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成就了心电图学之父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60年5月21日,威廉·爱因托芬出生在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一个医生家庭,他从小由广东新会人洪妈一手带大,洪妈心地善良,待他视如己出,悉心照料。4岁起,爱因托芬先是跟着洪妈到上海居住了6年,并在中國读小学。后来,又跟洪妈到广东乡下小住半月,两人产生了母子般的深厚感情。然而,就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一直陪在他身边慈祥勤劳的洪妈,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爱因托芬十分悲痛,他暗下决心,毕生研究心脏病学,不让洪妈的悲剧重演。
  带着对洪妈的无限怀念,爱因托芬回到了荷兰,进入了以医科闻名于世的乌得勒支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爱因托芬来到莱顿大学从事生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时常想起洪妈,心里始终有件事儿放不下——研究心脏病。为此,他找到了当时荷兰著名的医学家杜德。杜德年事已高,他把自己所有的病理研究资料都给了爱因托芬,并再三叮嘱:“心脏病的研究现在还很不理想,你要大胆走,莫回头!”于是,爱因托芬毅然决然地跑到物理学院去了。一个学医的人,居然去进修物理,周围人都说他不务正业,但学霸的世界,凡人不懂。
  原来,那时候德国的科学家发现,青蛙的心脏在搏动的时候产生了电,但这种电流很微弱,变化也很快,一般的电表无法检测出来。爱因托芬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想,是不是别的动物的心脏在搏动的时候也会产生电流?于是,他又对多种动物进行了实验,发现也有电流。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够记录人的心脏的电流的设备呢?但要发明一个机器不仅要有医学知识,还要有物理知识。他一想到洪妈的死,马上燃起了斗志,努力学习了电学的系统知识。
  一年后,电学基本原理的东风已经具备,爱因托芬开始行动了。他发现以前的仪器对震动很敏感,结果很容易出现误差。于是,他在房间里挖了一个几米深的大坑,把仪器放了进去,但效果也不理想。1901年,他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弦线式电流计。一天,莱顿大学附属医院来了一个危重的心脏病患者,医生们束手无策。这时,一贯低调的爱因托芬说:“让我试一试。”他拿出自制的心跳记录仪连接到患者身上。没想到,仪器计量心跳,甚至极轻微的跳动,都测得相当精准。他采用了极细的镀银石英丝做导线,将其悬于两个磁极之间,即使有微弱电流通过,也会发生偏转,其偏转程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之后,他又经过两年的研究发现,心脏在收和缩的时候都会发出,在不同的地方会形成不同的电压。于是,用P、Q、R、S、T等字母标出心电图上的各种波,选择在双手与左脚安放电极板,组成三种标准导联。翌年,他又记录到U波。事实证明,心电图机的出现对临床医学有很大的帮助,至今仍沿用。1924年,爱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的产生机制和改进、完善心电图仪,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成就了爱因托芬,他被后人称为心电图学之父。1925年,爱因托芬重回印度尼西亚,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洪妈。他告诉洪妈,他终于完成了能诊断夺去她生命的疾病的发明。
  (编辑 之之/图 槿喑)
其他文献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一位前辈告诉我:“要经营好关系,到处找关系,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见我不解,他摇了摇头:“你看我,奋斗了一辈子,还是初级职称,归根结底,是没有关系、关系不硬啊。”这是第一次有人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关系”这个词还有另外的意思。时间一晃过去快20年了,我不断刷新着对“关系”这个词的认识。  一  那一年,我教毕业班,顺带上了其他几个班自然、思想品德之类的“副科”课。我初生牛犊不怕虎,争着
安哥拉山林里有一种罗贵鸟,这种鸟儿平时在树上跳跃捉虫,生活非常惬意。只不过,它们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害怕雨淋,雨天对于它们来说,简直是一场要命的灾难。  安哥拉雨季集中在六月。因此,每年六月前,罗贵鸟都要集中飞往别的地方,躲过这场浩劫。等雨季过去了,它们再飛回来,恢复原来的生活。但不得不说的是,雨季过后,还是有许多罗贵鸟没有逃过这场劫难,落在地上静静地死去。  罗贵鸟为什么没有成功避难?是它们没有飞
在广袤的自然界,生长着一种全身有刺、外形长得像纺锤的植物,它就是苍耳。苍耳是菊科植物,身上长有刺,刺呈弯曲倒钩状,形如刺猬。苍耳最喜欢挂在经过它的各种纤维上,比如动物的毛发和人类的衣服上,是令人讨厌的一种小果子。丑陋的外表,果实有毒,再加上没有观赏的价值,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使得农人们在野外砍柴、放牧时,常常会避开它。  苍耳虽然令人讨厌,但它却可以抵抗干旱,是开拓荒山野岭、滩涂盐碱地的“先行
傍晚,家里的热水器突然坏了,我只好用电水壶烧了开水,简单地冲洗过后,准备上床休息。睡前,我嘱咐正在玩电脑的儿子,要记得睡前烧壶热水洗漱,免得冰坏了身子。儿子抬头看了看我,笑着回应一句“知道了”,而后继续玩他自己的网络游戏。  夜半醒来,只见书房内的灯依旧亮着,儿子显然还没睡。我忙从床上爬起,轻手轻脚走进厨房,打算帮他去烧热水。但响声还是惊扰了儿子,他走到我身边,一脸讪笑地责怪我:“妈也真是的,我会
罗舜初,1929年参加闽西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军委二局副局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军委总参谋部二局局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八路军第1纵队参谋处处长,山东纵队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鲁中区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0军政治委员、军长等职。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屡立
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位母亲用针线和各种彩色的布头亲手给孩子缝制了一本早教书。这本早教书制作精美,色彩搭配合理,内容丰富,秒杀市面上大部分的早教书,引来众多网友阵阵惊叹和羡慕的声音。在赞叹这位母亲心灵手巧的同时,我突然想,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呀,“母亲出品”的东西不一直都是如此特别吗?  小时候的一年夏天,我即将开启小学生涯,母亲忙前忙后地帮我准备各种文具。最后只差书包时,母亲皱起了眉头,她不满意集市上
在我们湘西南乡下,霜降过后,必定会见霜。只是我们这里不说“见霜”,却叫“打霜”,一个打字,很是形象贴切,那些轻薄的霜,便一下子有了重量——树叶、野草都承载不起的重量——它们无不垂下了头。霜是天地间的精灵,长着两副不同的面孔,有时是雾气朦胧的,我们叫“打水霜”,有时是白色茫茫的,我们叫“打白头霜”。  对于水霜,我素来不怎么喜欢。寒冷的清晨,推开柴门,好湿的水腥味儿扑面而来,房前屋后,尽是朦朦胧胧的
過河
期刊
2018年11月10日的央视节目《开讲啦》,迎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史专家、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教授的精彩演讲。节目现场气氛活跃,樊教授妙语连珠,诙谐幽默,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节目一开场,主持人撒贝宁便抛来一个犀利的问题:“您是一个农业学家还是历史学家?”不料樊教授见招拆招,笑称自己是农学家里历史学得最好的,历史学家里农学知识最丰富的“两栖学者”。谈起农业历史学,他侃侃而谈:“即
我的儿子小可,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今年12岁了,与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3个月。  儿子该上中学了,我们想让他上个好点的学校,就给儿子的舅舅打电话,让儿子去他们家住,在县城上学。儿子的舅舅在县城修电动自行车,他去省城学修车技术的时候我们出过一笔钱,因此儿子的舅舅很痛快地答应了。  儿子一直想要辆山地自行车,在电话里我们答应了他,打算作为生日礼物给他带回去。我们去商店一问,好点的好几千,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