规解剖标本,发现甲状旁腺应行自体移植,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用止血药,地塞米松10mg连续2天以减轻神经水肿,根据引流情况拔引流管,术中注意事项建议由专业甲状腺外科医师手术完成,术中保护喉返神经,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避免使用碘剂或食用含碘食物,为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做准备。
结 果
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1例手足抽搐,2例声音嘶哑(其中1例为术前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示声带麻痹,此例术后声音嘶哑未恢复)1例1个月后声音完全恢复,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病例,未发现甲状腺危象或死亡病例。术后均服优甲乐补充甲状腺功能,随访0.5~1年无一例肿瘤复发,髓样癌术后生存率7个月。
讨 论
甲状腺全切可完整切除多中心病灶,分化型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约50%为多中心病灶,对侧腺叶可能存在微小癌灶,全甲状腺切除可避免残留微小癌灶风险,有利于术后放射性碘治疗,有研究表明,若残留腺体组织重量低于2g,一次性放射性碘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6%,若大部分腺体残留,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68%,甲状腺全切术后低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有利于监测、寻找及治疗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病灶。Tg可作为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有效筛选指标,甲状腺核素扫描可寻找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为放射性碘治疗提供依据,若手术范围小于全切,残留腺体摄碘,则无法发现转移灶,影响治疗。降低肿瘤复发率,防止分化型癌失分化,部分分化型癌残留腺体组织可能出现失分化而成为未分化癌,甲状腺全切可消除该可能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甲状腺全切加放射性碘治疗,可有效提高高危组群患者的生存率。我院资料表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范围大小无关,可降低肺转移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龚日祥,罗书画.现代甲状腺外科诊断与治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20.
2 张为龙,鈡世镇.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6—357.
3 朱微微,吴汝舟.实用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8.
摘 要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除术的临床重要性。方法: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出可靠的治疗手段。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1例手足抽搐,2例声音嘶哑(其中1例为术前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示声带麻痹,此例术后声音嘶哑未恢复)1例1个月后声音完全恢复,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病例,未发现甲状腺危象或者死亡病例。术后均服优甲乐补充甲状腺功能,随访0.5~1年无一例肿瘤复发,髓样癌术后生存率7个月。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甲状腺全切可完整切除多中心病灶,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或者转移风险,同时能有效提高术后I131治疗的成功率,有利于监测、寻找及治疗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病灶,降低肿瘤复发率,防止分化型癌失分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甲状腺全切加放射性碘治疗,可有效提高高危组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全切除术 疗效观察
甲状腺肿瘤疾病按病理分型有4种,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恶性程度不高,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近年来甲状腺肿瘤疾病逐年升高,临床确诊后多行手术治疗,术后行I131治疗,甲状腺全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广泛及推崇,疗效满意,2010年3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2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21~69岁,平均45岁;病史3个月~10年。本组患者,1例甲状腺髓样癌,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16例乳头状癌,其中2例患者为体检发现,瘤体<1.5cm,其余均为瘤体较大,致甲状腺Ⅰ~Ⅲ度肿大,术前均行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血清钙测定,甲状腺B超,部分病例行甲状腺CT及声带功能检测。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行全身麻醉,平卧,肩下垫枕,使颈部呈过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胸骨切迹上一横指2.0cm处取颈部低位弧形切口,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下分离皮瓣,分离范围以能充分暴露术野为度,切开颈白线达甲状腺峡部,游离患者腺叶外侧缘,紧贴腺体钝性加锐性纵行分离甲状腺侧悬韧带,遇血管逐一结扎,若肿块巨大,应缝扎颈前静脉,并离断舌骨下肌群,在舌骨下肌群与胸锁乳突肌交界处稍作分离,以充分暴露肿块,显露甲状腺上级,紧贴腺体三重结扎上动脉、静脉,避免损伤喉上神经,离断峡部,切除的瘤体及腺叶均送快速病检,如果病检回报为甲状腺癌,将行甲状腺全切,如果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行患侧颈部淋巴结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以下动脉径路为常用,直视下予以保护,紧贴腺体双重结扎下动脉各分支,完整切除患侧甲状腺叶送快速,术中注意事项:充分显露术野,操作轻柔,防止强力牵拉过分挤压,彻底止血,若肿块巨大,可逆行即下拉式切除腺体,如果气管软化可行气管悬吊或者切开术,不强求全程显露喉返神经,分离甲状腺外侧缘时应警惕喉非返神经可能,术后常规解剖标本,发现甲状旁腺应行自体移植,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用止血药,地塞米松10mg连续2天以减轻神经水肿,根据引流情况拔引流管,术中注意事项建议由专业甲状腺外科医师手术完成,术中保护喉返神经,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避免使用碘剂或食用含碘食物,为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做准备。
结 果
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1例手足抽搐,2例声音嘶哑(其中1例为术前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示声带麻痹,此例术后声音嘶哑未恢复)1例1个月后声音完全恢复,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病例,未发现甲状腺危象或死亡病例。术后均服优甲乐补充甲状腺功能,随访0.5~1年无一例肿瘤复发,髓样癌术后生存率7个月。
讨 论
甲状腺全切可完整切除多中心病灶,分化型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约50%为多中心病灶,对侧腺叶可能存在微小癌灶,全甲状腺切除可避免残留微小癌灶风险,有利于术后放射性碘治疗,有研究表明,若残留腺体组织重量低于2g,一次性放射性碘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6%,若大部分腺体残留,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68%,甲状腺全切术后低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有利于监测、寻找及治疗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病灶。Tg可作为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有效筛选指标,甲状腺核素扫描可寻找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为放射性碘治疗提供依据,若手术范围小于全切,残留腺体摄碘,则无法发现转移灶,影响治疗。降低肿瘤复发率,防止分化型癌失分化,部分分化型癌残留腺体组织可能出现失分化而成为未分化癌,甲状腺全切可消除该可能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甲状腺全切加放射性碘治疗,可有效提高高危组群患者的生存率。我院资料表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范围大小无关,可降低肺转移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龚日祥,罗书画.现代甲状腺外科诊断与治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20.
2 张为龙,鈡世镇.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6—357.
3 朱微微,吴汝舟.实用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