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而“论”,适时开展数学小组讨论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小组讨论作为一种平等的同学互相交流的方式,凭借其愉快的氛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喜爱。而在课堂中何时开展小组讨论,把握讨论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明晰概念形成、探究归纳定理公式时,还是归纳解题方法策略这方面,甚至是复习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时都需要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时机
  小组讨论,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把课堂上一些问题交由学生自己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能扩大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活泼好学的时候,需要以这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需要学生们灵活思考,勇于探索,因此,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得以利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该方法,把握好讨论时机,使课堂事半功倍呢?本人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简述。
  一、明晰形成过程,理解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往往概括着事物的本质属性,然而这种相对抽象化的知识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在明晰概念形成过程时,要从其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真正理解概念本质,而不是依靠死记硬背机械性地记住概念。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明确百分数的概念,我们结合所学过的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我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百分数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到:“将单位1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表示为百分之几,用%表示。”这时,我纠正学生们的一个错误:“单位1一定要平均分配。”这样,学生们对百分数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概念作为一切数学能力提高的基础,需要学生牢牢把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课堂由老师全权把控,学生们不能完全理解概念时就依靠死记硬背套用概念,这使得课堂效率降低。因此,我们将小组讨论贯彻在概念教授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便于其理解。
  二、探究定理公式,学会类比归纳
  定理公式作为前人归纳总结的成果,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们就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理解整个思维过程,再通过类比归纳出最后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定理公式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利于今后的使用。
  例如,在探讨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时,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比较低,提不起兴趣。因此,我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火柴棒摆数讨论“3的倍数”的问题。学生们发现,三个火柴棒可以摆出3、12、21、102、201、120,四根可以摆成4、13、31、22、202、301……以此类推。这与之前学习过的2和5的倍数不同,是否为3的倍数与个位数是几没有关系。还有同学发现,用3根、6根、9根小棒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小棒的根数是这些数各个位置上的和。经多次验证,学生们得出: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数学中定理公式的归纳过程是一个知识梳理、升华的过程。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寻求其中的共通之处,在前辈科学家的知识基础上体会归纳的过程,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整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将方法教给学生,授人以渔,学生们就能培养长久的能力。
  三、展示解题策略,渗透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以及课后习题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最基本的解题能力。在这方面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彼此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解题策略和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精准地把握学生在哪个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性地给予加强训练,培养渗透学生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结合整数四则运算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数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按部就班,先计算括号里,再计算括号外,也有的学生将分数除法转换为乘法按分子分母约分计算,还有的同学对分数进行简化运算。小组交流得出最简便、最容易操作正确率高的方法加以班级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渗透了解题的策略。
  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寻求最简单、最便于理解把握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通过交流,得到别人的肯定,汲取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解题措施,对类型题有了解题的流程,扩展自己的思维,更加便于今后生活中的使用。
  四、开放复习空间,完善认知结构
  复习是知识的再认知过程,因此,在复习阶段利用小组讨论的策略,便于开放学生复习的空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相互纠正改错,共同进步。这时教师可以跳出课本,给予学生一些有难度、有提高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索,培养他们的个人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有发言巩固的机会。同学们在交流时能轻松以对,敢于暴露自己的短板,将图形分为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两个角度探究。对于规则图形,只要熟练运用公式即可;对于不规则图形,需要交流分割法和填补法哪一个更为简便。学生们通过交流复习和巩固,将计算图形面积系统化,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做好复习才能巩固知识,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但是复习本身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对于复习掉以轻心,导致知识不够夯实。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将复习的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们趣味性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提升。
  总而言之,把握好小组讨论的时机,在需要讨论的时候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就能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时机把握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依靠教师的素养以及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调整,才能让这种教学模式时刻注入新的活力,適应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伟.浅谈小组讨论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 (09) :224-225.
  [2]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 :119-120.
其他文献
故事回顾:  餐后自主活动后,小朋友们收拾玩具准备回活动室,在收拾塑料小方桌时,方祯和林彦希发现有两张小方桌被紧紧地套在一起了。他们试图把其掰开,掰了好一会儿,没有掰开。于是他们又叫了旁边的李泽裔来帮忙一起掰,还是掰不开。林彦希说:“我掰上面,你们俩掰下面!”这样又掰了好一会儿,还是掰不开。这时,他们流露出难过的神情,对我说:“老师,我们不够力,还是你来吧!”我观察了一会儿,没有直接去帮忙,而是对
幼小衔接,孩子需要什么?  二十以内的加减?认识500个汉字?学习拼音……  爸爸妈妈们担心孩子入学后跟不上,  抓紧时间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这样,真的够了吗?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幼小衔接应该注意的事情。其实,孩子上一年级最让人头疼的不是成绩,而是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上课不能安心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会阅读,书写困难,自理能力差……看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
【摘要】课堂互动是一个整体性动态生成的过程,理想的英语课堂应是互动的、知性灵动的天地。建立和谐关系,营造融洽的互动氛围;运用有效的互动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真实任务活动,在互动中产生语言的习得;挖掘文本情境,拓展教学内容的互动深度。  【关键词】课堂互动;和谐关系;文本情景;互动提问;真实任务  课堂是互动教学的基地,是一种以教材为媒介,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振兴足球要举国体制市场体制结合》,“搞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要夯实我国足球的社会基础,推动我国整体足球水平在普及中追求卓越”,同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的政策文件,将足球事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家庭教育纳入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议程,对教育而言,人才的培养较以前更加需要学校、家
本报综合消息 3月25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工会全系统2018年教职工春季运动会在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运动场举行。来自全市各高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单位、市教育局机关的24支代表队、450多名运动员一起参与比赛,全场气氛热烈、群情激扬。大家在专注比赛、享受比赛的同时增进了友谊,体会了运动的快乐。  深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坤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词,他代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向各单位、学校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到“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这些建议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乡土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巧妙地对乡土文化加以整理、提炼,成为丰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乡土文化
“区域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相对宽泛,它既是必修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承接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桥梁”。它也顺应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人地和谐”理念,即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条件作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果一道题既能考自然地理又能考人文地理,同时又符合当今国策,自然成为了高考的热点。在2017年的全国三套卷中,该考点均占了二十余分,并且都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如全国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国家义务教育大范围的普及,尤其是在农村,以往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普遍得到了解决,但也产生了新的现象和问题。据国家教育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存在着很多中学生辍学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得知:大量学生的辍学来自于厌学的心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量中学生的厌学并辍学是各教育领导和专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而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成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离相应的教学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成因,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耐挫能力的途径。即从“家校配合,摒弃溺爱;适当锻炼,磨练意志;适当批评,制造障碍;积极引导,直面挫折;更多鼓励,培养自信;课外活动,应对突发”等六个方面入手,开展全方位的挫折教育,促进孩子的心理得到全面、健全的发展。  【关键词】挫折教育;心理意志;思维;思考  当今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中孩子不多